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DNA研究 古DNA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古代生物遗存中获取DNA序列,然后运用群体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分析方法,研究古代生物的谱系、分子演化理论、人类的起源和迁徙、动植物的家养和驯化过程等③。20余年来,随着古DNA实验技术不断进步,分子克隆、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引领了古DNA研究的三次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 古DNA研究当前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在思路和技术层面上尚需深化和提高。国际上现已普遍采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古DNA全基因组测试,这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之一。另外,古病理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理论上的可行阶段,需要在实践中思考如何解决难点和关键问题。还有,我们对于农作物遗存的基因研究进展有限,这是因为炭化种子的DNA提取难度极大,但是如果当年日本学者对于河姆渡、龙虬庄和草鞋山等遗址出土炭化稻米的研究结果成为个案,这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第二,需要加强与考古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在对特殊的考古样品进行分析的时候,不考虑出土状况,不考虑具体的形态学特征,不考虑迄今为止的历时性研究结果,单纯地以数量极少、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古DNA研究结果进行考古学的学术讨论,很可能要误入歧途。 四、同位素分析 同位素分析主要分为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和锶同位素分析两种,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包括碳十三(δ[13]C)和氮十五(δ[15]N)这两种稳定同位素分析,应用这个方法测定考古遗址出土的人骨和动物骨骼的碳十三值和氮十五值并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确定古代人类和动物的食谱,探讨其形成的原因,最终认识人的行为特征。锶同位素分析即通过测定样品中的锶同位素比值,确定其所包含的地域特征。应用锶同位素分析的方法,对考古遗址出土的人和动物遗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确定考古遗址中出土的人和动物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再进一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④。 今后同位素分析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同位素分析必须建立在完成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同位素分析的研究人员必须与人骨考古或动物考古的研究人员紧密合作,在从事人骨考古和动物考古的研究人员完成对材料初步研究的基础之上,共同凝练科学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有意识地挑选标本开展研究,研究思路的科学性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开辟新的研究方法永远是学科前进的动力。国外学者现在正在通过对人骨和动物的骨骼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认识气候状况及人和动物的个体迁徙;利用序列稳定同位素分析的技术,对动物的牙齿进行取样、测试和分析,探讨特定动物食物结构的季节性变化。他们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在进一步发挥同位素分析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作用上成效显著。这些都是需要借鉴的。 第三,从文化探讨和技术路线的角度反思锶同位素研究。对多个遗址出土的家养动物的遗存的锶同位素的分析后,结论中经常提到一部分黄牛和绵羊等家养动物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另一部分黄牛和绵羊等家养动物是从外地迁入的。由此又引发一个问题,为何各个遗址都需要从外地引进黄牛和绵羊?这是一个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和锶同位素分析方法的思路上给予科学解释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