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国际 >

阿瑟·米勒

http://www.newdu.com 2018-12-19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阿瑟·米勒是美国著名剧作家,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20世纪美国戏剧三大家,代表作有《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等,曾获得普利策戏剧奖等荣誉。米勒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犹太富商家庭,毕业于密歇根大学,他的第二任妻子就是赫赫有名的玛丽莲·梦露。2005年,阿瑟·米勒因心力衰竭去世,享年89岁。
    人物经历
    阿瑟·米勒
    1915年,米勒出生在纽约市一位时装商人家庭。米勒是犹太人。他成长的年代正值美国萧条时期,这对他后来的戏剧创作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由于交不起学费,米勒中学毕业后便参加了工作。他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书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1934年,在攒够了大学一年的学费后,他考入密歇根大学,靠奖学金及做《密歇根日报》晚班编辑的工资上完大学。大学期间他写过几个剧本,并两次获戏剧创作奖。
    1941年到1944年,米勒当过卡车司机、侍者和工人,但戏剧创作从未停止过,不过创作的几个剧本都不大成功,后来被他称作“抽屉里的剧本”。他写过两部小说《情况正常》(1944)和《焦点》(1945)。
    1944年,他的剧作《鸿运高照的人》在纽约上演,却并不成功。他决定再写一个剧本,如果仍然不成功就搁笔。1947年,他发表新作《都是我的儿子》取得成功,获纽约戏剧评沦家奖。
    1949年,米勒创作的《推销员之死》取得成功,在纽约连续上演742场,使他得到又一个纽约戏剧评论家奖,还为他争得第一个普利策奖。
    1950年,他改编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得到好评。1953年,他的《炼狱》轰动百老汇,获东尼奖。
    1953年,冷战达到高潮,米勒创作了《萨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创作这部戏是为了回应麦卡锡参议员对所谓共产党同情者的镇压。
    1955年,他发表自传体性质的独幕剧《两个星期一的回忆》,以及反映意大利籍工人在美国不幸遭遇的《桥头眺望》。米勒同好莱坞女演员玛丽莲·梦露有过一段不长的婚姻,并为她创作了电影剧本《不合时宜的人》。
    1956年,密执安大学授予米勒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表彰它这位老校友的突出成就。1958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授予他金质戏剧奖章。
    1965年,米勒被选为国际笔会主席。1983年,米勒到中国执导《推销员之死》,由于中国的演出成功,为此他写了一本回忆录《推销员在北京》。同年他获得肯尼迪之心荣誉奖。
    1995年,米勒荣获威廉·英格戏剧节奖,同年美国和英国戏剧界为他八十寿辰举行庆祝活动。1996年,获爱德华·阿尔比新领域戏剧家奖,1999年,百老汇重演《推销员之死》以纪念该剧在纽约上演50周年。
    阿瑟·米勒于2005年2月10日晚间在美国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9岁。
     阿瑟米勒的作品
    阿瑟·米勒
    戏剧:《福星高照的人》《都是我的儿子》《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堕落之后》《维希事件》《美国大钟》等。
    诗体戏剧:《桥头眺望》《格格不入》
    纪实文学:《在俄国》《在美国》《中国奇遇》
    小说:《焦点》《时移世变》
     阿瑟·米勒经典名言
    没人能理解我,即使有,不是奇迹就是误解。
    当一个时代的基本幻觉疲惫的时候,可以说这个时代也就结束了。
    我一向是坚持不虚度一生的,可是一回来我就懂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虚度一生。
    信仰如果带来了鲜血,就不要再坚信那种信仰。
    比夫,和女孩子谈话你得留神,和女孩子讲话,别许愿,千万别许愿,为什么?我告诉你,因为女孩子,你跟她说什么她都信。
     阿瑟米勒的妻子儿女
    阿瑟·米勒与梦露
    第一任妻子是阿瑟·米勒的大学同学玛丽,二人不久离婚。
    第二任妻子:玛丽莲·梦露,1956年07月01日,阿瑟·米勒与玛丽莲·梦露结婚。但是这婚姻并不理想。最终在5年后以失败告终。
    第三任妻子:英格·莫拉斯,两人于1962年结婚,同年梦露自杀。
    女儿:丽贝卡·米勒,与第三任妻子所生,嫁给了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
    阿瑟·米勒和第三任妻子英格·莫拉斯还生有一个儿子,不过由于他是先天性痴呆患者,米勒为了自己的名气不受影响,竟对外界刻意隐瞒了40年之久。阿瑟·米勒去世两年后才被美国媒体曝出。
     人物评价
    罗伯特·福斯:“阿瑟·米勒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艺术。”
    比格斯比:“米勒一生都在上演跟社会的争论,他的人物接受社会的价值观念并把它们跟自己个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他的戏剧里充满了因生活不能满足他们实现个人价值而对生活感到困惑的人。但在他的剧院里,投降是不可能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