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巩固两国传统邦交 拜占廷帝国与可萨汗国之间自从开始实质性接触之后,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732年的皇室联姻,则可以巩固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 可萨人是半游牧民族,属于西突厥的后裔,其统治者源自突厥的阿史那氏(中国唐代昭武九姓之一),在6世纪由中国西部边陲迁徙到乌克兰平原[11]220[15]53。自552年起,可萨人开始建立松散的部落联盟,实行原始的军事民主制度。因为可萨人首领的威望来自其军事成就,所以他们一直保持着扩张的态势。559年,可萨人战胜阿瓦尔人(Avars),侵占了后者的领土,自此在伏尔加草原立足[11]221-222。7世纪中期,可萨人在伏尔加河(Volga)下游和高加索北侧山坡之间建立汗国,统治范围延展至亚述海(Azov)海岸[14]ix。 历史上,可萨人曾臣服于中国皇帝,其政治理念也深受中国等级制度的影响[14]220。因而,可萨人对与中国相似的庞大帝国拜占廷格外仰慕,深深折服于它的先进文明,也对拜占廷皇帝充满敬意。这种崇敬之心在史料中有所体现。比如可萨人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将军泽别(Ziebel),在见到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Heraclius,610-641年在位)时,“欢欣雀跃,亲吻皇帝的脖子,向他行礼致敬”,“可萨士兵全体跪拜,伸直脖子,带着敬意向皇帝行礼”,“军官们则全部站到石头上,以同样的方式向皇帝行跪拜之礼”[9]316,5-11。可萨人对拜占廷帝国的此等敬重,奠定了双方一个多世纪友好外交关系的基础。 通过对史料的考察,可以发现,拜占廷与可萨汗国之间的友谊可追溯至公元626年。7世纪20年代,拜占廷与波斯间争夺领土和霸权的战争,步入了最后的决战阶段。波斯帝国一度控制了几乎整个近东地区,而拜占廷帝国则从622年开始进行有力反击,逐渐夺回优势。可萨汗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无法在这场战争中置身事外。可萨汗国既与拜占廷帝国相邻,又与波斯接壤,因此,在拜占廷与波斯的争霸战中,可萨汗国成为影响战局的重要因素。拜占廷史学家塞奥法尼斯在其《编年史》中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当时拜占廷与可萨汗国的密切交往。据他记载,626年,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深谋远虑,“邀请可萨人成为他的盟友”[2]111[4]404-417[9]315,15-16[11]225。可萨人出于对拜占廷帝国的敬重,开始在高加索和亚美尼亚地区与波斯人作战,他们“攻破里海边的城门(),大举入侵波斯”,他们“四处游荡,到处俘虏波斯人,烧毁城镇和村庄”[9]315,26;316,4,成为皇帝希拉克略的有力盟友。可萨人珍惜与皇帝的友谊,从军队中“挑选了4万名勇士,交给皇帝作为援军……皇帝带着这些勇士一起,向波斯皇帝胡斯洛(Chosroes II,590-628年在位)进军”[9]316,13-16。 这些可萨勇士跟随希拉克略四处征战,历时一年有余,他们的勇敢和仗义赢得了拜占廷帝国的高度认可。塞奥法尼斯就曾称赞可萨汗国是个“伟大的国家”()[9]358,7。希拉克略的继任者们也一直与可萨汗国保持着友好关系,可萨汗国也屡次在拜占廷需要帮助的时候予以军事援助。例如,君士坦丁四世(Constantine IV,668-685年在位)在位期间,保加利亚人成为拜占廷帝国新的困扰,于是可萨汗国出兵,收服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族长,向他们每年收取贡赋[9]358,5-11。再如,查士丁尼二世被流放到车绳之后,为了东山再起,便去寻求可萨汗国的援助,可萨可汗不仅怀着极大的敬意和热忱来接待他,而且将自己的姐姐塞奥多拉(Theodora)许配给他[9]370,30;373,2。查士丁尼二世与塞奥多拉育有一子,在重新夺回皇位后,查士丁尼二世专门派遣一支舰队前往可萨汗国,将妻儿接回君士坦丁堡,为他们加冕,共同执掌大权[9]375,21-28[10]42,49-77[16]II,478。这些历史事件见证了拜占廷与可萨汗国友谊的延续。 除了军事上的联合,两国之间的亲密关系还体现在商贸领域。出于对东方商品,尤其是中国丝绸长期以来的浓厚兴趣,拜占廷帝国极力推动与丝绸相关的贸易活动。根据裴矩的《西域图记》(成书于7世纪初)所述,当时有三条“丝绸之路”,其中“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中道“从高昌……至波斯,达于西海”[17]163。由于拜占廷正与波斯进行战争,不得不舍弃中道,将获取东方商品的希望寄托于北道,而恰好处于北道之上的可萨汗国因此与拜占廷帝国建立起密切的商贸合作关系。彼时,黑海北部沿岸成为贸易聚集地,东方的香料、胡椒、乳香、丝绸以及其它奢侈品通过可萨汗国传入,令拜占廷王侯贵族趋之若鹜。在众多商品之中,乌拉尔的黄金和中国的丝绸成为可萨汗国获利的主要商品[18]487。现代考古学家在这一地区共出土了7至10世纪的700多件丝绸。这充分说明,这一时期外高加索地区是连接拜占廷、中亚、中国之间极为重要的贸易枢纽,而拜占廷帝国为了满足对丝绸的需求,从7世纪起逐渐对可萨汗国形成贸易上的依赖[19]278。 与此同时,可萨汗国借助其丝绸贸易中间商的优势,努力发展国内产业,扩大了对拜占廷帝国的出口商品范围。考古资料表明,在克里米亚地区的可萨人手工作坊中,发现了质量上乘的首饰,它们用于出售给拜占廷人[20]224-225。特别是在7世纪,随着埃及和叙利亚相继落入阿拉伯人之手,拜占廷帝国的经济遭到重创,粮食等基本物资的供给出现严重问题。在这困难关头,可萨汗国的物资帮助使拜占廷有效地实现了经济上的调整。据现代学者估计,在650至750年间,克里米亚地区的可萨人每年向拜占廷帝国提供约300吨的肉制品[20]224。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7世纪时,拜占廷与可萨汗国已经实现了军事上的亲密合作与经济上的密切往来,双方之间的友谊关系也已存在于统治阶层的观念和意识中。这样看来,拜占廷皇帝利奥三世在732年安排的这次联姻,首先是对两国长期以来友好关系的肯定。当然,拜占廷帝国安排此次联姻,还有很重要的现实考虑,因为帝国需要与可萨汗国建立军事联盟,应对现时危机,共同抗击阿拉伯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