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族群互动视域下西南民族地区文化生态变迁研究” (15GZYB23)。 [②]笔者把民族学田野工作总结为“他者”的田野(客观的田野)、“自我”的田野(建构的田野)、“自我”与“他者”融合的田野(理想的田野)。此三种田野的合谋及共情,才是科学的民族学田野工作,也方有可能产出有知识增量的民族志作品,即移情民族志。 [③]注:此户籍数据为笔者分别于2017年及2018年两次去怎雷村调查收集整理而得。 [④]讲述对象:YWD,上寨人,男,水族,61岁,农民;讲述时间:2015年8月3日;讲述地点:怎雷村上寨 YWD家牛棚边。 [⑤]讲述对象:ZYC,排场寨人,男,苗族, 68岁,农民;讲述时间:2012年6月27日上午;讲述地点:怎雷村排场寨ZYC家。 [⑥]讲述对象:WGS,上寨人,男,水族,68岁,怎雷村原村支书;讲述时间:2011年7月12日下午;讲述地点:怎雷村上寨WGS老村支书家。 [⑦]讲述对象:ZYJ,排场寨人,男,苗族,70岁,农民;讲述时间:2011年8月20日;讲述地点:怎雷村排场寨ZYJ家。 [⑧]讲述对象:WJD,上寨人,男,水族,50岁,兽医;讲述时间:2012年6月3日下午;讲述地点:怎雷村上寨WJD家牛棚边。 [⑨]笔者在《田野七向:民族学的田野研究方法》(待刊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三种田野”这一概念。 [⑩]讲述对象:ZYJ,排场寨人,男,苗族, 53岁,农民;讲述时间:2011年10月20日;讲述地点:怎雷村排场寨ZYJ家。 [11]讲述对象:WGJ,下寨人,男,水族,41岁,农民;讲述时间:2014年12月20日;讲述地点:怎雷村下寨WGJ家。 [12]讲述对象:ZYH,排场寨人,男,苗族,35岁,农民;讲述时间:2015年2月21日;讲述地点:怎雷村排场寨ZYH家。 [13]讲述对象:PLL,中寨人,男,苗族,41岁,农民;讲述时间:2014年12月23日;讲述地点:怎雷村中寨PLL家。 [14]讲述对象:ZYH,排场寨人,男,苗族,35岁,农民;讲述时间:2012年2月22日;讲述地点:怎雷村排场寨ZYH家。 [15]讲述对象:YC,上寨人,男,水族,43岁,农民;讲述时间:2015年5月20日中午;讲述地点:怎雷村上寨寨门旁。 [16]讲述对象:WLP,下寨人,男,水族,38岁,农民;讲述时间:2013年6月23日;讲述地点:怎雷村下寨WLP家。 [17]有关“社会心态”的探讨,费孝通先生于2003年在“试谈扩张社会学的传统界限”一文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析。 [18]讲述对象:ZYH,排场寨人,男,苗族,35岁,怎雷村现任支书;讲述时间:2015年12月20日;讲述地点:怎雷村排场寨ZYH家。 [19]怎雷人把汉人统称为客家人,把汉语统称为客家话。 [20]讲述对象:WJC,上寨人,男,水族,55岁,怎雷村小学教师;讲述时间:2012年8月23日;讲述地点:怎雷村小学。 [21]笔者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定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文化势能张大,文化的区隔与交融相伴而生,即为文化区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