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史诗凝聚着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形象,代表着这个民族在特定时代对自身命运和生活环境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时刻,呼唤着中国当代文学超越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表现个人内心世界的传统,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创造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新史诗。这种新史诗应该具备如下三个特点:首先,它应该讲述关于当代中国的故事;其次,作家必须站在中国的立场上阐释中华民族的生活、书写中华民族的形象、思考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最后,新史诗不应把中华民族的意志、思想、道路表现为仅仅具有特殊性的东西,而是要呈现我们民族所具有的普遍性和世界意义,为世界历史指明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史诗 中华民族 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做出了新的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①。他还进一步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②也就是说,经历了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漫长奋斗,中华民族终于站在了新时代的门口。而新时代的中国文学要想呼应时代的召唤、把握时代的脉搏、书写时代的英雄,就需要以更宏阔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真正写出属于这个新时代的中华民族新史诗。 众所周知,史诗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诗歌体裁,全世界各个民族在形成的初期,也就是民族意识诞生的关键时刻,都会出现叙述民族起源、歌颂民族英雄的史诗作品。而伴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史诗这一文体开始衰落,这个概念也就逐渐从一种特定的诗歌体裁,发展成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理论术语。在19 世纪之后的文学界,特别是有着深厚现实主义传统的中国当代文坛,文学批评家在赞赏某些特定类型的长篇小说时,总会使用“史诗”一词来描述这类作品的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史诗就成了文学批评家授予特定类型文学作品的“勋章”,它表彰了作家创作宏大作品的雄心壮志、书写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的不懈努力,以及准确捕捉历史发展规律的勇敢尝试。这也使得史诗式的创作风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现代以来中国作家努力追求的目标。 那么,为什么史诗这个概念对文学批评如此关键?为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时刻,史诗有必要成为一种值得赞赏的文学风格和创作品格?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在今天来讨论中华民族的新史诗?这就不得不和史诗的美学特质联系在一起。美学上关于史诗的重要论述,当属黑格尔在《美学》中的分析。在那位德国哲学家看来,史诗“须用一件动作(情节)的过程为对象,而这一动作在它的情境和广泛的联系上,须使人认识到它是一件与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本身完整的世界密切相关的意义深远的事迹。所以一个民族精神的全部世界观和客观存在,经过由它本身所对象化成的具体形象,即实际发生的事迹,就形成了正式史诗的内容和形式”③。在谈到诗人与其作品的关系时,黑格尔指出史诗作者的“自我和全民族的精神信仰整体以及客观现实情况,以及所用的想象方式,所做的事及其结果”④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黑格尔认为在史诗所讲述的情节背后,蕴含着一个民族对于其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的全部理解。而史诗作者从事的工作,就是与民族、时代及其所生活的世界融为一体,达到一种完美统一的状态。在这样的写作状态下,诗人创造的就是史诗。 而总是在文学作品与其所处时代之间建立联系的马克思,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认为荷马史诗这样的作品根植于它得以生长的古希腊社会,因此具有“永恒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⑤。与此类似的是匈牙利文艺理论家卢卡奇关于史诗的论述。在卢卡奇看来,古希腊人的生活世界相对狭小,使得他们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能够充分地理解自己的世界,自由而熟悉地生活在其中。他们所遭遇的每一件事物、每一个变故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当然未必是正确的解释),因而不会感到与其身处的世界发生龃龉。于是,在那个时代的文学创作中,生活的总体性能够被古希腊人把握并加以描绘,并由此创作出史诗。史诗中的人物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中冒险、战斗,坦然地面对各自的命运,没有哀怨、忧虑,更没有对生活的反思。因为史诗作者、作品所歌颂的英雄以及诗歌所描绘的生活世界其实是三位一体,彼此之间处在和谐统一的状态中。而这种整一状态,被卢卡奇命名为“生活的总体性”⑥。而巴赫金在讨论史诗问题时,也同样强调史诗作者与其所描绘的世界之间的和谐统一。他认为史诗“是封闭的,如同一个圆圈,内中的一切都是现成的、完全完成了的东西。任何的未了结、未解决,任何的遗留问题,在史诗世界中都是不能相容的”⑦。 从这里我们会发现,以往的中国文学评论家在给很多长篇小说“派发”史诗“勋章”的时候,有过多、过滥的嫌疑。似乎只要是那些具有较长的篇幅、在叙事时间上具有较大的跨度、取材于真实或虚构的历史事件的小说,就可以获得这样的称号。然而,上述这些文体特征对于史诗来说,恐怕只是一些外在的、次要的条件,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作家、作品是否实现或近似于实现了对于生活世界的总体性的理解,是否达到了作家、作品、民族以及民族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等几个方面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