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陈跃:1691年多伦淖尔会盟始末(2)

http://www.newdu.com 2018-09-13 中华文史网 陈跃 参加讨论

    举行多伦淖尔会盟与确立对喀尔喀蒙古统治
    乘乌兰布通战役胜利之威,加之内附的喀尔喀三部的数十万部众散乱无序,清政府认识到必须进行整顿,训知法度,以“抚绥安辑”。(《清圣祖实录》)康熙三十年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帝决定于清明前后往临喀尔喀进行会阅,谕令领侍卫内大臣苏尔达等人商议具体时间与地点。苏尔达等人建议于三月青草发萌时出临会阅。三月十四日,理藩院等奏请于上都河、额尔屯河两间七溪之地会阅。七溪之地亦名七星潭或多伦泊,当地人语多伦淖尔(多伦,意是七;淖尔,意是湖泊。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多伦淖尔镇)。当地川原平衍,水草丰茂,适宜大量人口聚集;且位于热河(今承德)西北300里,距独石口250里,距蒙古各部道里适中,便于各方前往。
    康熙帝令大学士与兵部大臣集议,决定遣大臣分道先往,各令所在地方蒙古驻于会阅七溪百里以外议事。议政王大臣、兵部尚书马齐等召集左翼喀尔喀诸王前至上都土尔根伊扎尔交界之地,理藩院尚书班迪等召集右翼喀尔喀诸王前至上都黑棚交界之地以待,左右两翼在四月十五日抵达期约之地。
    四月十二日,康熙帝携皇长子允禔、皇三子允祉启程。上三旗官兵出张家口,由定北将军都统瓦岱率领随驾出行;下五旗官兵出独石口,由安北将军都统郎谈率领,奔赴御营周边防御。
    康熙帝一路于四月底抵达多伦淖尔。此时的多伦淖尔早已戒备森严,八旗护军及前锋十六营官军分28哨各设庐帐,绕御营环护。喀尔喀蒙古各部及漠南蒙古四十九旗,移附御营五十里驻扎,不得进入哨内。
    五月初一日,康熙帝遣内大臣索额图、一等侍卫吴达禅谕土谢图汗、哲卜尊丹巴呼土克图二人将喀尔喀蒙古发生事宜详细陈奏。土谢图汗、哲卜尊丹巴呼土克图各具疏请罪。马齐等奏应予以严惩,但康熙帝表示二人率众来归,不忍治罪,免予处罚;同时将札萨克图汗之弟策妄札布封为亲王,代领部众,车臣汗可仍存其汗号。随后,理藩院奏请酌定喀尔喀坐次,令土谢图汗、哲卜尊丹巴呼土克图、札萨克图汗弟策妄札布、车臣汗坐第一行,余分七行,以次序坐。从之。寻命喀尔喀七旗与漠南蒙古四十九旗同列。(《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初二日,会盟开始,康熙帝命土谢图汗、哲卜尊丹巴呼土克图进御幄朝见,后命大学士伊桑阿等传谕喀尔喀官员:大皇帝原谅土谢图汗的罪过,又令札萨克图汗之弟策妄札布承袭,以示优恤。喀尔喀贵族纷纷表示感恩,行三跪九叩。礼毕,以次序坐,乐作大宴。内外王、贝勒等俱列坐于左,喀尔喀等俱列坐于右。随后,喀尔喀车臣汗,及第二班次札萨克之墨尔根、济农古禄西希等十四人,第三班次札萨克之魏徵诺颜、阿玉锡等十三台吉俱令近御座前,康熙帝亲赐酒,余皆令侍卫等分赐之。
    初三日,康熙帝先是赐喀尔喀土谢图汗、哲卜尊丹巴呼土克图、札萨克图汗弟策妄札布、车臣汗、济农、台吉等银、蟒缎、茶叶等物,再赐宴会晤。
    宴毕,康熙帝发布谕令:“因尔等互相偷夺,故于各处添设管辖札萨克,以便稽察,且念尔等素无法纪,故颁示定例,令各遵行。”(《清圣祖实录》)具体而言,将喀尔喀三部与漠南蒙古一例编旗;土谢图汗、车臣汗名号俱仍旧存留,札萨克图汗弟策妄札布封为和硕亲王;去札萨克济农、诺颜之名,皆封为多罗郡王;土谢图汗之长子噶尔旦、车臣汗之叔札萨克额尔德尼、济农纳穆扎尔,因功俱封为多罗郡王;此外,原各级贵族以清朝规制分别授为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多罗台吉、镇国公等不同爵位。康熙帝要求各部应各守法度,力行恭顺,若违法妄行,必依法治罪。
    初四日,举办盛大阅兵式。八旗满洲、汉军火器营及绿营古北口总兵官蔡元标下官兵,排列火炮,静待检阅。康熙帝躬御甲胄,骑乘战马检阅军队。阅毕下马,拉弓射箭,发十矢九中。次命十五名善射并硬弓侍卫等演示射箭。康熙帝御黄幄,漠南蒙古四十九旗王、贝勒及喀尔喀土谢图汗、台吉等随驾大阅军容。八旗满洲官兵、汉军火器营官兵及蔡元标下官兵,各依次列阵鸣角。一时间,枪炮齐发,声动山谷,将士进退威严赫奕,行伍布列整齐壮观。喀尔喀土谢图汗、台吉等悚惧失措,有欲趋避状。康熙帝笑谕曰:“此不过示尔等以军容耳,何惧之有?”
    初五日,康熙帝亲赴喀尔喀各营寨,察其穷困者,赏以银布。又重赏喀尔喀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牛羊。次日,康熙帝遣理藩院尚书阿喇尼、侍郎布彦图等往喀尔喀编旗为四十七旗(后增为五十五旗),下分参领、佐领,每旗设左、中、右三路,拨给游牧地方。初七日,康熙帝召土谢图汗、哲卜尊丹巴呼土克图等赐食及物品,又赐哲卜尊丹巴呼土克图鞍马一匹。随后康熙帝谕令回銮,留马齐料理会阅,事毕返京。至此,张弛有序、润物无声的多伦淖尔会盟结束。
    废修长城与以蒙守边
    康熙帝在会盟后起銮回京,当日行至鄂尔哲图阿尔宾敖拉地方,谕扈从诸臣曰:“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康熙帝关于以喀尔喀为清朝北疆长城的论述,是对多伦淖尔会盟重大意义的最好诠释。
    康熙帝于五月十八日返回皇宫。二十一日,古北口总兵官蔡元疏言,古北口一带边墙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工部等衙门议复,应如所请。对此,康熙帝特谕令大学士等曰:“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清圣祖实录》)康熙帝通过多伦淖尔会盟,确立了清政府对喀尔喀蒙古的统治,安抚了大漠南北蒙古各部,使其为清朝守卫北部边疆,自然无需修筑防备北方民族的长城。康熙帝以和平手段争取北疆蒙古民众的拥戴,达到了众志成城,以蒙守边之战略目的,体现了杰出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
    多伦淖尔会盟后,清政府对喀尔喀蒙古实施编旗,统一调度漠南与漠北蒙古,共同应对噶尔丹的分裂势力。康熙三十四年秋,噶尔丹带兵三万再次侵入喀尔喀。次年春,康熙帝下诏亲征,率军十万分路迎击,蒙古各部也积极协助。五月,清军在昭莫多(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南图拉河上游南岸)大败噶尔丹军,击毙其妻阿奴并全歼噶尔丹精骑,取得对噶尔丹战斗的决定性胜利。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十三日,穷途末路的噶尔丹饮药自尽。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坚持和睦亲善的民族政策,通过多伦淖尔会盟,妥善处理了土谢图汗与札萨克图汗之间的矛盾,协调两部关系,并以颁发汗号、赏赐爵位及民众编旗等方式,实现了统一喀尔喀蒙古之目的;以蒙守边,在很大程度上抵御了俄国对我国北疆的觊觎;进一步孤立了漠西蒙古,为最终战胜噶尔丹提供有力支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平定噶尔丹势力后,漠北恢复安定,清政府遣送喀尔喀蒙古各部重返各自牧场,在乌里雅苏台设驻防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进一步加强对蒙古的统辖,维护了北部边疆安全,并为乾隆年间统一西域打造了从北路出击的前进基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