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反思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进步。关于二里头遗址的各项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提高之处。 (一)田野考古工作 在二里头遗址发掘和研究中,尚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二里头遗址考古工作的理念、思路、目标、重点、方法需要一个科学、系统、长期的规划、设计方案来指导,科研及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经费来源不固定、不充足的局面需要根本改变,以促进各项工作长期、健康、可持续地进行。 已开展过考古工作的区域分布尚不全面、不均衡,对遗址钻探、发掘的空白点还比较多,以往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中心区,对包括一般居民生活区、遗址边缘在内很多区域的地下遗存分布情况尚不了解。 遗址赖以存在的地貌环境及其演变情况、对遗址的影响情况,遗址外围的边界是否有清晰、规则的边缘,是否有防御设施等问题,有待深入摸清;遗址布局的大致框架已经廓清,但还有更多细节需要补充、完善;遗址除了井字形道路系统外,其他道路的分布、走向情况怎样,井字形道路划分的各区域之间如何联系和隔离,是否有墙垣、壕沟之类的设计,遗址是否有大型的给、排水系统,尚需继续探明;发现的遗迹种类主要是中心区的道路系统、宫城城墙、夯土建筑基址、作坊区围墙、房址、灶址、水井、祭祀遗迹、铸铜作坊、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制骨作坊、陶窑、灰坑、墓葬等,尚未发现制造玉器、石器、蚌器等器物的作坊和相关线索,尚未发现与大型夯土建筑相称的大型墓葬,也未发现大片墓地。即便已经认定的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制骨作坊,也仅发现了一处料坑和一些砺石,制骨作坊仅发现一些骨料和砺石,制陶作坊也仅见零星的陶窑,缺乏能体现完整或局部工艺流程的遗存。 田野考古虽然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新手段,但整体的科技水平、规范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工作 研究人员的学科方向、研究内容主要为考古学和历史学,偏重于物质文化史、古史复原研究,礼乐制度、都邑规划和居住形式、疆域控制体系、人口、精神生活、音乐艺术、社会生产、天文历法、农业生产、饮食加工、婚姻生活、交通、工艺技术、地貌环境、生业经济、测年等社会生活、科技方面的研究较少。学科参与的不平衡,势必造成若干科学信息的流失和学术资料的浪费。 多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重要成果,但多学科合作解读考古信息还有“两张皮”的现象,自然科学和技术参与种类、涉及二里头遗址遗存的广度都需要拓展,结合的深度还需要加强。 (三)遗产保护、展示、利用工作 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工作与田野考古、研究存在部分脱节现象,未能充分吸收、利用考古科研成果,未能全面、准确地保护、展示和利用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科学、有效程度尚需进一步提高。 遗址保护工作面临较大困难,遗址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遗址安全问题没有切实、有效的保障。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被现代民居、墓地、厂房占压的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且占压的多为贵族居住、墓葬区,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新建民居、新增墓葬、新种树木、新挖坑沟、新修道路占压、破坏遗址的行为时有发生,重要遗存随时面临被破坏的风险。 《二里头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5)》划定的保护范围合理、有据,但重点保护区仅包括宫城及作坊区北部,而未包括祭祀区、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全部、贵族居住、墓葬区等,显然过小,不利于对重点区域的有效保护;建设控制地带北界划在遗址范围线上,显然也不合适。《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保护条例》划保护范围北界在遗存分布范围内百米左右,重点保护区未包括官营作坊区整体,显然也需要调整。 (四)展示利用工作 遗址公园建成后是否方便继续开展考古工作,继续深入挖掘新的内涵和价值;二里头遗址的价值非常重大,但可视效果一般,博物馆和遗址公园是否能够很好地展示遗址内涵和价值,如何持续、良好地运营、开放,如何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待制度、经费等相关保障措施的探索和建立。 (五)价值传播与普及工作 部分时段考古简报、报告的全面程度、发表速度有待提高,重要遗存图录类图书缺乏;对二里头遗址的专题性和综合性论著均有可拓展、深入的空间;面向公众介绍二里头遗址内涵、价值、意义的读物、影像作品仍然较少,且生动性、易读性有待继续提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