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人类学理论 >

徐杰舜:人类学之桥——乔健先生推动中国人类学与国际接轨的贡献(2)

http://www.newdu.com 2019-09-19 广西民族研究2019年第3期 徐杰舜 参加讨论

    二、一个带路:是中国人类学进入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的带路者
    乔健先生推动中国人类学与国际接轨的第二大贡献,是给中国人类学进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带路。
    人类学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础人文学科,它的诞生虽然带有殖民的血腥,但近200年来,它进一步提高了全球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学科的交融、互动,以跨学科演绎的方式,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解;更由于它的田野工作方法,以及他者视角,人文关怀和比较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并于1934年在伦敦召开了首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1943年8月,国际人类学联合会与国际民族学联合会分别诞生,并在1968年合并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作为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 的成员之一,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的国际学术团体,其每5年组织一次全球性的学术会议,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甚至上万名学者前往参加,是人类学界的世界级盛事,也因此让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成了真正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学术组织。
    本来中国人类学家从1934年起,就是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的积极参与者,在伦敦召开的第一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ICAES),中国就有吴定良、杨成志、欧阳翥等学者参加。在大会发言中,吴定良与欧阳翥以翔实的论文有力地驳斥了当时盛行的中国人大脑结构和功能不如欧洲人的谬论。杨成志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大会推选李济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理事。
    但可惜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后随着人类学在中国被撤销,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从此阴阳两隔,完全失联。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开始改变,中国人类学一边重建,一边努力寻找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恢复联系。据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民委国际司原副司长吴金光先生提供的资料,其脉络如下:
    1982年5月,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席希利尔·贝尔绍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邀请到北京进行访问。此次访问开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机构、学术界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的正式往来。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阮西湖研究员在加拿大做访问学者期间,与时任IUAES主席的加拿大UBC大学教授希利尔·贝尔绍教授(Cyril S. Belshaw) 会面,加深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了解。阮西湖研究员表达了希望参加第二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和魁北克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大会的意愿。该联合会即发出了参会邀请。1983年8月,第十一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在加拿大举行,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政府代表团名义派出了秋浦和胡庆参加了这次大会。1988年7月,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二届大会在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时任所长杜荣坤等6位学者参加了本届大会。有3位学者在大会的“中国研讨组”上宣读了论文。代表团还在大会上播放了3部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的人类学电影。此外,代表团利用这次机会扩大交流,出席了IUAES秘书长宴请中国大陆和港台学者的晚餐会,拜访了前南斯拉夫的一些人类学与民族学教学和研究机构。本届大会上,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的乔健教授与王富文(Dr.Nicholas Tapp) 共同组织了一个有关瑶族的专题讨论会。
    1992年6月,中国都市人类学学会在北京成立,同年年底成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的团体会员。随后,该组织每年都会组织国内学者前往由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等学术组织举行的学术会议。
    1993年8月,由时任中国都市人类学会会长李德洙、国家民委国际司处长吴金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长郝时远等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赴墨西哥参加第十三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在本届大会上,中国成了大会常务理事,具有投票权;而费孝通先生则成了终身会员;阮西湖教授则成了组织的执行委员,成为第一位担任联合会执委的中国学者。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任教的华裔人类学者黄树民宣读了题为“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的论文。李德洙和黄风翔在“中国民族研讨的专题会”上分别做了中国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的发言,并回答了学者们的提问。这是中国民族学家第一次在联合会的世界大会上系统地介绍中国的民族情况。
    1994年8月2—4日,该学术组织在英国举行了执行委员会会议,学会会长、中国阮西湖执委、美国威廉和玛丽学院人类学系文森·萨特利夫教授及联合会秘书长、执行秘书、其他执委及1995年意大利中期会议主办方共12人出席本次会议。中国学者阮西湖建议1995年意大利中期会议设立多元文化主义讨论小组,研究多元文化的意义和定义、小民族在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下的前途、移民对多元文化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传播等问题。会后,阮西湖研究员提出中国申办第十五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2003年)的建议。
    1995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中期会议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共有来自34个国家的学者出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第一次参加的中期会议。中国学者阮西湖向会议提交了《文化的差异和多元文化主义》的论文,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常务副会长杨侯第提交了《中国各民族与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发展》的论文。阮西湖执委参加了执委会议,我国学者出席了由20个国家的常务理事参与的常务理事会。
    1996年8月,中国都市人类学会李德洙会长率吴金光等赴瑞典和英国参加联合会的中期会议和都市人类学的专题会议,并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要负责人商谈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申办第十五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事宜。
    1996年9月,应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的邀请,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秘书长桑德兰到北京访问。时任国家民委副主任、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名誉会长的图道多吉会见了桑德兰教授夫妇。此外,桑德兰在李德洙的陪同下拜访了费孝通教授。桑德兰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进行了访问和演讲。
    1998年7月26日—8月1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在美国的威廉斯堡玛丽大学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21世纪——人类学的世纪”,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大会。中国派出了以国家民委副主任、中国都市人类学名誉会长图道多吉为团长的中国都市人类学代表团。大会专题圆桌会议中安排了《中国人类学》专题。中国都市人类学会会长图道多吉和会长杨侯弟主持了“中国民族文化及其影响”的研讨会,我国学者周大鸣、徐杰舜、吴金光、李鹏飞、石奕龙、马建钊、陈延超、沈林、郭凡以及我国台湾人类学家乔健在会上宣读了论文。此外,中国都市人类学会主办了“21世纪世界民族关系前景展望及各国政府的对策”的专题研讨会。本届大会的联合会常务理事会上,以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联合会新一届领导成员及下一届世界大会举办国。中国获得了2000年中期会议的举办权。
    1999年10月,应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席爱默瑞塔斯埃里克·桑德兰教授的邀请,以国家民委副主任、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筹委会主席江家福为团长的国家民委代表团一行5人赴英国进行访问。期间,与桑德兰教授商谈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的具体事宜。
    2000年7月24—28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在北京举办。会议主题为“城市民族文化:维护与相互影响”,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的学术会议。该次会议吸引了来自数十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60名学术代表,其中有170位海外学术代表,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类学组织的最大规模国际学术会议。国家民委副主任江家福、党组成员郝文明挂帅,铁木尔、沈林、吴金光等参加了会议的相关工作,我国人类学泰斗费孝通先生、来自美国的高斯密先生以及英国的索撒尔先生在开幕式上作了演讲,梳理了人类学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并展望了人类学的未来。
    2001年年中,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议在德国哥廷根召开了中期会议,此次会议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位学者与会,而我国学者牟本理、黄凤祥、吴金光等中国都市人类学会成员也组成了代表团与会。
    2002年9月,由日本科学委员会、日本民族学会、日本人类学会主办,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中期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人类学视野中的人类身体”,主旨在于寻找全球化与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人类学的发展方向,人类学家应该如何在人类生物学、环境科学中贡献什么力量等等。本次大会专题丰富、涉及学科较为广泛。以铁木尔为团长的中国人类学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西部开发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中国凉山彝族家支活动的变迁》《从耵聍类型和体味看亚洲基因歧视》《从古代DNA分析看中国古代人群遗传多样性》等论文。
    2003年7月,第十五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大会在意大利翡冷翠举办,这届大会也明确了下一届大会的举办地为中国。景军教授当选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人类/自然的相互作用:过去、现在和未来”,大会设立了22个学科性专题会议,120多场报告会,共有700余位学者出席。国家民委、中国都市人类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台湾学者共30余人共同组成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大会。7月10日,联合会举行各国代表参加的工作会议。中国社科院民研所郝时远所长、国家民委国际司副司长吴金光、清华大学景军教授、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中国社科院王甘博士、中国台湾省的乔建教授作为中国代表与会。由澳大利亚、中国分别进行第十六届大会申办陈述,然后进行投票表决。景军教授、王甘博士和金锋作为中方陈述人,睿智、幽默地向各国代表强调了中国促进人类学和民族学发展的办会宗旨,承诺最大限度地为参会代表进行充分学术交流创造有利条件,中国最终以25∶12的票数赢得第十六届大会的举办权。
    2009年7月27日—31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承办的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在中国昆明市举行。来自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的4300名人类学民族学家出席了本届大会。这次大会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在人类学民族学界被视为“奥林匹克”,具有崇高的学术权威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会议顺利通过了由中国学界提交审议的《昆明宣言》,决定由清华大学景军教授继续担任国际联合会副主席;批准由中国学者申请成立的企业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并首次由中国学者担任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学界在国际联合会中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会议对各国学者提交的5000多篇学术论文,编印成10卷本论文提要共1200万字,这些论文提要涵盖了人类学、民族学各研究领域,汇集了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最新的理论趋向,成为这次大会主要的学术成果载入史册,各国参会学者竞相珍藏。会议通过了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昆明宣言》,展现出不同国家人类学界能够就人类学发展、文化多样性等问题上的一致观点,也展现出了我国人类学与世界人类学的学术合作走入了新的阶段,无论是在学科建设还是学术交流上都需要面对全新的合作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乔健先生一是在1993年在墨西哥参加第十三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大会上,推荐费孝通教授为联合会终身会员;二是1998年,乔健先生代表台湾地区参加第十四届人类学民族学大会,热情指导和帮助周大鸣、徐杰舜、马建钊、郭凡等初次参加会议的大陆学者代表;三是2003年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会议,为中国成功申办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出了力。仅此三点,乔健先生在中国人类学进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的进程中,作为一个带路者是可记一功的。这是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乔健先生推动中国人类学与国际接轨的又一个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