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访谈 >

从聚落形态视角研究古国起源——访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2)

http://www.newdu.com 2019-06-2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清俐 张杰 参加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举例谈一谈,聚落形态研究运用于古国发展时所揭示的考古学发现。
    方辉:以4500年前后两城镇—丹土古国和尧王城古国“金字塔式”聚落形态来说,作为两个古国的统治中心,其遗址面积都在300万平方米以上,且城址至少有100万平方米。它们都占据着所在谷地的中游,四周有大小不等的聚落环绕,其中第二等级聚落大多呈等距离分布。两个古国之间——与自然地理分水岭不谋而合——恰有一条约3公里的空白区,这显然是二者的边界。现有的考古发掘证明,在两城镇—丹土和尧王城都发现有高等级的土坯房屋,以及体型硕大的白陶、做工精美的蛋壳黑陶和玉器等高端奢侈品。而作为第三或第四等级、面积不足6000平方米的六甲庄遗址,无一例外都是半地穴式房屋,陶器器形简单,个体矮小,基本不见白陶和磨光薄胎黑陶,更不见玉器,其与古国都城的差别十分明显。目前,正在发掘的属于第二等级的苏家村遗址,遗迹、遗物的规格大小恰处于它们之间。通过聚落形态和不同等级聚落出土遗存反映的聚落等级之间的差异,龙山时代“金字塔式”社会结构可谓昭然若揭,我们倾向于用龙山古国来统称之。
    海岱地区文化因素影响中原
    《中国社会科学报》:山东是海岱地区的核心地带,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相互依存,两大区域很早就呈现出人类交流的迹象。考古学界对两大区域的早期文化交流有哪些发现?
    方辉:20多年前,海内外考古学家不约而同对考古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予以格外关注,提出了“文化交互作用圈”等概念,并引导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深入,其影响持续至今。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地域相邻,其间并有淮河、济水等水系相连,进入新石器时代二者之间的联系交流可以追溯到北辛文化时期,甚至更早阶段。到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由墓葬、彩陶、白陶等文化因素体现出来的文化交流更为明显,其中以海岱地区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更为直接,尤其是当时体现文明成就最高的礼制,如棺椁制度、陶器和玉器为代表的礼器制度等,大都发端于大汶口—龙山文化系统,并被夏商周三代礼制所继承。前不久,山东大学在国家博物馆和山东博物馆举办的“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主题是海岱地区礼制对中原地区及其他地区所产生的影响。展览通过墓葬棺椁制度和陶器、玉器及其组合,阐述作为文明要素之一的礼制是如何在东方起源,又如何影响了三代礼制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文明起源阶段,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通是如何发生的?
    方辉: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史前时期的交通线路,以前强调的是连接中原及海岱地区的淮河及其支流如颖水等,焦家遗址的发现则提示我们,今天的黄河,也就是古代的济水,在联通中原和东方的作用方面可能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由焦家向西,沿古济水经今天的聊城、菏泽、濮阳、安阳、新乡,也就是古代的兖州之域或河济流域。这一带地势低洼,长期河水泛滥带来的淤沙将大部分遗址深埋地下,但通过有限的考古工作仍然发现了若干重要的史前城址,如阳谷景阳冈、定陶十里铺北、濮阳戚城等,都是龙山时代城址级别的大遗址。由焦家向东,沿着今天的胶济线或济青高速公路直达黄海,沿途分布着若干处著名的史前城址或大遗址,邹平丁公,临淄桐林,潍坊姚官庄,胶州三里河,诸城呈子、前寨,直到鲁东南沿海地区的日照丹土、两城镇、尧王城等。仔细分析鲁东南沿海地区龙山早期聚落分布图不难发现,从尧王城往北,依次分布着两城镇、姜家庄、河头等大型遗址,而由尧王城向南,又有连云港市的庙台子、藤花落等城址或大遗址。这一系列城址或大遗址,构成了4500年前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线路,而今天的2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也基本是沿这条交通线修建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遗址之间的距离都在45—50公里,显示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也就是说,这条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龙山文化早期便已存在。
    记者 张清俐 张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