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种及族裔多样性 人种方面,从肤色来看,印度人涵括了当今世界人口的主要肤色,肤色由浅到深,白、黄、棕、黑肤色的人都可以在印度找得到。印度著名人类学家B.S.古哈(Biraja Sankar Guha)认为,印度主要的族源群体有尼格罗人、原始澳大利亚人、蒙古人、地中海人、雅利安人、阿尔卑斯迪纳拉人等。16 关于现代印度族裔多样性,学界普遍存有三种观点:一是,印度官方的观点,认为印度国民在长期的历史洗礼之下已经融为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民族界限和差异。二是,多数外国学者和部分印度学者则坚持认为,印度存在众多的族裔多样性,并承认民族差异和矛盾。持有第三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印度虽然存在民族差异,但是不承认民族冲突和矛盾。[19](PP.185-186)事实上,印度的族裔多样性也是“摆在表面上,谁都可以看得见”。历史上,随着人群迁徙和融合,印度形成了数以千计的少数族群。林良光先生将印度人划分为印度斯坦族、泰卢固族、孟加拉族、古吉拉特族、马拉亚拉姆族、卡纳塔克族、阿萨姆族和锡克族等11个主要民族和数以千计的其他少数族群。[19](PP.186-194) 除了上述种姓、语言、宗教和人种及族裔的多样性以外,印度在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多样性)。 (三)对多民族国家统一性的挑战 印度的这种复杂多样性在为印度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精神生活提供丰富养料的同时,对印度民族国家构建构成严峻的挑战。民族国家构建涉及领土、人口、边界的确定与巩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制、制度和机制的建立17以及民族意识的锻造、国家认同建设等多个方面,显然,这些方面的促成,离不开对多样性的改造和整合。 美国民主政治学家利普哈特提出:“政治学上有一个相当确定的命题,此即,欲在一个多元社会里建立并维持稳定的民主政府形态,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多元社会深刻的社会分歧与政治歧义,则是导致民主政体不稳定与瓦解的罪魁祸首。”[20](P.1)尽管,长期以来许多印度学者和政治家都认为,“凡是不带偏见的观察家,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以敏锐的洞察力考究印度的时候,就会发现印度具有两个相互对立的特点:它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1](P.3)但是,显然,与强大的复杂多样性相比,印度国家的统一性无时不刻不处于威胁中。可以说,在应对多样性问题上,印度国家政治精英面临的挑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二、应对“复杂多样性”:印度中央政府的策略选择 印度独立后,随着民族独立运动与英殖民者矛盾的逐渐褪却,其内部复杂多样性所孕育的各类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宗教的、语言的、种姓的、族裔的和地区的冲突层出不穷。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性和联邦的合法性,新生的印度民族国家开始系统审视和应对国家丰厚而沉重的多元文化遗产。通过不同的策略选择,最大程度地化解了民族国家构建中的各种离心因素。 (一)废除种姓制度(多样性),实行国民一律平等的宪政民主制度 种姓制度根植于印度深厚的历史土壤当中。从多样性的维度来看,种姓制度有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外观,它至少聚合了肤色、种族、政治地位、社会分工、教育、价值观、着装规范等十分多元的要素。3000多年来,种姓制度对于维护印度社会结构的基本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事实上,印度之所以虽历经内乱和外侵而不崩溃,或者说印度之所以“崩而不溃”,与种姓制度的绵延功效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从本质上来说,种姓制度(多样性)归根到底是一种高烈度的等级制度,它严重妨碍印度的民族国家构建进程(agenda)——以平等的公民身份(权利)整合差异性群体这一事关全局的政治整合方略,因此在印度独立的第二年即1948年,印度议会就将种姓集团宣布为非法;在1950年生效的印度宪法中,系统地对种姓制度做出富有针对性的禁止性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此后在宪法修正案及其他相关法律中,完善了废除种姓制度的相关规定。印度宪法第15、16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宗教、种族、种姓、性别、出生地、血统和住所等受到歧视;第17条明确禁止“不可接触制度”,将“为保持纯洁性而拒绝与某些人接触”规定为犯罪。 (二)坚持印式“多元一体”,但不承认任何“族性”分类 在国家根本制度设计理念上,坚持“一个民族(nation)、一个国家”原则甚至“印度熔炉(Indian melting pot)”理念,不给任何“族性”分类留下政策和法律空间。首先,在联邦制度设计方面,汲取印巴分裂惨痛教训,不承认全体国民nation之外的任何类型的民族集体nationality身份;其次,尽管实际上存在为数不少的族裔群体,但是在政治参与或其他政治单元的设计上,极力避免ethnic groups的识别或划分方式;再次,从上述理念出发,印度的宪法、法律和政策文本中,不存在“民族”、“族群”、“族裔”等基于血缘和文化的区分范式。在其有关保障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包括“平权行动”的法律文件如宪法中,用“表列种姓”、“表列部落”、“落后阶层”、“少数群体”、等概念或术语代替“少数民族”、“少数族群”。18 显然,印度的民族国家构建范式,受到西方国家“一族一国”理念的深刻影响,为了防范亚国家民族或族群概念进入政治构建过程,印度国家精英在其制度和理念设计中巧妙地回避了“民族”、“族群”等任何可能引起分离或离心的政治想象,将“民族”概念专属性归于印度民族国家(India Nation)。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