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志在避祸”?——钱大昕《史通》解读析论(4)

http://www.newdu.com 2019-08-23 《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第 刘海波 参加讨论

    注释:
    ①陈寅恪:《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辨证》,《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6页。张舜徽:“大昕之学,既精且博,自不愧居清代学者中第一流也”,“故考史之功,为有清第一”。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页;张瞬徽:《清人笔记条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4页。
    ②弁润孙:《钱大昕著述中的论政微言》,《注史斋丛稿》,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87页。
    ③许冠三指出:“知幾史学义例,乃成一时之显学。纪氏同辈学人而究心于史学者,如《十七史商榷》之作者王鸣盛(1722-1797),《二十二史考异》之撰者钱大昕(1728-1804)等,莫不熟读刘氏之书,或明用其说,或暗袭其义。”许冠三:《刘知几的实录史学》,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1页。但许氏所论是从史学角度分析二人之因袭暗合,与本文异趣。
    ④钱大昕:《潜研堂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00页。
    ⑤许冠三:《刘知几的实录史学》,第151页。
    ⑥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303页。
    ⑦黄叔琳:《史通训故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574页。
    ⑧黄叔琳:《史通训故补书后》,转引自张振珮:《史通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83页。
    ⑨刘知几:《史通通释》,浦起龙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81-382页。
    ⑩刘知几:《史通通释》,第367页。
    (11)浦起龙于乾隆四年任苏州府学教授,此时“青浦王昶、嘉定钱大昕、王鸣盛辈方为诸生,并游其门”(秦瀛:《浦起龙传》,附于《王绳曾传》后,载李桓编:《国朝耆献类徵初编》38,卷253,收于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164册,第21页)。就《史通》研究而言,钱大昕与浦起龙颇多相合之见。“志在避祸”之推测显与浦起龙用意相同,自不待言。另外,在表彰《史通》对后世史书编纂影响上,二人亦极为相近。
    (12)陈汉章曾于所撰《史通补释》指出:“此篇所谓古,实皆言今也。唐初君臣、父子、兄弟间,多见惭德。刘氏身为臣子,不敢昌言,乃假古以切今,实惩前而毙后……纪评削去其言,固非刘氏知己。然不善读者,徒执所疑,封其所见,又从而扬其波,拾其唾,卮言日出,变本加厉,又为刘氏之罪人,误人而实自误。今一一以唐事证之,可见刘氏之疑非古事矣”(此文见《史通通释》第640页)。陈汉章此说可视为浦起龙之嗣响。浦起龙与陈汉章都认为《疑古》篇是为影射政治而作,其不同者,浦氏认为影射对象为前朝禅让伪迹,陈氏认为影射对象为唐初当朝史事。其实,陈汉章提出此观点是另有所指,《史通补释》作于1927年,正是“古史辨”派盛行之时。因此,陈氏是抒发对“古史辨”派之不满。程千帆已经指出:“陈氏则尤重在陈古以刺今,其所谓不善读者,刘氏之罪人,盖阴指古史辨派而言……故其‘所谓古实皆言今’之语,适可谓夫子自道也。”程千帆:《史通笺记》,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60-261页。
    (13)黄本骥:《痴学·信古录》,载黄本骥:《黄本骥集》,刘范弟点校,岳麓书社2009年版,第291页。
    (14)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14-415页。
    (15)逯耀东:《刘知几〈史通〉与魏晋史学》,《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97页。
    (16)刘咸炘:《刘咸炘学术论集·史学编》下,黄曙辉整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66页。
    (17)程千帆:《史通笺记》,第260页。此外,赵吕甫在《史通新校注》中曾罗列浦起龙、钱大昕、陈汉章等人对《疑古》篇之评论,指出:“无论是影射论也好,‘离经叛道’论也好,都未能领会刘氏写作本篇的意图和精神。”赵吕甫:《史通新校注》,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780页。可知,赵吕甫对钱大昕之推测也持否定态度。
    (18)刘知几撰《史通》也有避忌政治嫌疑之处,如《本纪篇》中评司马迁不该将周自后稷至于西伯、秦自伯翳至于庄襄、项羽列入本纪。但“《史记》尚有《吕后本纪》,以少帝非惠帝子,而政归吕后,故列吕后为本纪,而子玄不敢论列,似避武后之嫌。”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51-52页。但他对唐初官修诸史,并无避忌。
    (19)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8页。
    (20)代继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中的〈史通〉》,《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2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88,“史评类叙”,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750页。
    (2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88,《史通提要》,第751页。
    (23)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89,《史通训故提要》,第757页。
    (24)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47,“编年类叙”,第418页。
    (2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88,《史通提要》,第751页。
    (26)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88,《史通提要》,第751页。
    (27)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88,《史通提要》,第752页。
    (28)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89,《史通训故补提要》,第757页。
    (29)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48,《考定竹书提要》,第432页。
    (30)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21,《檀弓疑问提要》,第174页。
    (31)纪昀:《史通削繁》,转引自张三夕:《史通三家评校钞》,《通往历史的个人道路——中国学术思想史散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75页。
    (32)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第343页。
    (33)《四库全书总目》在编写过程中,经常征引钱大昕观点。翁方纲曾言:“辛楣近尤殚心史学……昨见晓岚援辛楣《曹全碑跋尾》一条,著于《四库书录》,不特征定论之公,亦见朋友服善之益也”。余嘉锡也曾说:“《提要》常引《潜研堂集》”。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第429页。
    (34)程千帆:《史通笺记》,第260页。
    (35)李宗侗:《中国史学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76-177页。
    (36)赵翼:《廿二史札记校证》,王树民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21页。
    (37)黄云眉:《明史编纂考略》,《史学杂稿订存》,齐鲁书社1980年版,第111页。
    (38)钱大昕:《嘉定钱大昕全集》七,陈文和点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59页。
    (39)白新良:《乾隆朝文字狱述评》,《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第3期。
    (40)陈寅恪:《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序》,《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70页。
    (41)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黄曙辉点校,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42)赵翼:《廿二史札记小引》,《廿二史札记校证》,第1页。
    (43)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三《钱大昕》,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1页。
    (44)钱大昕:《三国志辨疑序》,《潜研堂文集》卷24。
    (45)钱大昕:《廿二史札记序》,赵翼:《廿二史札记校证》,第885页。
    (46)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8页;《论戴震与章学诚》,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279页。
    (47)钱大昕:《汉书正误序》,《潜研堂文集》卷24,第397页。
    (48)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第943页。王鸣盛援引《史通》,见《十七史商榷》中《高祖非尧后》、《鼠妖证青祥》、《地理论古》、《刘昭李贤注》、《陈寿史皆实录》、《裴松之注》、《武商出生本末》、《脱庙号》、《华峤汉后书》、《崔鸿十六国春秋》、《李存进互异》、《唐以前惟三史三国》诸条。
    (49)王昶:《辛巳会试策问二道》,《春融堂集》,《清代诗文集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58册,第470页。
    (50)钱大昕:《黄崑圃先生文集序》,《潜研堂文集》,第432-433页。
    (51)钱大昕:《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序》,钱大昕:《嘉定钱大昕全集》玖,陈文和点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15页。
    (52)纪昀:《史通削繁序》,《史通削繁》,《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448册,第1页。
    (53)《钱辛楣先生年谱》,钱大昕:《嘉定钱大昕全集》壹,第11页。
    (54)汪由敦:《书韩文考异书后》,《松泉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328册,第846页。
    (55)卢文弨:《群书拾补·史通》,《续修四库全书》,第1149册,第362页。
    (56)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92-293页。
    (57)陈鹤:《书史通通释后》,《读书改过斋丛录》,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第91-92页。
    (58)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第292-293页。
    (59)钱庆曾编:《竹汀居士年谱续编》,钱大昕:《嘉定钱大昕全集》壹,第39页。
    (60)顾千里:《顾千里集》,王欣夫辑,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12-313页。
    (6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首,“圣谕”,第4-5页。
    (62)《四库全书总目》凡例称:“今所采录,惟离经叛道、颠倒是非者,掊击必严;怀诈挟私,荧惑视听者,屏斥必力。”《四库全书》对正统观念的维护,对异端思想的排斥,参见黄爱萍:《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63)黄叔琳刊刻《史通训故补》后,尹嘉诠曾来信,引“昌黎欲削荀扬之义”,建议黄氏删去《疑古》和《惑经》两篇。黄叔琳原拟听从,后来在其门生顾镇建议下予以保留。参见顾镇编:《黄崑圃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217页。顾镇:《与北平先生论〈史通〉不应删截书》,《虞东先生文录》,《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74册,第227页。
    (64)王绍曾:《〈史通〉引书考初稿绪论》,《目录版本校勘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80-85页。
    (65)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30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