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清華簡九《治政之道》札記 胡寧 上海大學 歷史系,上海 寶山 200444 《治政之道》是新公佈之清華簡第九輯的第一篇,屬於政論性質。筆者初讀一遍,對於其中的部分語句有一些不成熟的意見,故作此文,以供同好參考討論。 一、 簡2-3:下乃亦丂所以憮(誣)上 整理者说:“丂,巧。《战国策》‘君爲多巧’,鮑注:‘巧,猶詐。’”①按“丂”即“考”,不必讀爲“巧”,“巧(詐)所以誣上”亦難以講通。丂(考)即考求之義,在下者考求所以欺騙在上者(的方法)。 二、簡7:不唯君又(有)方臣=(臣,臣)又(有)方君 ![]() 方,整理者訓爲“方直”,認爲“方臣”指“方正有道之臣”,“方君”指“方正有道之君”。這樣解釋,置於原文語境中,似有未安。“方”應訓爲比較、區別,《論語·憲問》“子貢方人”,朱熹集注:“方,比也。”《呂氏春秋·安死》:“其所是方其所非也”,高誘注:“方,比也。”《國語·楚語下》“不可方物”,韋昭注:“比,猶別也。”“君之方臣”言君主比較、判別不同的臣,即簡文前文所說的“是向(鄉)又(有)聖人,必知之;是向(鄉)又(有) ![]() ![]() ![]() ![]() 三、簡8:夫遠人之 ![]() ![]() ![]() ![]() ![]() ![]() 整理者以“是之以”爲一句,非是,“以”是因爲之義,賓語即“彼佐臣之敷心盡惟”。整理者在“弼”前斷開,亦非是,“妨善弼惡”當連言,“弼”當讀爲“蔽”,“弼”是並母物部字,“蔽”是幫母月部字,聲母皆唇音,韻母相近,尾音相同,二字音近可通。《管子·牧民》:“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今人君之左右,出則為勢重而收利於民,入則比周而蔽惡於君。”“妨(阻礙)善”與“蔽(掩飾)惡”正是一體兩面。 四、簡13:皮(彼)上聖則眾 ![]() ![]() ![]() ![]() ![]() ![]() ![]() ![]() ![]() ![]() ![]() 五、簡36:正卿夫=(大夫)或倦 ![]() ![]() ![]() ![]() ![]() 整理者注:“卷,卷取。《儀禮·公食大夫禮》‘有司卷三牲之俎,歸於賓館’,鄭注:‘卷猶收也,無遺之辭也。’‘ ![]() ![]() 按前說,則“卷糧”的主語是卿大夫而“暴羸”的主語是民眾,難以說通。若訓“倦”爲懈怠且在其後斷句,“ ![]() ![]() ![]() ![]() ![]() ![]() ![]() 注釋: ① 本文所引整理者觀點,皆見《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玖)》(中西書局2019年版),不一一出注。 ② 整理者在“爲”後加逗號斷開,非是。下文“非爲臣賜,曰:是可以 ![]() ![]() ![]() 点击下载附件: 2032 胡寧:讀清華九《治政之道》札記.docx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