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大佬”拉福莱特与“进步主义运动”的悖论

http://www.newdu.com 2019-07-04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 王禹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在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中,罗伯特·M·拉福莱特是一位公认的向“政治机器”和“大佬”们发起斗争的改革者。然而在很多政治对手眼中,以及不少政党政治的研究者笔下,他又成了一名政党“大佬”,手中掌握着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机器”。拉福莱特身上这一看似非常矛盾的特质,其实也体现了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一个特征,甚至是这场改革运动的一大困境。在历史研究者,尤其是进步主义学派的学者们看来,进步主义是底层民众为改善经济条件、扩大民主参与而与镀金时代的僵化政治体制作的一番斗争,“进步派”们通过一系列立法运动破坏了旧制度。然而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新制度是否已建立起来,以及新建立的制度能否超越旧体制的藩篱,却是对进步派改革者的一场考验。拉福莱特个人身上的矛盾性,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一些人认为“进步主义”是激进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保守的。
    关 键 词:罗伯特·拉福莱特/大佬/进步主义运动/机器
    作者简介:王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如果说20世纪初的美国的确发生过一场旨在变革社会的“进步主义运动”,①则罗伯特·M·拉福莱特(Robert M.La Follette)无疑是这场运动中的核心人物之一。20世纪初,拉福莱特在威斯康星州与“机器”和“大佬”们的殊死斗争,不仅为同时代人所称道,在后世更是被演绎成传奇。他的改革模式被总结为“威斯康星理念”,传遍全美,乃至名扬海外。1906年后,拉福莱特又将他在威州的改革经验带到国会,很快成为参议院中反托拉斯、劳工、反战等问题的意见领袖,他丰沛的政治热情和雄辩的演说风格,为他赢得了“斗士鲍勃”的称号。1957年,参议院由约翰·F·肯尼迪领衔的一个委员会,更是将拉福莱特尊为建国以来最杰出的五名参议员之一。②
    作为改革者,拉福莱特的事迹闪亮耀眼,但这却并非故事的全部。实际上,从拉福莱特在威州发动改革之日始,一直到他在参议院长期任职,质疑、谴责乃至咒骂的声音从未断绝。在对他的诸多质疑中,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最富于吊诡意味的是:拉福莱特虽以“改革派”形象知名于世,但他同时竟是一个把控着“政治机器”的、不折不扣的“大佬”!初看之下,这样的指控不免被理解为政敌的恶语中伤,然而事实却并非那般简单。重新审视史实,细考拉福莱特作为“大佬”的形象,探究是否存在所谓的“拉福莱特机器”,可以一觑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中某种令人费解的面相。
    一、“大佬”拉福莱特?
    简言之,“大佬”是对19世纪美国政党组织中的核心领导者的称谓。“大佬”常与“机器”一词同时出现,而“机器”则是对19世纪下半叶美国业已腐化的政党组织的一种带有贬抑色彩的比喻说法。③自马丁·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于1830年代对民主党的组织系统进行改革后,“分赃制”、“轮换制”、“惠利体制”等原则便作为民主党的活动准则被确立下来,使得该党在社会动员、选举组织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成为当时世界上几乎最具现代色彩的政党。民主党的经验很快为辉格党和后来成立的共和党所吸收,于是美国两大党的政治组织能力进入了一个空前发达的时期。范·布伦体系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在全国政党下面建立起一个等级化的地方“党组织”体系。这个体系为大量地方政客创造了政治机遇,他们在地方上积累起政治资本,再与上级党组织进行利益交换,使自己成全国党组织在地方上独当一面的代理人。内战后,该体系中的地方党组织开始发展成为一种私人化的“政治机器”,而把控当地党组织的政客则被称为“大佬”。④
    “机器”和“大佬”在全国的分布,大体和政党组织的全国体系是相吻合的,小到选区、城市选区,大到城市和州,都可能是“机器”盘踞的所在。比如,1870年代初,纽约市的民主党党组织在政客威廉·M·特维德(William M.Tweed)的把持下,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一个“政党机器”——“坦慕尼协会”(Tammany Hall)。与此同时,在整个纽约州政坛占据上风的共和党,则拥有一个州“机器”,其“大佬”是国会参议员罗斯科·康克林(Roscoe Conkling)。到了1890年代,除纽约以外,费城、匹兹堡等城市也都具有了“集中化的党组织”。而纽约、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威斯康星、明尼苏达等州则存在着州级“机器”。⑤“机器”的繁盛很早就被一些社会改革家视为美国政治腐败的一个渊源。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埃德温·劳伦斯·戈德金(Edwin Lawrence Godkin)、乔治·威廉·柯蒂斯(George William Curtis)、卡尔·舒尔茨(Carl Schurz)为代表的一批“中立派”(mugwumps)改革家,便对“机器”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⑥但直到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运动”期间,“大佬统治”的现象才从制度上得到纠正。
    罗伯特·M·拉福莱特向来被认为是向“机器”的统治发起挑战的重要改革者之一。最早让拉福莱特的这一名声传遍全国的是著名“揭黑记者”林肯·斯蒂芬斯(Lincoln Steffens)。在1904年第10期《麦克卢尔杂志》(McClure's Magazine)的一篇文章中,斯蒂芬斯把拉福莱特描绘成一名致力于肃清州中腐败的“改革者”,称拉福莱特秉持着这样一种民主观念:“由人民选出的代表,应当代表人民,而非腐败的特殊利益。”在斯蒂芬斯看来,拉福莱特改革后的威州,已成为“一个由人民恢复了代表制政府的州”。⑦拉福莱特本人在他1913年出版的自传中声称,他一直以领导人民“推翻‘大佬’对政府的把控”为目标。⑧他的最早的一批传记作者也把他描述为一名“改革者”或“进步派”,不论是在威斯康星州还是在国会,都孜孜不倦地推动着监管铁路、打击垄断企业、开征所得税等重要的改革。⑨拉福莱特在威斯康星州的改革,尤其被认为是一场为了人民的利益而针对“大佬”和“机器”所作的斗争。⑩
    自拉福莱特1925年去世以来,历史研究者对他的正面评价具有相当的连贯性。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M·施莱辛格(Arthur M.Schlesinger Jr.)甚至认为,与西奥多·罗斯福、伍德罗·威尔逊、威廉·J·布赖恩这些公认的进步主义领袖比起来,拉福莱特才是更坚定的改革者。(11)拉福莱特不仅被视为最激进的“进步派”,也被看作“新政”的先驱,他在1924年总统竞选中的政治纲领,被认为最好地衔接了“进步主义运动”和“新政”,其中大部分都在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期通过立法得到了实现。(12)拉福莱特还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在他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继续在威州政坛发挥关键作用。他们是罗斯福“新政”最坚定的支持者,他们领导下的威州“进步党”直到1940年代仍是执政党。(13)拉福莱特最具创造性、也最广为人知的遗产,无疑是“威斯康星理念”。该理念的精髓是将大学和政府联系起来,或者说把“土地、商店和研讨班”结合在一起,调动全州的力量为全州人民服务。这一理念不仅让威州在当时成了“民主的实验室”,也对后世在政治和智识领域之间搭建联系提供了极富启发性的思路。(14)尽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修正史学的影响,学者们对拉福莱特作为改革者的形象有过反思甚至质疑,但并未成为主流。1990年代以后,随着对“进步主义”民主特性的再发现,拉福莱特继续作为一位和“人民”站在一起的改革者被加以推崇和赞颂。(15)
    拉福莱特作为“改革者”的形象看似无可非议,但也有人对这一“高大全”的形象发出质疑,试图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实际上,历史上一些对拉福莱特的评价一直未被重视,这些评价要么揭露拉福莱特其实并非一个诚心的改革者,要么暗示拉福莱特本人其实就是一个“大佬”。林肯·斯蒂芬斯对拉福莱特的改革事迹大加褒扬,但他也承认:拉福莱特的确“在事实上成为了一个‘大佬’,并且比他所取代的那些‘大佬’更加强硬和高效,但他使用这个‘机器’是为了公益,是为了让威州人实现自我统治”。(16)历史学家罗伯特·S·马克斯维尔则认为拉福莱特在担任州长期间,建立了一种“进步主义机器”,他本人自然是这“机器”中当之无愧的“大佬”。“机器”之前加上“进步主义”的定语,自然已明示此“机器”非彼“机器”,这是一个正义的、为人民谋福祉的“机器”。然而,既选择用“机器”一词,必定也说明拉福莱特建立的那个“组织”或“联盟”,和“机器”至少有某种外在的相似性。(17)
    如果说以上作者的本意,并非指拉福莱特就是他本人宣称反对的那种“大佬”,而是在高度评价此人在政治组织方面的天赋,那么在另一些研究者或评论家的描述下,拉福莱特则简直就是他严厉批评的那一类“大佬”。政治学者哈罗德·R·布鲁斯(Harold R.Bruce)将拉福莱特的威州共和党“机器”与马修·S·夸伊(Matthew S.Quay)、博伊斯·彭罗斯(Boies Penrose)的宾州共和党“机器”以及乔治·E.布伦南(George E.Brennan)的伊利诺伊州民主党“机器”等一视同仁,称为三大著名的州级“机器”。布鲁斯明言他对“机器”的定义袭自奥斯托洛戈尔斯基,因而此处拉福莱特的“机器”绝不是“进步主义的”。(18)历史学家戴维·P·西伦(David P.Thelen)虽不曾明言拉福莱特是“大佬”,但他的确称“拉福莱特派系”是“新旧政治风格的一种不稳定的结合”。他认为拉福莱特取得威州“进步主义运动”的领导权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民间的“进步派”推动改革是为了解决“地方性问题”,而拉福莱特则“想要通过州改革来加强州政府和他旗下的党组织的权力”。(19)此外,还有研究者对拉福莱特“作为政客”的形象加以发掘,发现他在当选州长以前,已经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州的政治组织,该组织“在每个县都有一到两名工作者”,其中不少人直接从拉福莱特处“领取薪资”,这种描述和奥斯托洛戈尔斯基笔下的典型“州机器”极为相似。(20)
    以上对拉福莱特形象的描述,与人们所熟悉的主流版本形成了惊人对照。而如果翻阅拉福莱特同时代的报纸媒体,会看到更多更惊人的表述。拉福莱特担任州长期间,威斯康星州影响力最大的三份报纸——《密尔沃基前哨报》(Milwaukee Sentinel)、《威斯康星州报》(Wisconsin State Journal)和《密尔沃基日报》(Milwaukee Journal),对拉福莱特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拉福莱特机器”“大佬拉福莱特”“当局机器”这样的字眼充斥着州内各报纸的版面。那么真相是什么?拉福莱特果有“大佬”的一面,还是这一形象不过是政敌和媒体的恶意歪曲?那些认为拉福莱特真是“大佬”的研究者们,是走向了谬误,还是的确揭示了拉福莱特历史形象中不为人知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如果这阴暗的一面的确存在,则何以一名受世人敬仰的“改革者”会同时也是一个“大佬”?这种双重形象对于“进步主义运动”又意味着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