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跨境移民群体进入新的居住国后,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和语言障碍,需要解决“入乡随俗”问题,这涉及3种语言选择策略。一是“隔外存内”策略,该群体与主流强势语言保持一定隔阂,只在封闭的本民族语言圈内生活,本文未涉及该策略。二是“顺外弃内”策略,该群体顺应并转用主流强势语言,放弃本民族语言,达到语言融入或同化的结果,笔者将其构建为语言适应—同化模式。三是“顺外传内”策略,该群体既顺应主流强势语言,也传承本民族语言,兼通主流语言和本族语,第三种策略是本文论述的重点,笔者将其构建为语言适应—传承模式。 关 键 词:语言适应—传承模式/语言适应—同化模式/跨境移民语言/东干语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亚五国汉语传播的国别比较研究”(17BYY08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庆生,男,江苏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规划(江苏 徐州 221116)。 跨境移民群体的语言研究,正在从传统的语言本体、语言接触问题,向新近的语言适应、语言传承方面转变。跨境移民群体进入一个全新的居住国,要在一种异质政治、异质经济、异质文化环境中生活,他们的生存压力巨大,语言适应问题凸显。 我们曾试图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特别是有关语言使用、语言保持、语言转用的理论,来描述并解释东干人的语言生活,但是,结果很不令人满意,该理论的解释力不大充分。于是,我们综合借鉴了国内外文化适应理论和语言适应理论,拟从适应和传承的视角,阐释东干人的语言生活,试图做出一点理论探索,并提供一个跨国移民群体长期适应异质主流语言文化环境的典型案例。 (一)语言适应问题 语言适应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入乡随俗”问题,移民群体入境后,如何“随俗”?似乎有多种不同的选择:顺外弃内、顺外传内和隔外存内。 “顺外弃内”是指放弃本民族语言,顺应并转用主流强势语言,达到语言融入或同化的结果。“顺外传内”是指既保留本民族语言,也顺应主流强势语言,兼通本族语和主流语言。“隔外存内”是指与主流强势语言保持一定隔阂,只在封闭的本民族语言圈内生活。 “顺外传内”型移民,既能融入居住国的主流语言文化,又能保持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他们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宝贵资源,可在中外经贸和文化交流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国外文化适应与语言适应理论 国外有关文化适应的理论非常丰富,其中贝利(John W.Berry)等人1992年提出的4种文化适应策略(Berry et al.1992),更令我们关注。这4种文化适应策略是:(1)整合策略。指本群体文化和主流群体文化并重,将二者整合成一种新文化。(2)同化策略。指放弃本群体文化,全面吸收并融入主流群体文化。(3)分离策略。指重视保持本群体文化,排斥主流群体文化。(4)边缘化策略。指既不保持本群体文化,又不接触主流群体。 维德(Vedder 2005)受贝利提出的4种文化适应策略的影响,构建了“语言整合”“语言同化”等3种双语模式,调查研究了荷兰移民青少年双语熟练程度与其心理和社会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 国外的“语言适应理论”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吉尔斯(Howard Giles)和波维斯兰德(Peter F.Powesland)提出来的(Giles et al.1975),该理论旨在解释语言风格变化中语言趋同、语言趋异和语言保持等交际策略如何受心理动机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三)国内相关语言适应研究 国内有关跨境少数民族移民或境内少数民族移民的语言适应研究,并不多见。毕新惠(2011:14-16)从文化适应的视角,考察了中亚东干人学习第二语言及语言借用的情况。高欢(2013:37-40)从语言调适与文化传承的视角,提供了一个语言同化的个案。迁到湖南的维吾尔族转用了汉语,日常生活语词汉化,是语言调适的表现;但其语言中的宗教词汇及经名等,则保持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申慧淑(2011)调查研究了迁居北京的朝鲜族,由于人群、地域、性别、年龄、职业、环境的不同,在同时适应汉语普通话和韩国语的过程中,本族语朝鲜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调及书写上发生的变化,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总结出语言适应策略。 本研究拟从语言适应和传承的视角,抽样调查吉尔吉斯斯坦东干人的语言使用状况,阐释东干人的语言适应方向、语言适应过程和语言适应结果,分析多重因素对东干语言适应的影响,提供跨境移民语言适应和传承的典型案例,构建跨境移民语言适应—传承模式。 (四)东干社会语言历史背景 东干族源自中国的回族。19世纪下半叶,今甘肃、陕西等地的回民,反抗清廷失败,遭清军追击,从今新疆,分南北两路,向西越境,到达沙皇俄国的中亚地区,分布在现今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三国。苏联政府识别并承认该移民群体为东干族。 东干族使用的语言称东干语,从结构上,东干语往往被看作中国西北地区的汉语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在中亚地区的特殊变体,尽管东干语中融入了不少俄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和突厥语族语言词汇,近年来还吸收了一些普通话词汇。现在使用的东干文是苏联政府帮助创制的,用斯拉夫字母来拼写,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用拼音文字书写的汉语方言文字。 东干族大多分布在楚河流域,最初有1万多人,现今已有5万多人,占今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总人口的88%。该流域90%以上的东干族的第一语言仍是东干语,多数东干人会说东干语和俄语,部分人还兼说吉尔吉斯语等。东干族通常不与外族通婚。在东干语区的集体农庄里,东干人与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友好相处,东干语通常是该语区的一种通用语言。 东干族先民(中国回民)移居中亚后,大多数东干族采用的是语言整合策略,而不是语言同化策略。他们适应主流语言,适应主流文化,适应国家政策,经过140年的语言适应,其语言生活发生重大变迁,全民接受主流语言学习和教育,其语言结构与主流语言结构出现趋同变化,多数人成为双语或多语人,其文字所用的字母与主流文字字母保持一致,人名姓氏改用主流社会的俄罗斯式命名,等等。然而,也有始终不变的重要因素,这就是家庭使用母语,代际相传,薪火不断。换句话说,东干族的语言适应和语言传承并行不悖,未做偏废。关于东干族语言传承,另有专文(周庆生2018)发表,本文不再赘述。 东干族的语言适应和语言生活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1)学习主流文化语言;(2)与主流语言结构趋同;(3)双语现象普遍;(4)改用俄罗斯文字母;(5)改用俄罗斯式姓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