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云贵高原:百越融入“中华一体”的“羁縻类型” 战国秦汉时期的西南夷“基本上是百濮、百越、氐羌三大族群在不同时期迁徙而来后互相融合或分化而成的,这与该地区位于东西和南北几个方向的民族走廊的出口有关”,[51](P213)氐羌与濮僚(百濮、百越)的分别大致也是西夷与南夷的分野。 西南夷设置郡县前多处在“既非部落又非国家的”酋邦阶段,[52]君长“以什、百数”,社会结构分散,社会发展不平衡。滇、夜郎这类农耕族群存在着浓厚畜牧因素,句町、夜郎的“随俗迁徙”(20)可以理解为游耕。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又有瘴气之害,交通线路主要依托江河谷地,以坝子为核心“形成一个个相对孤立的社会文化地理单元”。[53](P6)南北向的山川形势还决定了云贵高原与东南亚和欧亚草原的密切联系,“大陆文化的向南传播,岛屿和滨海文化的北上渗透,都必须经过这一咽喉地带”,[54]有学者认为“公元前500年以后,中国西南地区风格要素(或人口)乃源自‘草原世界’”。[55] 汉文化向云贵高原的渗透主要来自四川盆地,也有红河溯流而上的汉、南越国文化因素。从秦代略属西南夷至武帝置益州郡,中原王朝控制西南夷历时百余年,设置永昌郡已经是东汉明帝的事情。云贵高原土著青铜文化“鼎盛期开始于西汉早期”,“衰落期在西汉晚期后段至东汉初期”,[51](P149)郡县体制并未立即切断土著青铜文化的繁荣。汉文化较具规模地进入后与土著青铜文化并行发展,成为云贵高原汉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有别于多数边远地区的历史现象。 西汉帝国在郡县体制下主要依靠当地王侯君长进行管理,比如滇王“复长其民”(21)。滇池地区在“被汉朝征服之后大约一个世纪的西汉时期,墓葬情境(Funerary Contexts)中尽管包括汉式器物,但实质上仍然以滇式为主”,铜鼓和贮贝器“意味着地方信仰传统的维持”,羁縻“这种间接的统治,被认为是在边远地区扩张帝国领土最为有效和最低消耗的方式,反映了汉朝并无参与地方社会生活的愿望”,[56]这种“无奈之举”也许借鉴了秦在“本南夷”(22)的巴蜀的治理经验。 云贵高原的汉文化遗存主要呈点、线分布,往往与土著遗存交错共存,并且有大片空白区。“早期汉文化遗存”与东汉中后期之间划出的界线是云贵高原考古学文化发生重要变化的节点。滇文化消亡以后,东汉时期“地方民族势力却在云南南部得到发展”,[57](P862)东晋南朝时期云贵高原出现了夷僚化浪潮,[58]贵州考古遗存中能够见到土著文化的复兴。[59] 云贵高原属于政治地理意义上的“佐米亚”(Zomia)地景[60]。东汉末年至南朝,云贵高原出现夷帅、叟帅和南中大姓,这些地方势力是百越融入中华一体“羁縻类型”的历史遗产,在南诏大理地方政权、明清西南土司,甚至民国西南军阀身上,还能够见到这一历史遗产的影子。 七、百越融入“中华一体”的历史意蕴 王明珂认为华夏边缘至迟在东汉就已经完全成形,东汉帝国疆域(行郡县地区)与今天中国大陆汉族主要分布区有着惊人重叠。“这显示在汉代,‘汉人’在亚洲大陆已扩张至其生态地理上的边缘”,史汉“两越传”中“都没有关于越人的‘奇风异俗’的描述,并且在‘起源’上,都强调他们与中国的关系……由此可见,在西汉之后越人逐渐已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61](P187、205、309) 百越融入“中华一体”,标志着中国历史边疆“基础轮廓”内圈骨架的彻底形成。随着西北朝鲜、辽西辽东、内蒙古中南部、河西河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岭南、江浙等边远地区汉文化的形成,北方长城地带、藏彝走廊和南方珠江地带串联起中国历史边疆“基础轮廓”的内圈骨架,西汉至明清稳固控制的本土地域一般在此范围(大致介于中央政权边疆治理体系中直属体制与羁縻体制的过渡地带),就此决定了中国历史边疆和现今领土疆域的基础范围。[62] 在百越融入“中华一体”的进程中,传世有“越贸阳君”“越青邑君”“新越馀壇君”“新越三阳君印”等汉庭赐印,[63]东瓯、闽越居民“北徙者不仅处于江淮间,且更有北至河东(今山西省东南部)者矣”,[64]越人开始改用汉姓汉名,[65](P2)百越地区“南迁的北民与当地土著‘古华南类型’居民在长时间的共存、同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今天的华南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66]东汉时期百越地区得以全面开发,重要表现就是人口显著增长,尤其以湘、赣最明显。[67](P135)自是以后,汉族和汉文化的内涵越发丰富,其边界也越发模糊,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的最终形成预留出巨大空间和伏笔。 苏秉琦指出,战国末世“夷夏共同体”的重组“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社会基础”,“秦汉帝国的建立使以夷夏共同体为主体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形成,可以说是水到渠成”。[68](P162)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的形成,是西汉帝国“大一统”的重要内容。现今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文化结构都可以追溯至“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这一历史命题,这其中,有着百越融入“中华一体”的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