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袁东升:民族地区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研究基于武陵民族地区的调研

http://www.newdu.com 2019-06-20 《贵州民族研究》 袁东升 参加讨论

     
    摘  要:本报告在对武陵民族地区其中的一块区域——湖北省恩施州和谐生态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展开了深入分析。恩施州目前开展了部分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地方政府对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工程进行了一定的宏观引导,但是当地和谐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力量出现了一定错位,当地民众对生态文化及生态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及其参与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笔者认为,要纵深推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从学术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研究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各方面力量建设民族地区和谐生态文化。三是要加快知识转型,加强民族地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并提高民族地区干部的执行力。四是培育生态村民,建设和谐生态文化。
    关键词:民族地区;恩施州;和谐生态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袁东升(1974.10—),土家族,湖北省来凤县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研究生,贵阳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贵阳学院贵州省山地民族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
    基金项目:2012年度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生态保护与多族体和谐研究”。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武陵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研究——基于民族学视角的分析”(NCET090098)。
    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生态文化,其目的是为民族地区建设生态家园和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服务。目前民族地区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如何?怎样才能纵深推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生态文化建设?我们就此问题在武陵民族地区进行了调研,现就调查情况和自己的一些思考陈述于下。
    一、民族地区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
    1.开展了部分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工程。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显现,村民对生态环境的自觉自省,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积极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如笔者所调研的恩施市芭蕉乡,就在村级公路两边放置了分类垃圾桶,便于村民丢弃垃圾物,既保护了当地的环境,也促成了村民生态意识的逐渐养成。再就是在恩施州宣恩县,绝大部分农村地区都进行了坡改梯和退耕还林工程,这样做对生态多样性的存续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还就是恩施州充分地借用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及其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建设生态文化:如巴东神农溪和利川腾龙洞的开发建设,就正是巧借纤夫的习俗文化和龙船调民间音乐文化以及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进行的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2.政府对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工程进行了一定的宏观引导。近年来,在和谐生态文化建设中,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对各地的生态文化建设工程进行了必要的引导。政府主导力量强的地区,其生态文化建设的发展势头较好;政府主导力量欠缺的地区,其生态文化建设较差。如笔者访谈的恩施州咸丰县一个乡镇干部的言语较能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对于生态文化建设的大道理我们不是很懂,但是我们每年都会通过召开一些有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向他们说明保护自己周围环境的重要性,号召他们改变自己一些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我们还会时不时地通过发放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小册子,举办一些关于保护环境的知识竞赛,以引起这些村民对保护自己环境的自觉。”[[2]]
    3.村民对文化生态及生态文化建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欠缺。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村民都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都强调应该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但是绝大部分村民都没有认识到生态文化建设既会涉及到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的建设,还会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如宣恩县长潭河乡一个村民所说:“我们周围的环境是要保护好、一些坏生活习惯要改过来,但是现在马上改过来又很难,再说,虽然我们知道有些习惯不太好,但又不愿意把它改过来。”
    4.民众参与和谐生态文化建设不积极不主动。在恩施州各地的生态文化建设中,各级政府部门官员发挥了一定的主导作用,但是当地民众参与和谐生态文化建设不积极不主动、参与程度很不够。如恩施市黄泥坝村一位接受我们访谈的人说:“什么和谐不和谐,生态不生态,只要能够找得到钱,我才不管它环保不环保,生态不生态,和谐不和谐;要是上面政府逼我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就临时应付他一下。”
    5.社会全体力量参与和谐生态文化建设不够。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其中,生态文化建设才会达致较为理想的效果。而笔者调查的恩施地区,基本上都是政府部门在搞生态文化建设,社会上其他成员以及其他组织参与很不够。
    6.对和谐生态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把握不准。要科学地开展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准确地把握生态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至关重要。据我们调查,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村民,对和谐生态文化内涵与外延的认识都是模糊不清的。如来凤县旧司乡一位乡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生态文化就是搞旅游,发展经济,这个东西好,就是要让人搞,但是我们这个地方搞没有什么意义,发展(前景)不大,因为我们这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再如恩施市芭蕉乡一位村民这样对笔者说:“关于生态文化,我是心里想得到,就是表达不出来。我在这里理解就是说茶叶,就是说茶叶上不准打农药,要控制农药超标,要控制农药的源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