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探索从走廊地带理解中国的理论路径第八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综述(3)

http://www.newdu.com 2018-08-07 中国民族报 王剑利 参加讨论

    对走廊研究方法和路径的延伸讨论
    在研讨中,专家和学员达成共识,开展走廊研究要立足于中国历史的主体性,形成中国话语。《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编辑王剑利博士介绍了大型理论专题《从走廊发现中国》的策划思路。中国民族报社在与边疆学、历史学、政治学、民族学等学科专家共同策划走廊专题的过程中,注重延伸“多元一体”的方法论意义,围绕走廊地带展开了理论探索和框架建构,尝试从民族、疆域、区域单元、文明板块、文化等多个维度来阐释、论证和丰富中国的“多元一体”。她同时表示,走廊专题着眼于对“史观”的思考,力求建立能够有效表达中国的“多元一体”特性的史观。因此,不仅要从走廊研究讲述整体性的中国,还要注重体系性,注重研究走廊地带之间的历史关联,展现中国的多元亚区域共生演化为一体的历史进程、动力机制和整合机制。要实现这一理论诉求,学界需要拓展走廊的内涵和研究主题,并联合研究各走廊地带的学术共同体的力量,在跨学科、跨地域、跨研究视域的对话与合作中刺激学术生长点,谋求互动性共识。
    白振声在讨论中指出,河西走廊具有多维度的功能和意义,《中国民族报》的河西走廊专题已经打开了广阔的研究视野。一般而言,民族学、人类学的传统研究路径长于微观视角,而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现实需要要求学界从宏观上着力,推动走廊研究关注整体性,并实现跨学科合作。
    袁晓文认为,走廊学说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学界对于走廊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国存在几条民族走廊,但对于走廊的概念、构架、作用、原理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等,学界仍需进一步开展讨论与研究。袁晓文以藏彝走廊为例,梳理出藏彝走廊研究需拓展的一些重要领域,包括藏彝走廊的范围、民族语言、考古学、民族史、民族文化、生态与民族的关系等。费孝通先生曾在支持藏彝走廊综合调查的发言中指出,要从全国这个棋盘格局“看各个民族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进行微观的调查”。这一表述可以理解为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并关注历史与现实,这也与当前的藏彝走廊研究从华西学派继承来的学术理念相契合。当前,藏彝走廊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立足于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袁晓文展示了大量有关藏彝走廊的田野研究成果。
    周大鸣指出,我国的民族走廊是一种体系,包括了多条自然条件、族群活动、地理走向、规模大小不同的民族走廊,有的走廊内还存在多条并行和交叉的次级廊道,这些民族走廊共同形成了我国的民族走廊系统。因此,现在有多种走廊的说法。
    在对各走廊地带的研究中,学界已经从多个维度丰富了走廊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例如,黄达远和杨志强分别从不同的历史视角来讨论河西走廊和苗疆走廊作为“国家走廊”的功能定位,并围绕历史上国家经略边疆的历史进程阐释其意义。黄达远还基于对“路、带、廊、桥”相关研究的思考,主张学界要建立中国视角的世界史。在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所朱佶丽博士等学者的讨论中,黄达远认为,面临国际史学界对中国历史和欧亚大陆历史的知识建构及其话语权,中国学界迫切需要建立主体性的中国史叙述和世界史叙述。
    在研修班上,学员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于从走廊地带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展开讨论,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引了新时代的民族研究方向,学界应注重研究走廊地带的民族志,提供扎实有力的经验材料和理论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