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族工作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新时代民族地区社会主要矛盾的对策解读 笔者认为,有效应对民族地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对策,首推民族工作的转型升级。当前,民族地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需要结合近5年来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和变革的经验,回应近40年来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的成果,立足于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在新时代,相较于一般民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民族地区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民族地区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涉及民族情感、民族文化等因素,民族地区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其他地区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差异性体现为民族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与民族地区的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状况息息相关。因此,应对上述差异性和特殊性,就需要民族工作转型升级。 第一,民族工作的差异化策略。一般而言,我国民族地区需要实现更快的发展,才能消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短板。同时,在边疆地区、内地与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作中,其面临的内部差异性也不能忽视。因此,需要围绕不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深入研究,选取边疆民族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城市等进行微观化剖析,结合典型地区、典型案例,着重研究“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在不同民族地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民族工作策略。 第二,民族工作的社会化策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民族的差异性、特殊性虽然客观存在,但在应对民族地区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还要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应在不违背民族地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化解民族地区的社会主要矛盾。 总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对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社会变革的总结、回应和定位。当前,迫切需要从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视角对民族问题进行研究。这些都是在新时代需要着力思考的内容。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本文为中央民族大学2018-2019年度科研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2018CXTD01)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