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全国历史学专家学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座谈会(2)

http://www.newdu.com 2019-04-24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newdu 参加讨论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
    在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殷切的期望:“希望中国历史研究院团结凝聚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中国历史研究院和全国历史研究工作者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历史学界的光荣传统,努力创造新的业绩。
    1955年,毛泽东同志将重编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和整理标点《资治通鉴》的任务交给吴晗,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牵头成立了两个专门委员会,集中整合全国史学工作者全力参与。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完成了由先师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198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开始编纂。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一度陷于停顿,以致到目前仅出版了第一册,而包括编委会主任张友渔、总编纂谭其骧在内的绝大多数编委已逝世,还在世的四位编委中,最年轻的我已74岁。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决定重新启动《国家历史地图集》后续工作,由我承担执行主编的职责。面对这项重大任务,我们认识到,一定要像当年老一代学者那样,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指导历史研究,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才能解决《国家历史地图集》所涉及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和关于历史研究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也充满信心,决心在2021年完成《国家历史地图集》的后续研究、编辑设计,高质量出版《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二、第三两册。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读了贺信,我想每一位史学工作者都会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对史学与史学工作者的高度评价与亲切问候,令人深感光荣。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不同场合都曾反复强调要重视学习中国历史。他高瞻远瞩,认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我们今天在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创新进取、永葆青春活力的活水源头,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和不可多得的资源。要理解贺信的深意,还需结合此前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史学研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活水源头,深厚的历史资源是更好地滋养和助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桥梁与中介。据此,史学工作者显然应当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如何坚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即坚持“历史的认知与运用”相统一,我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史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指导;第二,史学研究的发展,包括推出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与培养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离不开历史学学科平台的支撑;第三,历史的作用固然甚伟,但其中通过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历史课教育,以养成国民的民族认同感、爱国心和正确的历史观,却是最为基本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胡德坤
    (武汉大学教授)
    贺信全面阐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治史观:一是明确了历史研究在社会科学中的定位;二是明确了加强历史研究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需要;三是要发挥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贺信是新时期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时代的呼唤,是国家发展的需求,是党和国家对史学工作者的期待,也是史学工作者职责之所在。就当代史学的经世致用问题,我认为,历史研究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要进一步拓展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
    史学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也是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变迁规律的学科。历史研究不仅具有经世致用功能,而且还能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史学经世致用功能。第一,历史研究必须明确为国家为现实服务的方向,才能做到经世致用。史学可以在象牙塔里做学问,但这还不够,还需要走出象牙塔,充分发挥经世致用功能,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二,二战史研究需要与相关学科相配合,走学科交叉之路,才能更好地发挥经世致用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史观,挖掘和发挥史学经世致用功能,是每个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相信史学一定会在为国家、为现实服务中从“冷门学科”变为“热门学科”,历史研究一定会迎来更加繁荣的春天。
    徐蓝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成立是我国史学界的一件大事,而贺信让我们再一次深入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做历史研究?我们为什么要从事历史的研究与教学?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过要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学习这些贺信和讲话,我想讲三点体会:求真、求通、立德。
    第一,历史研究是“求真”的工作。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历史学是记录和解释人类从古至今一系列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对史家撰写的历史来说,其基本的要求是真实,即撰写的历史,首先要符合客观历史的真实,这是撰写历史的最高要求。因此,人们不断地研究客观存在的历史和前人撰写的历史,希望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也就是“求真”。如何“求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各种阐释历史的范式研究历史,是使历史研究达到“求真”要求的重要途径。
    第二,历史研究是“求通”的工作。所谓“求通”,就是要了解历史包括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了解它们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高度的。司马迁讲“通古今之变”,习近平总书记讲“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就要求我们在“求通”上下功夫。在这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第三,“立德”是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历史教育是推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培育民族国家认同、凝聚历史价值观、完善人格品质、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人文素养、塑造社会道德、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是“立德”的教育,也是历史学这门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戴建兵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贺信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成立,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整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力量,推动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势必产生积极的推动、示范和引领作用。作为高校的历史研究工作者,落实贺信精神,要坚持“三个自觉”,为中国史学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自觉关注社会现实。历史学者必须有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实,分析现实,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围绕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围绕关系全局的重大学术前沿问题开展攻关,推出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
    二是自觉突出中国特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史学研究上坚持独立思考,做到有思想、有灵魂、有立场,用中国的话语阐释人类历史,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研究范式,努力展现当代中国历史学独特的科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推出更多体现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风格的学术成果,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三是自觉做到立德树人。历史学科肩负着育人的重要作用。高校历史研究者,不仅要出精品、出力作,为其他社会科学提供支撑,还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引导他们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透过具体历史事件了解历史全貌和基本走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培育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