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文摘】彭庆军:西方城市族群居住隔离的空间整合:理论、政策与反思(2)

http://www.newdu.com 2018-12-25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彭庆军 参加讨论

    二、西方城市族群居住隔离的空间整合政策 
    尽管西方学界对城市族群居住隔离的原因与机制充满争议,但三者都希望通过找到城市族群居住隔离的动力机制,以便采取相关政策,通过促进城市族际居住的空间整合以最终实现社会整合。在具体政策上,三者一致认为住房政策是通过空间整合最终实现其社会融入的关键步骤。只是由于各国政府所持理念不一,政府权威不等,少数族群来源也不一样,因而其具体政策各不相同。到目前为止,以自由市场经济著称的美国公平住房政策、以自由福利国家闻名的荷兰城市更新计划,以及以福利国家驰名的芬兰住房配额制度较具代表性。 
    (一)美国的公平住房政策 
    综观美国的公平住房政策,可以发现:一是在美国这样一个自由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干预仅限于立法禁止族群歧视。二是空间同化理论是美国族际空间整合政策的主要理念。三是无论哪项具体的公平住房政策,其政策效果都充满争议。总之,在美国,尽管法律层面上保障住房公平,但由于缺少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在社会层面上族群歧视依然普遍;尽管有系列政策期望通过居住分散来实现族际空间整合,但并无单独法律,而是一般都将其嵌入反贫困计划当中,效果难以准确评估。 
    (二)荷兰的城市更新计划 
    纵观荷兰城市更新计划政策的发展,可以发现典型的荷兰特色:首先,自由福利国家特征明显。其次,深受族群分层理论影响。再次,居住空间整合与荷兰“柱式”社会相矛盾。值得注意的是,新世纪以来,荷兰的族群居住空间整合政策越来越严厉,由过去较为强调物质居住条件的改善及居住格局的调整,转向了更为严格的城市社会结构互嵌与荷兰文化认同。 
    (三)芬兰的住房配额制度 
    相比于其他欧美发达国家,芬兰的族群居住隔离问题并不严重,但族群居住隔离问题仍然成为芬兰政府与社会普遍担忧的问题,且采取了比欧美其他国家更加严格的住房配额制度,体现了鲜明的芬兰特色:首先,更加重视发挥政府公共住宅的空间整合作用;其次,在城市化过程中既有的住房政策的惯性下,芬兰作为一个后发城市化工业化国家,通过有效的福利国家建设,特别是进一步实施住房混合政策,成功避免了其他欧美国家较为严重的经济社会隔离现象,阶级隔离不明显,没有产生大量的“贫民窟”;最后,受文化偏好理论影响较大。 
    当然,就政策效果而言,与美国、荷兰等国一样,芬兰的住房配额制度效果也争议不断。芬兰的族群居住隔离问题并不突出,近年来也未有大规模族群冲突事件,但还不能就此认为其住房配额制度就比其他国家实施的公平住房政策、城市更新计划等更有效,也不能断定文化偏好理论比空间同化理论、族群分层理论更有解释力。 
    总体而言,回顾以上三个国家典型的住房政策,我们可以发现各国的政策主张与理论模型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各有侧重点,但值得注意的是,相互之间并无一一对应的必然关系。因为除了禁止种族歧视这样的法律性制度化规定外,西方各国普遍没有统一的全国性公共政策。在具体的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也往往是多种政策的不同组合,而且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相关政策也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之中,只是各有侧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