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高艳芳]网络民间文学研究的审视

http://www.newdu.com 2019-03-11 中国民俗学网 高艳芳 参加讨论

    摘  要:网络民间文学是民间文学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世纪以来,学界对这一新的文学现象投入了不少关注,但大多集中于概念界定、媒体影响和特征辨识等方面。这些成果展现了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应有的当代性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也表现出了感悟式、表面化、零散性的特征,缺乏系统性理论阐述、交叉性学科探讨、实操性实践指导等深层次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民间文学;网络民间文学;发展继承
    作者简介: 高艳芳,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中心博士后(河南安阳455000)。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15YJC751016)、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CWX026)、校科研培育资助项目(AYNUKP-2017-B09)、汉语海外传播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口头传递、文字载录、印刷传播及至当下的网络时代,媒介始终参与其中,并于无形中形塑着民间文学的发展。新世纪以来,伴随互联网的进一步深入与普及,网络已全面介入民众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数字化”成为当下民众的一种生存方式。网络是全新的,民间文学是传统的。在互联网全面深入民众工作和日常生活的语境下,网络与民间文学的结合已成为现实,这种传统与全新的结合促成了网络民间文学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琳达·戴格(Linda Degh)较早关注到了网络媒介对民俗、民间文学的影响,指出在新的媒介语境下,有必要对以往的相关定义、界定等进行重新衡量,以使之符合新的社会语境。新世纪以来,伴随网络民间文学现象的不断出现,我国的网络民间文学研究随之兴起,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民间文学的研究由新世纪初期的单篇形式零星出现,发展至如今的论著、文章多种形式的大规模呈现,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研究的进展与内容
    互联网出现的早期,网络中便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故事、笑话、传说、段子等,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总体看来,这些研究大致集中在概念界定、媒体影响、特征辨析等方面。
    (一)概念的界定
    乌丙安曾指出:“确定并阐明民间文学的科学概念,具体对象和范围,不仅是学习和研究这门学科的起点,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的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研究民间文学的整个过程,直接影响着探究理论的科学准确性。”[注]网络民间文学概念的界定理应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网络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新生现象,与传统民间文学、网络文学及其网络传播等都有紧密关联,因此,在对之进行概念界定的同时,毫无疑问,会涉及到对这些关系的考察。可以发现,对于网络民间文学界定的方式主要有比对型、倾向型以及媒介型等类型。
    比对型界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创作立场等与传统民间文学进行对比,在比对结果相同或相似的基础上,得出网络文学即网络民间文学的结论。传统民间文学的“四性”特征是关于民间文学基本特征的经典论述,已获得了学界的普遍接受与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民间文学判定的基本标准和依据。赵云芳[注]等即从网络民间文学的特征着手,将网络文学的特征与传统民间文学的“四性”特征进行对比,认为两者具有天然的一致性。故此,将网络民间文学称为信息时代的民间文学。除“四性”特征外,创作立场亦被视为区分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准。欧阳友权指出,网络文学实现了话语权向民间母语的回归,在创作立场上与传统民间文学保持了一致。因此,可将之视为“新时代的民间文学”。[注]杨汉瑜指出,网络文学是对民间精神的复活和拓展,秉持了民间性的创作立场,是网络时代的新民间文学。[注]
    另一种是比照现实社会的文学分类标准,对网络文学进行相应的类别划分,将其中一部分称为网络民间文学。互联网的兴起与迅速普及,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它甚至塑造了一个社会,即曼纽尔·卡斯特提出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一经提出,便获得了普遍认可。不少学者将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进行比对,比照现实社会的文学分类标准对网络文学进行分类。余日即比照现实社会的文学分类标准将网络文学分为网络作家文学、网络通俗文学、网络民间文学几部分,并指出网络民间文学与现实社会的民间文学是对应、对等的存在。[注]
    网络文学作品当中不乏与文人文学高度一致者,这类创作除创作平台、传播途径与作家文学不同之外,在作品形式、创作手段、审美意识等方面皆以作家文学为参照,与作家文学趋同。此外,网络空间还活跃着大量形式自由灵活的故事、段子、流行语、笑话等,这类作品用制度化的作家文学标准来看,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它们却是民众生活和情感的直观表达,深受民众追捧。不少学者根据这两类作品与纸质文学的亲疏关系,将其归纳为文人化和民间化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黄开发指出,那些以出版、成名等为目的的创作,往往以作家文学为参考,这类作品在实质上属于作家文学范畴。而那些流传于网络私人空间的、以情感表达、情感宣泄为目的的,不拘形式、文体的作品则属民间文学范畴,是新时代的网络民间文学。[注]
    互联网作为革命性的媒介存在,对民间文学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改变着民间文学的创作生成过程,也改变着民间文学的传播传承方式。周星指出“媒介革命”和“生活革命”的发生促成了新民俗和新民间文学的产生。[注]因此,从媒介角度对网络民间文学进行界定的不在少数。马丁军指出“网络文学是流行于指间和网络上的口头民间文学”。[注]宁胜克认为网络媒介的兴起与发展改变了民间文学的生成传播途径,是网络背景下的“新民间文学”。[注]孟隋指出“这种利用网络传播的文学,从一开始就紧紧地与大众、与草根阶层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应该把这种网络文学看作是网络时代的‘民间文学’。”[注]刘玮指出网络民间文学包括两个方面:一则是传统民间文学的网络化;一则是网络中新形成的新文学形式。[注]
    (二)网络技术的影响
    网络民间文学是传统民间文学的当代继承和发展,是网络技术和民间文学的结合,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与传统民间文学、网络技术及其网络文学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何学威、蓝爱国《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注],唐璐璐《网络时代民间文学的坚守与更新》[注]等指出网络全面介入民间,数字化发展成为一种生存方式。网络空间成为产生新民俗、新民间文学的重要场所,网络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新民间文学——网络民间文学的形成与发展,网络空间的形成与发展促成了网络民间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带来了民间文学传播传承方式的变革,为此,不少学者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传播与民间文学间的关系。邵宁宁《网络传播与新民间文学的兴起》[注]、宁胜克《网络传播与民间文学》[注]等指出传播媒介的网络化对民间文学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不单带来了民间文学传播方式的变化,还导致了网络民间文学的产生。
    网络民间文学是新时代互联网语境下的民间文学,是民间文学的发展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杨新敏《网络文学与民间文学》[注]、蓝爱国《网络文学的民间性》[注]等就创作立场、情感表达及其内在特征等方面指出,网络文学的崛起即民间文学的复兴,网络文学即是民间文学的科技化和网络化。
    网络文学、网络民间文学与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同作为网络空间的“文学”,两者之间自然存在紧密的关联性。欧阳友权等指出,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学即当代的民间文学,即网络民间文学。杨汉瑜等则认为,网络民间文学是网络空间中具有民间化倾向的部分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