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劄记》卷28,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25页。 ②何宛英《金代修史制度与史官特点》(《史学史研究》1996年第3期)“考察到金代史官77人”。胡晔硕士论文《金代修史制度研究》(2010年)“根据现存史书中的记载,大概有九十余位官员在金朝担任过史职。” ③《金史》卷76,《宗干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④《金史》卷82,《萧仲恭传》。 ⑤《金史》卷77,《宗弼传》。 ⑥《金史》卷70,《宗贤传》。 ⑦《金史》卷66,《始祖以下诸子传》。 ⑧《金史》卷129,《佞幸·萧裕传》。 ⑨《金史》卷,88,《纥石烈良弼传》。 ⑩《金史》卷88,《完颜守道传》。 (11)《金史》卷7,《世宗纪中》。 (12)《金史》卷92,《徒单克宁传》。 (13)《金史》卷10,《章宗纪二》。 (14)《金史》卷11,《章宗纪三》。 (15)《金史》卷99,《徒单镒传》。 (16)《金史》卷132,《逆臣·纥石烈执中传》。 (17)《金史》卷101,《抹撚尽忠传》。 (18)《金史》卷16,《宣宗纪下》。 (19)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 (20)《金史》卷125,《文艺上·韩昉传》。 (21)《金史》卷70,《宗宪传》。 (22)《金史》卷74,《宗望传附子京传》。 (23)《金史》卷84,《张景仁传》。 (24)《金史》卷83,《张汝霖传》。 (25)《金史》卷125,《艺文·郑子聃传》。 (26)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184页。 (27)《金史》卷98,《完颜匡传》。 (28)《金史》卷125,《艺文·王竞传》。 (29)《金史》卷99,《孙铎传》。 (30)《金史》卷106,《张行简传》。 (31)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429页。 (32)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518、519、522-525、526、530页。 (33)《金史》卷104,《蒲察思忠传》。 (34)《金史》卷100,《李复亨传》。 (35)《金史》卷16,《宣宗纪下》。 (36)《金史》卷73,《完颜希尹传》。 (37)《金史》卷125,《文艺上·萧永祺传》。 (38)《金史》卷125,《文艺上·胡砺传》。 (39)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7,绍兴三十年十二月,中华书局1988年版。 (40)《金史》卷128,《循吏·傅慎微传》。 (41)《金史》卷92,《曹望之传》。 (42)《金史》卷89,《移刺子敬传》。 (43)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145页。 (44)《金史》卷89,《移刺慥传》。 (45)《金史》卷125,《文艺上·党怀英传》。 (46)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324页。 (47)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184页。 (48)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375、376、380页。 (49)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387页。 (50)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卷11,《大金重修至圣文宣王庙碑》,中华书局1985年版。 (51)《金史》卷91,《孛术鲁阿鲁罕传》。 (52)《金史》卷101,《耿端义传》。 (53)《金史》卷95,《移刺履传》。 (54)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466页。 (55)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486页。 (56)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489页。 (57)《金史》卷107,《张行信传》。 (58)《金史》卷110,《赵秉文传》。 (59)《金史》卷104,《纳坦谋嘉传》。 (60)《金史》卷76,《完颜衮传》。 (61)《金史》卷5,《海陵纪》。 (62)张金吾:《金文最》卷35,《礼部令史题名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 (63)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卷11,《重建郓国夫人殿记》。 (64)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250、270、274、281、286页。 (65)《金史》卷94,《夹谷衡传》。 (66)《金史》卷98,《完颜匡传》。 (67)《金史》卷105,《温迪罕缔达传》。 (68)《金史》卷125,《文艺下·赵沨传》。 (69)《金史》卷105,《温迪罕缔达传》。 (70)《金史》卷99,《徒单镒传》。 (71)《金史》卷96,《许安仁传》。 (72)《金史》卷104,《高霖传》。 (73)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287页。 (74)《金史》卷104,《完颜寓传》。 (75)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604页。 (76)《金史》卷11,《章宗纪三》。 (77)元好问:《中州集》卷7,《马编修天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刘祁:《归潜志》卷5,中华书局1983年版。 (78)张金吾:《金文最》卷50,《德运议》。 (79)刘祁:《归潜志》卷5。 (80)刘祁:《归潜志》卷5。 (81)元好问:《中州集》卷7,《申编修万全》;刘祁:《归潜志》卷5。 (82)《金史》卷15,《宣宗纪中》。又见《续资治通鉴》卷161,《宋纪》。 (83)元好问:《元好问全集》卷22,《御史孙公墓表》,山西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84)《金史》卷126,《文艺下·元好问传》。 (85)闫凤梧主编:《全辽金文》,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257页。 (86)见《遗山先生文集》卷21,《雷希颜墓铭》;刘祁《归潜志》卷8。 (87)《金史》卷126,《文艺下·王若虚传》。 (88)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522页。 (89)《金史》卷91,《敬嗣晖传》。 (90)《金史》卷71,《完颜宗叙传》。 (91)《金史》卷129,《佞幸·高怀贞传》。 (92)《金史》卷83,《纳合椿年传》。 (93)《金史》卷105,《杨伯雄传》。 (94)《金史》卷129,《佞幸·萧裕传》。 (95)《金史》卷129,《佞幸·张仲轲传》。 (96)《金史》卷82,《移刺温传》。 (97)《金史》卷125,《文艺上·郭长倩传》。 (98)《金史》卷88,《移刺道传》。 (99)《金史》卷78,《刘仲诲传》。 (100)《金史》卷83,《张汝弼传》。 (101)《金史》卷61,《交聘表中》;《宋史》卷34,《孝宗纪二》。 (102)《金史》卷8,《世宗纪下》。 (103)《金史》卷90,《贾少冲传》。 (104)《金史》卷90,《杨邦基传》。 (105)《金史》卷95,《粘割斡特刺传》。 (106)《金史》卷7,《世宗纪中》。 (107)《金史》卷125,《文艺上·杨伯仁传》。 (108)《金史》卷106,《张暐传》。 (109)《金史》卷121,《忠义,夹谷守中传》。 (110)《金史》卷128,《循吏·女奚烈守愚传》。 (111)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232页。 (112)《金史》卷109,《许古传》。 (113)元好问:《元好问全集》卷21.《御史张君墓表》。 (114)《金史》卷97,《康元弼传》。 (115)《金史》卷108,《胥鼎传》。 (116)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集》卷12,《赠少中大夫开国伯史公神道碑》;元好问:《中州集》卷5;刘祁:《归潜志》卷4。 (117)见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第522页。 (118)个别史官曾历二种或以上史职,为反映史官总体情况,这些数据含有重复统计。如减除重复统计16人次,金代史官人数为117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