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周大鸣.族群与文化论——都市人类学研究(上)[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22]李彬.人口流动是怎样重新发生的——都市人类学的解释与比较[J].广西民族研究,1999,(1). [23]郭正林,周大鸣.外出务工与农民现代性的获得[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 [24]周大鸣,刘朝晖.制度性歧视与社会公正——以厦门农民工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1). [25]周大鸣.社区发展与人文关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6]周大鸣.外来工与“二元社区”——珠江三角洲的考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27]周大鸣.渴望生存:农民工流动的人类学考察[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8]杨小柳,谢立兴.经营型移民的聚集与创业——以广州批发零售市场的潮汕商人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29]赵新平,周一星.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化道路及城市化理论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30]王琛,周大鸣.试论城市少数民族的社会交往与族际交流——以深圳市为例[M].广西民族研究,2004,(2). [31]米寿江.中国伊斯兰教都市化的过程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宗教文化,2010,(1). [32]金烨.北京朝鲜族的个体企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33]林善镜.当代维吾尔女性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 [34]阿迪娜·亚克甫.北京维吾尔音乐人的演艺生活与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0. [35]高小岩.游离中沉淀:认同与变迁的都市回族视角[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36]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37]李志刚.中国城市新移民的“乡缘社区”:特征、机制与空间性——以广州“湖北村”为例[J].地理研究,2011,(10). [38]李志刚.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8,(2). [39]李志刚.全球化下“跨国移民社会空间”的地方响应——以广州小北黑人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4). [40]GaoChong.ThemakingofmigrantentrepreneursincontemporaryChina:anethnographicstudyofgarmentproducersinsuburbanGuangzhou[D].TheUniversityofHongKong,200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