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徐黎丽 韩静茹:社会分工与民族(3)

http://www.newdu.com 2019-08-20 《思想战线》2018年第2期 徐黎丽 韩静茹 参加讨论

    二、社会分工对民族身份的影响
    要讨论社会分工对民族身份的影响,就必须将社会分工与民族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探讨,才能在纵向的时空维度中看清社会分工对民族的影响。由于每一次社会分工带来的新职业,都与人类发现并使用的新资源有关,因此本文依据人类发现及使用的自然资源而形成的新社会分工,将其对民族的影响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人类采集狩猎地上资源时期社会分工对民族的建构作用
    相对于人类有各种文字记载的历史,人类无文字的历史更为漫长,但未必如我们想象得那样“异常艰辛”。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人类早期觅食时期或现在仍然生活在某些生态边缘区域的族群中得到证明。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就是人类采集狩猎地上资源时期。
    跨学科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经历过灵长类(primate,大约560万~580万年)、原人(hominines,560万年)、能人(homo habilis,260万年)发展到直立人(homo erectus,160万年)、智人(homo sapiens,40万年)五个发展阶段。虽然每个阶段都有标志性的演化事件,如直立行走是灵长类向原人的转变标志,制造工具是原人向能人转变的标志,学会使用火是能人向直立人转变的标志,能够制造更加先进的工具并建立社会组织则是直立人向智人转变的标志。但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人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觅食。从灵长类到原人,人类经历了觅到什么吃什么,并在用生命做代价的无数次教训后,逐渐总结出哪些植物和动物能够成为人类食物的过程。到了直立人阶段,人类经历了采集适合人类食用的植物与通过狩猎将人类能够战胜且适合人类食用的动物分开的生计方式,(26)即依人类性别、年龄分工协作去觅食。这种社会分工,后经智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发展,成为1万年以前地球上人类最主要的社会分工。(27)如今在热带雨林、沙漠边缘及北极圈等边缘地区,仍然可看到这样的觅食人类群体。如美国的肖肖尼人,“几乎完全依靠采集野生植物为生,由于这些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和地方可以获得,所以西部肖肖尼人不得不走很远的路去寻食”;(28)非洲南部布须曼人中的亢人,主要食用肉类、坚果及其他根茎,他们“从不聚集成一个群体在很长时间内生活在同一地点,这样,任何疾病都不能轻易地在他们中间扩散开来”。(29)即从我们已知的580万年到1万年前,从山林中采集植物、狩猎动物,到河流中捕鱼或采集水中植物并与人类更为强大的动物争夺食物,则是人类的生活常态。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人类的数量还不太多,主要集中在适合人类生活的温带区域。关于此点,体质人类学和考古人类学均有充分的证据。本文的重点则是,人类采取什么样的社会分工来觅食,从而使人类能够繁衍壮大?但由于那时的人类没有留下直接性证据,我们只能从间接性的证据中说明。这种间接性的证据有二:一是从人类祖先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分工中可以看出,人类作为社会性物种,集中力量应付自然界各种困难是生存的第一法则。在集中的前提下,孩子需要照顾便成为行动缓慢老人的分工,或修理工具、做家务也是老人能够承担的工作;青壮年女性则成为危险性比较小的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蜂蜜、叶枝的主要承担者,青壮年男性则成为危险性比较大的狩猎动物的主要承担者。正如林剑所说:“从分工的最初形成来看,人类社会初期先有按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分别担负不同的劳动职能的自然分工。每个成员也有相应的职业,如猎人、渔夫、牧人等,但这些职业对劳动个体来说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的可变的。”(30)加上人类成员总是在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当中,人类的社会分工因年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首先这一时期社会分工的前提是地球表面存在适合人类食用的植物和动物资源;二是,这一阶段人类总的目标是觅食,在觅食过程中有依性别、年龄或身体健康程度的职业分工,但并不固定。这样,既能提高人类成员在熟悉各类分工前提下的生存概率,也能保证人类不同群体生活经验的体系性和完整性。
    好在人类在这一漫长时期只是分布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气候及海拔纬度地形区域,这些区域虽然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充足的水资源、植物及动物资源,但却因人类交通能力所限而相互不连接,构成地球上星星点点的人类文明。在每个区域内部,地缘是人类不同群体的活动范围,血缘是内部联系的纽带。由血缘和地缘组成的人类共同体用来维持生计的社会分工作用发挥得好,如丰收,族群就能扩大,如歉收,则族群就缩小。随着以民族为单位的人类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的民族规模就变得越来越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初期的社会组织划分为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和民族那样,有些人类共同体经过了马克思所说的每个阶段,但每个规模更大的共同体总是包含着规模较小的共同体的成分,或是由规模较小的共同体共同组成。有些共同体则因从更大的共同体分离出来而越过了某些发展阶段,直接成为部落或民族。但总体来说,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共同体的规模不能太大,否则疾病、垃圾、内部纠纷就会消解共同体。从我们人类现在还存在的以部落为单位生存的人类共同体的实例来说,以部落为主的社会生活,或以附近部落作为姻亲、生产或生活互助的对象的,则结成部落联盟,盟主实行轮换制,或由所有部落参加的议事大会决定大事,有些部落联盟因此演化为民族—国家。但同时,部落、部落联盟或民族均也长期存在。
    总之,人类采集狩猎地上资源时期,则是人类本身的成长时期,也是人类民族的成长时期。即使从智人算起,也有40万年的时间。在这个漫长时期,无论人类为多元起源、一元起源多点进化或多点起源,(31)人类每一处文明的传说中,其婚姻都经过了近亲繁衍、姑表婚、出五服的婚姻发展历程。再从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维持生计上看,人类的民族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中繁衍出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结合的人类群体。这不仅说明,在漫长的时期,地球表面的资源曾经比较丰富,且人类因处于自身进化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相对和谐,这应该是人类相对悠闲的时期。采集或狩猎不能持续时才会有农业和牧业的出现,这时的人类必须靠劳作才能生存。虽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有利于民族的巩固,但成长时期的民族逐渐从血缘关系的结合到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过渡,最终成就了作为集体性存在的民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