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现代史 >

一个传统与现代文化不断碰撞的神奇国度

http://www.newdu.com 2019-01-03 凤凰网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阿拉丁的孩子。有一天,他的家里来了一位自称是他叔叔的法师。”
    这是《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开头,来自我们熟悉的《一千零一夜》。还记得儿时,这本故事书曾带给我们许多奇思妙想的时刻,我们会记得故事中会飞起来的毛毯,从阿拉丁的神灯里冒出来的魔法精灵,也会记得和四十大盗斗智斗勇的阿里巴巴。
    而少有人知道,这部在世界流传了几个世纪的阿拉伯民间故事主要源自波斯的故事集《赫左儿·艾夫萨乃》,波斯即伊朗的古称。
    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当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人民智慧,勇敢,机敏,敢于探险的古老波斯国度。
    而到了现代,在大众接触的新闻媒体上,伊朗常常和“美国制裁”“两伊战争”“核武器”这些字眼捆绑在一起,给人以一种战乱,国家不稳定的刻板印象。
    这是一种误读。
    实际上,两伊之战早已过去三十年,伊朗是一个安静和平的宗教国家,信仰伊斯兰教的伊朗人对待陌生人也很热情好客,在古兰经中,帮助和施舍是他们奉行的教义。古老的波斯文明在伊朗的土地上也留下了绚丽多彩的波斯文化遗产。
    孤独星球伊朗篇的卷首语这样说道,“如果路上的惊喜是你旅行最大的意义,那伊朗也许是这个世界上你最应造访的国度”
    
    伊朗伊斯法罕三十三孔桥
    在伊朗境内,设拉子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古都,历史上曾多次作为波斯古国的首都,可谓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里是波斯文明的发祥地,是玫瑰和夜莺之城,也是波斯“诗人的故乡”。 
    今天,且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设拉子这一座城市,从它的历史,地理环境和文化去看见国际政局迷雾之下,一个拥有灿烂古老波斯文明的更加立体的伊朗。
      在这里
    诞生了古老的波斯文明
    灿烂的波斯文化
    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岁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长出来的灿烂的波斯文化是这个国度的厚重底色。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2500年前,当孔子还在周游列国去游说他最新的思想,居鲁士就以伊朗设拉里的波斯波利斯为首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
    居鲁士允许被征服者在贡纳赋税的前提下,保留自己的信仰、语言和文化,被后世学者称为是“第一份人权宣言”。这种开放包容的政策让多元文化得以在波斯文明中繁衍生长,相互融合,衍生出了灿烂的波斯文化,成为世界的民族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伊朗就拥有23处。
    流传至今的《一千零一夜》中的波斯故事,著名的波斯细密画艺术,波斯地毯,波斯诗歌文学,波斯清真寺,波斯的茶文化和水烟等等,这些都是波斯文化的典型代表
    
    波斯波利斯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波斯文明历史的最好见证,也是波斯文化的典型代表,如今,在伊朗,你依旧可以看到许多古代波斯王朝遗留下来的建筑古迹。比如宏伟壮观的波斯帝国首都遗址波斯波利斯;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兰门;18世纪赞德王朝的统治者修建的卡里姆汗城堡;建于19世纪晚期的粉红清真寺。
    当你身处其中,这些历经千年的波斯古迹会让人仿佛跨越历史、穿越时空,辨认出伊朗灿烂文明的一面。
    
    粉红清真寺
    
    卡里姆汗城堡
    
    天堂花园
    在这里,
    玫瑰盛放,夜莺婉鸣 
     自然是友好客人 
    人们对于中东更多的印象是荒凉的沙漠,戈壁,但是在伊朗,荒凉的地貌之上亦能开出最绚丽的玫瑰花。在伊朗,设拉子被誉为“玫瑰和夜莺之城”,这个称号极具诗意和浪漫的色彩,给人以无限的向往。 
    的确,当你走进这座城市,你会邂逅一个蓬勃生机的伊朗,自然是这个国度的友好客人。
    在山谷之间,这里有辽阔的草原和牧场,素称“天堂花园”的埃拉姆花园,一望无际的白色盐湖,咕咚咕咚地长流不息的路克那巴德清泉。
    
    到了盛夏的五月,玫瑰园的玫瑰花开得极盛,绚烂如画,空气中浮动着馥郁芬芳。入夜时分,夜莺那美妙的歌声会从四周响起,高亢明亮、婉转动听,把人们带到遥远的童话梦境。
    在四季不断的变幻中,这些美好的景致成为了诗人灵感的最好来源,诗人们毫不吝啬地用华美的诗篇赞颂它们,记录下伊朗在荒凉的沙漠和戈壁之外,蓬勃生机的一面。
    哈菲兹在诗中深情地写道:大地上又充满生机,果园里又荡漾着春意;歌声美妙的夜莺啊,又得到了蔷薇的信息。能歌善唱的夜莺啊,你的歌喉优美动听;快张开你的翅膀吧,挣脱囚困你的牢笼。
    
    在这里,
    人们热爱诗人,谈论诗歌,
    把诗歌文化融进日常里
    波斯人民自古以来热爱诗歌,尊崇诗人,而诗歌文化也像柴米油盐落到他们的寻常日子里,成为波斯人民的精神滋养成分。有个形象比喻,如果伊朗人家中有两本书,一本是古兰经,另一本是哈菲兹的诗集《诗颂集》。
    哈菲兹是十四世纪波斯伟大的抒情诗人,常被誉为“诗人的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在波斯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欧洲文学也有很大影响,
    在哈菲兹死后,波斯人为他设立专门的纪念日,建造陵墓,以示他们对诗歌文化的热爱和尊崇。
    
    莫萨拉花园
    如今,在莫萨拉花园,你会看见建筑的正中安放着哈菲兹的棺椁。棺椁上,精心地雕刻着他的诗歌:“拿酒来,酒染我的长袍,我为爱而醉,人却称我智者”。
    人们带着哈菲兹的诗篇来到这里,或默念,或冥想,或聚众朗诵,或者带着对生命的迷惘寻求算卦师翻开诗篇,给予来自诗人的“答案书”。
    此外,在更为日常的生活里,诗歌也以特别的占卜方式融入到他们的节日中,成为一种诗意的仪式。《哈菲茲抒情詩全集》的译者邢秉顺提到,在每年伊朗的节日‘雅塔之夜’,波斯的家庭成员会围坐在一起,随机打开《诗颂集》的一页并朗读该页的诗篇,用以占卜吉凶,以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伊朗,不朽的诗篇通过一个个热爱诗歌的波斯人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回响,荡漾着这个古老民族对诗歌文化的热爱。
    
    从设拉子这一座城市可以看见,伊朗的古老波斯文明,伊朗的生机盎然,和伊朗人对文学的敬意,当然,这只是伊朗小小的几个面相,这里还有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碰撞,有宗教禁忌之下的自由呼唤,有享誉国际的电影艺术......若想真正走进它,读懂它,只待你亲自踏上这个神奇的国度。
     参考资料
    《哈菲茲抒情詩全集》译者/邢秉顺
    《走出中东》中信出版社·周轶君
    《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伊朗》
    《世界的唐》三联生活周刊·蒲实
    

左手文明·右手未来 

 第一期拙见探索伊朗体验旅行已经启动


      期待你的参与~
    
    
    

     拙见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阅读                  已推荐到看一看       你的朋友可以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认为好看的文章。取消        推荐      我知道了      已取消,“好看”想法已同步删除知道了      已推荐到看一看        和朋友分享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分享你的想法...      

    分享想法到看一看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网络异常,请稍后重试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