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王翔: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理念内涵与宪法意义(3)

http://www.newdu.com 2019-05-21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翔 参加讨论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价值坐标与前沿思考
    从法律规范层面来看,宪法规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顶端并且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性价值,现代宪法以民族国家为规范对象,民族的主体地位往往来源于宪法对“民族”地位的确认和证成,所以从规范意义上来讲,民族国家即宪政国家和法治国家,民族作为一个集合性概念构成了宪法主体,宪法的基本活动和全局性事项均围绕着民族展开。[14]如何将中华民族的实体性概念在宪法谱系中实现精准定位,确立中华民族的规范坐标,这是中华民族进行一体化建构的首要问题。2018年“中华民族”入宪,将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系于宪法谱系之中,这具有重要的宪法意义,它使得各种民族问题的诠释和判断获以坚实的规范基础,亦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因上位法规范缺位而诱发的民族法制内在结构失衡问题,同时为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奠定了宪法基础。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依法治国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入宪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上位法基础,亦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供了根本法保障。那么,在一定意义上讲,未来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应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的这一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并在实体法设置上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国家发展目标,在实体法规则上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2]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3]周平:《中华民族:一体化还是多元化?》,《政治学研究》2016年第6期。
    [4]韩大元:《认真对待我国宪法文本》,《清华法学》2012年第6期。
    [5]郑贤君:《宪法文本分析:一种解释方法》,《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6]郝时远:《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内涵之演变》,《民族研究》2011年第4期。
    [7]曾宪义:《论宪法文本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8]都永浩:《华夏-汉族、中华民族与中华人民》,《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第1期。
    [9]葛先园:《我国八二宪法序言中历史叙事的法理与功能》,《海南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10]马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
    [11][德]魏德士:《法理学》,丁小春,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7-68页。
    [12][德]卡尔· 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17页。
    [13]李占荣:《宪法的民族观——兼论“中华民族”入宪》,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4]李晓波、李占荣:《论“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解决的宪法规范回应机制》,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博士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