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商周时代的甲骨文是世界古文字中的“明星”,和其他已死去的古文字不同,甲骨文经过发展演变,一直沿用到今天。甲骨文什么样,记了哪些事儿,很多人并不熟悉,故有必要介绍一些相关基础知识,澄清一些错误认识。 人们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甲骨文直接等同于商代文字。其实,甲骨文这个名称,只是说它的载体是甲骨,和时代关系不大。就像金文,因铸造或刻写在青铜器上而得名,使用时代从商代一直延续到战国秦汉。有人以为,金文就是西周文字,显然是错误的。 一、商代文字载体多种多样商王朝从公元前16世纪初建立,持续约500年,直到公元前11世纪末,才被西方的周邦所灭。(盘庚迁殷后,商王朝亦被称为殷王朝。)在商王朝的后期,武丁即位后,文字材料开始大量出现,载体也多种多样。从考古发现来看,商代文字的载体有甲骨、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骨器、角器,相应就有甲骨文、金文、玉石文字、陶文、骨角文字等名目。其中,刻写在甲骨上的甲骨文,约15万片;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金文,约5454篇,占据了商代文字材料的绝大多数。 武丁在位时期,商代文字体系已经成熟和完备。殷墟甲骨文材料,近一多半,也是武丁时代的。由此推断,武丁之前,商王朝的史官阶层,也应该能够使用文字,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考古材料能够证实这一假设。 武丁时代,商王朝的史官,已经使用毛笔,有少数甲骨上的字,是毛笔蘸朱砂或墨写成的。玉石、陶器上,也有不少朱书、墨书的文字。 总之,商代文字是指商王朝后期成熟文字的统称,殷墟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的一种类型。刻在甲骨上的商代文字,一般有简化、线条化、多折笔等特点,和金文、玉石文字、陶文的字形、书写风格相比,有一些差异。
图1:字数最长的商代金文(小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