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金代史官考(2)

http://www.newdu.com 2019-03-29 《史学史研究》2018年第 牛润珍 高珊 参加讨论

    二、贤能修史官之选任
    金灭辽,沿置史馆修撰,太宗天会时,虞仲文、程宷曾任此职。另据天会十一年(1133)《孟邦雄墓志铭》题款:“朝奉大夫、前秘书少监、编修国史、赐紫金鱼袋李杲卿撰。”(19)此“编修国史”也是沿袭旧官名,并非金设。熙宗时,设国史院,其主要史官为“修国史”与“同修国史”。“修国史”为唐前期史官称谓,天宝以后改曰史馆修撰,金之官名上承唐初。“修国史”与“同修国史”均为兼职,大都选任贤良方正且富有才学者,属金代官僚体制中的精英部分,往往是贤人、能吏、学者聚集一身的人,是金代史馆修史的实际组织者、主持者。其选任、历仕情况并无现成的史料,须将这两类史官一一表出,方能看出其大概。
    1.修国史
    韩昉 汉族,燕京人,“仕辽,累世通显……天庆二年,中进士第一。补右拾遗,转史馆修撰。”入金,于天会十二年(1172)“改礼部尚书,迁翰林学士,兼太常卿、修国史,尚书如故。昉自天会十二年入礼部,在职凡七年。”(20)《金史》卷四《熙宗纪》:“(天会十五年十二月)命韩昉、耶律绍文等编修国史。”此“编修国史”是指参与纂修《祖宗实录》。其兼修国史官职,似在天眷初。
    宇文虚中 汉族,成都府广都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出使金,被扣留。天眷二年(1139)《时立爱墓志铭》,题款曰:“特进,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修国史、定内外制度仪式、上柱国、郇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宇文虚中敕撰。”宇文虚中于天眷二年兼修国史。
    完颜宗宪 女真族,“兼通契丹、汉字。未冠,从宗翰伐宋,汴京破,众人争趋府库取财物,宗宪独载图书以归。朝廷议制度礼乐,往往因仍辽旧。宗宪曰:‘方今奄有辽、宋,当远引前古,因时制宜,成一代之法,何乃近取辽人制度哉。’希尹曰:‘而(尔)意甚与我合。’由是器重之。”约于天眷初,“修国史,累官尚书左丞。”(21)
    完颜京 女真族,太祖孙,宗望子。“天德二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兼修国史。”(22)
    张景仁 汉族,辽西人。贞元二年(1154)试礼部进士。大定八年(1168)“迁翰林学士,兼同修国史。”“十年,兼太常卿,学士、同修国史如故。转承旨,兼修国史。改河南尹。二十一年,召为御史大夫,仍兼承旨、修国史。”(23)大定十九年《汝州香山观音禅寺慈照禅师塔铭》题款曰:“中奉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修国史、上护军、开国侯、食邑千户、食□壹百户张景仁立石。”大定十年至二十一年,张景仁兼修国史,参与撰《海陵实录》。
    张汝霖 渤海人,扶余后裔,辽金时,家族已汉化。“少聪慧好学”。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拜平章政事,兼修国史,封芮国公。”(24)
    郑子聃 汉族,有才学,天德三年(1151)廷试一甲第三,正隆会试第一,“除翰林修撰”。约于大定十四年(1174)“改吏部侍郎、同修国史,直学士如故。迁侍读,兼修国史,上曰:‘修《海陵实录》,知其详无如子聃者。’盖以史事专责之也。”(25)大定十四年《中都十方大长天观重修碑》题款:“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义、修国史郑子聃奉敕撰。”(26)子聃兼修国史在大定十四年至二十年。
    徒单镒 明昌元年(1190)“兼修国史”。见“监修国史”。
    完颜匡 女真族,善女真文。承安三年(1198)“守尚书左丞,兼修国史,进《世宗实录》。”(27)
    王竞 汉族,彰德(河南安阳)人,警敏好学,由宋入金,皇统初,“诏作《金源郡王完颜娄室墓碑》,竞以行状尽其实,乃请国史刊正之。”天德初,“改太常卿,同修国史,擢礼部尚书,同修国史如故。”大定三年(1163)“兼翰林学士承旨,修国史。四年,卒官。”(28)大定三年《太清观牒》、《云阳山建福院牒》、《朝元观牒》、《洪济院牒》、四年《盂县建福之院碑》、《集仙观牒》,均题款:“中(正、通)奉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修国史王。”从年代、职官名推断,此“修国史王”当即王竞。
    孙铎 汉族,性敏好学,登大定三年(1173)进士第。大安初,“迁尚书左丞,兼修国史。”(29)
    张行简 汉族,莒州日照人,“颖悟力学,淹贯经史,大定十九年(1179)进士第一。”承安初,“兼同修国史。改礼部侍郎、提点司天台、直学士,同修史如故……承安五年,迁侍读学士,同修史、提点司天台如故……六年,召为礼部尚书,兼侍讲、同修国史……累迁太子太保、翰林学士承旨,尚书、修史如故。”(30)1980年北京丰台出土《乌古论元忠墓志铭》(泰和元年),题款:“翰林侍读学士、少中大夫、知制诰、兼尚书礼部侍郎、同修国史、提点司天台、护军、清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壹百户张行简撰。”(31)崇庆、贞祐间,张行简兼修国史,其所撰崇庆元年(1212)《崇仙观牒》、崇庆二年《玉真观牒》、贞祐元年(1213)《敕赐寂照寺牒》、贞祐二年《岱岳观牒》、《赐兴国弘法寺牒》、贞祐三年《敕赐瑞荣佛光之塔碑》,落款:“通奉大夫、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同知制诰、修国史张。”(32)还有撰于崇庆年间的《尚书礼部牒》,也题有“修国史张”字眼。此可补《金史》本传之缺载。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十一《张文正公碑》,记行简生平。
    蒲察思忠 女真族,大定二十五年进士。章宗泰和年间,“迁大理卿、兼左司谏、同修国史。”泰和六年(1206),“迁翰林侍读学士,兼左谏议大夫,大理卿、同修国史如故。”丁母忧,起复侍读学士,兼谏议、修史。贞祐初,“迁太子太保兼侍读、修国史。”二年(1214),“降秘书监兼同修国史。倾之,迁翰林学士,同修国史。”(33)
    杨云翼 汉族,赞皇人,“天资颖悟,初学语辄画地作字,日诵数千言。登明昌五年(1194)进士第一。”“兴定元年六月,迁翰林侍读学士,兼修国史,知集贤院事。”著《续通鉴》、《勾股机要》、《象数杂论》等。
    李复亨 汉族,河津人,“年十八,登进士第。”兴定四年(1220)三月,“拜参知政事,兼修国史。”(34)
    徒单思忠 女真族,宣宗兴定五年(1221)三月,“进尚书右丞,兼修国史。”(35)
    赤盏尉忻 女真族。“中明昌五年策论进士第。”元光二年(1223)三月,“拜参知政事,兼修国史。”
    修国史十七人,女真族七人,汉人九,汉化东胡后裔一。民族成份以汉人居多,大多为皇帝近臣,进士出身,历仕翰林官,知制诰,或以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尚书省长官、太常卿、谏官、东宫长官等兼任,其官阶多在四品以上。此职始见于天眷初,直至金亡。修国史员额一般为一人。
    2.同修国史
    把答 女真族,完颜希尹之子。天眷三年(1140)希尹被赐死,并杀“希尹子同修国史把答”(36)。把答任“同修国史”似在天眷二年。
    萧永祺 契丹族,“少好学,通契丹大小字。”师从耶律固,续成《辽史》。“天德初,擢左谏议大夫,迁翰林侍讲学士,同修国史。”(37)
    胡砺 汉族,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天德初,再迁侍读学士,同修国史。”(38)
    王竞 天德初,任同修国史。见“修国史”。
    韩汝嘉 汉族,宛平人,韩昉子,皇统二年(1142)进士。正隆五年(1160),以“副使、翰林学士、忠靖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使宋。(39)
    傅慎微 汉族,降金。大定初,“迁礼部尚书,与翰林侍讲学士徒单子温、翰林待制移刺熙载俱兼同修国史。”(40)著《兴亡金镜录》一百卷。
    徒单子温 女真族,《金史》无传。其兼同修国史,见《金史·循吏·傅慎微传》。
    移刺熙载 契丹族,其兼同修国史见《金史·循吏·傅慎微传》。
    曹望之 汉族,宣德人,“天会间,以秀民子选充女直字学生。”天德年间,“特赐进士及第。”大定初,“兼同修国史。”(41)与修《太宗实录》。
    移刺子敬 契丹族,“读书好学,皇统间,特进移刺固修《辽史》,辟为掾属,《辽史》成,除同知辽州事。”“大定二年,以待制同修国史……改秘书少监,兼修起居注,修史如故。诏曰:‘以汝博通古今,故以命汝。’常召入讲论古今及时政利害,或至夜半……迁右谏议大夫,起居注如故……迁秘书监,谏议、起居如故……上与侍臣论古之人君贤否,子敬奏曰:‘陛下凡与宰臣谋议,不可不令史官知之。’上曰:‘卿言是也。’转签书枢密院事,同修国史。”(42)其同修国史自大定二年至二十一年。
    张景仁 大定间,兼同修国史。见“修国史”。
    刘仲渊 汉族,宛平人。大定七年(1167),同修国史。八年,与张景仁、曹望之编《太宗实录》。大定七年《吴前鉴墓志铭》落款:“太中大夫、尚书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刘仲渊撰。”(43)可补《金史》。
    完颜靖 女真族。《金史》卷六十一《交聘表》中:“(大定)八年十月乙未,以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宗室靖为高丽生日使。”
    移刺慥 契丹族,约于大定十九年(1179)之后,“改御史中丞,兼同修国史。”(44)
    郑子聃 大定十四年同修国史。见“修国史”。
    党怀英 汉族,冯翊人。大定十年(1770)中进士第,仕“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移刺益、赵沨等七人为编修官。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是时,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霖奏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怀英最善。’移刺履进曰:‘进士擢第后止习吏事,吏不复读书,近日始知为学矣。’上曰:‘今时进士甚灭裂,《唐书》中事亦多不知,朕殊不喜。’上谓宰臣曰:‘郝俣赋诗颇佳,旧时刘迎能之,李晏不及也。’明昌元年,怀英再迁国子祭酒……(承安三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泰和元年,增修《辽史》编修官三员,诏分纪、志、列传刊修官,有改除者以书自随。……怀英致仕后,章宗诏直学士陈大任继成《辽史》云。”(45)
    明昌元年《中都十方大长天观普天大醮感应碑》书款:“国子祭酒、兼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党怀英撰。”(46)明昌二年《张商老神道碑》书曰:“奉议大夫、充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同修国史、上骑都尉、冯翊县开国子、食五百户、借紫党怀英篆额。”(47)明昌六年《棣州重修庙学记碑》、《时立爱神道碑》、《灵岩寺田园记碑》书曰:“翰林(侍讲)学士、朝列大夫、知制诰、兼同修国史、护军、冯翊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壹百户、赐紫金鱼袋党怀英撰并书篆。”(48)明昌七年《十方灵岩寺记碑》,党怀英仍以翰林学士、朝散大夫、知制诰、兼同修国史撰。(49)承安二年《大金重修至圣文宣王庙碑》,书曰:“翰林学士、朝散大夫、知制诰、兼同修国史、上护军、冯翊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党怀英奉敕撰并书篆。”(50)
    由文献、碑刻资料证党怀英以翰林待制、学士、承旨兼同修国史,时在大定二十四年左右和明昌、承安年间,任职十余年,与修《世宗实录》,并重修《辽史》。
    孛术鲁阿鲁罕 女真族,少习契丹、女真字。约于大定年间,任侍御史、劝农副使,兼同修国史。(51)
    张行简 自承安初至泰和六年(1206),兼同修国史。泰和七年兼修国史,一度降职同修国史,不久又复兼修国史。见“修国史”。
    耿端义 汉族,博州博平人,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卫绍王时,“历太常少卿兼吏部员外郎,同修国史。”(52)
    蒲察思忠 章宗泰和时、贞祐二年,同修国史。见“修国史”。
    移刺履(耶律履) 契丹族,耶律楚材之父。“博学多艺,善属文。初举进士……荫补为承奉班袛侯、国史院书写。世宗方兴儒术,诏译经史,擢国史院编修官,兼笔砚直长。”大定二十六年(1186)进礼部郎中,兼同修国史、翰林修撰。不久,又为翰林待制,同修国史。章宗即位,进礼部尚书兼直学士,拜参知政事,提控刊修《辽史》(时为大定二十九年七月)。(53)自大定二十六年至明昌二年六月履卒,同修国史。
    泰和六年(1206)《洪崖山寿阳院记碑》书款:“童威将军、礼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耶律。”(54)由官名及时间推断此碑文当为耶律履撰于大定二十八年,泰和六年立碑。
    张沽 汉族。大安元年(1209)《谷山寺敕牒碑》款书:“中奉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张沽。”(55)同年《真清观牒》又款曰:“翰林学士承旨、中奉大夫、知制诰、兼礼部侍郎、同修国史、提点司提□士张。”(56)由石刻知卫绍王大安时张沽兼同修国史。
    张行信 汉族,行简弟。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贞祐三年(1215)十二月,“转礼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四年二月,为太子少保,兼前职。”兴定元年(1217)六月,拜参知政事。“史馆修《章宗实录》,尚书省奏:‘旧制,凡修史,宰相执政皆预焉。然女直、汉人各一员。崇庆中,既以参政事梁兼之,复命翰林承旨张行简同事,盖行简家学相传,多所考据。今修《章宗实录》,左丞汝砺已充兼修,宜令参知政事行信同修如行简例。’制可。”(57)行信于贞祐三、四年同修国史,兴定元年以同修身份参修《章宗实录》。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十二《张左丞碑》记有行信生平。
    赵秉文 汉族,晚号闲闲居士,磁州滏阳人。“幼颖悟,读书若夙习。”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兴定元年(1217)“拜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同修国史,知集贤院事……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兼益政院说书官。”“正大间,同杨云翼作《龟鉴万年录》上之。又因进讲,与云翼共集自古治术,号《君臣政要》为一编以进焉。”(58)
    纳坦谋嘉 女真族,初习策论进士。承安五年特赐同进士出身。卫绍王时,“累除翰林修撰,兼修起居注、监察御史。”兴定四年(1220),“召为翰林侍讲学士,兼兵部侍郎,同修国史。五年,卒。”(59)
    同修国史二十五人,女真六,契丹五,汉十四,仍以汉人居多。党怀英、移刺履、赵秉文等为金代一流学者。同修国史员额为二人,汉、女真各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