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现代史 >

“现地解决”:七七事变期间日本侵占华北的三步走策略(4)

http://www.newdu.com 2019-12-20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张皓 参加讨论

    四、结论:日军三步走发动所谓“圣战”
    总之,日伪宣称“芦沟桥事件勃发以来,日军当局始终基于不扩大和平解决方针,以谈判第一主义,努力就地的解决结果,决定今后与冀察政权仍续友好关系”(146)。而“所谓和平者,与日合作之谓也”(147)。它声称所提三项要求“均为当然之事,其无何野心及希以诚意就现地解决,并其不扩大之精神,非常的鲜明”(148)。无论“就地”还是“现地”,指日方所谓围绕伪满洲国“治安所必要之地域”。所谓“现地解决”,就是华北“明朗化”。按此,将来为了确保华北“明朗化”,华中又要进行“现地解决”,如同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后宣布:这次对美国、英国、荷兰的战争,“含中国事变,统称为大东亚战争;虽称大东亚战争,但并非意味著战争地域仅限于大东亚”(149)。
    为了实现华北“明朗化”,日军所提三项要求,即第29军道歉及处罚、撤退军队、取缔镇压抗日组织及抗日活动,是逐步扩大的:第一项,将事变责任强加于第29军,出面道歉由最初预定的师长冯治安升级为军长宋哲元,处罚由营长金振中升级为师长冯治安,“这样不但逐步提高级别、指定姓名,处分条件也十分苛刻,故意刺激中国方面的神经”(150)。第二项,日军先是要求第29军撤退至永定河左岸,接着要求撤退出北平,再接着要求撤退至保定以南;如果不撤退,就是对日军的“挑战”。第三项,从镇压抗日组织与抗日活动,升级为脱离中央政府、将华北建成与日本“共同防共”之“防线”。其中第二项颇为关键,日本抓住这一项进行三步走,夺取平津。
    对于这样分裂中国的“现地解决”,第29军、国民政府不可能接受。8月7日,蒋介石在国防联席会议上分析指出:“许多人说,冀察问题、华北问题,如果能予解决,中国能安全五十年。否则,今天虽能把他们打退,明天又另有事件发生。有人说将满洲、冀察明白的划个疆界,使不致再肆侵略。划定疆界可以,如果能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的资源,日本不得有丝毫侵占之行为,这我敢做。可以以长城为疆界。要知道日本是没有信义的,他就是要中国的国际地位扫地,以达到他为所欲为的野心。所以我想如果以为局部的解决,就可以永久平安无事,是绝不可能,绝对做不到的。”(151)8月18日,蒋介石又强调:“平津既是我北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就是我整个国家命脉之所关,决不容许局部化,让倭寇随便夺去。”(152)
    如果第29军和国民政府没有“诚意”接受日本的“现地解决”,日军就以武力夺取华北。日军一度打算“不扩大”而将作战地域限制在永定河一带,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扩大是难免的。因此,日方“一边决定坚持不扩大事态的方针,一边又不断把事态扩大。结果,政府和军队最后都宣布要进行‘膺惩中国’的‘圣战’,近卫首相也在呼吁建立东亚‘新秩序’。这样一来,战争的扩大便势不可挡。结果是华北战争并没局限于永定河一带,日中战争全面展开了”(153)。对中国来说,全面抗战自然开始了,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8月20日指出:“中国已发动全面之抗战。作战时间愈长,则于我愈有利,故中日全面战争时期何日结束,殊难预料。然我人深信最后胜利,必将属于中国。自甲午之战迄今,中国对日本从未有全国一致之抗战,此次上海与南口两战,可谓中日正式交锋。”(154)
    注释:
    ①堀场一雄:《日本对华战争指导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58—59页。
    ②关于日本内部“扩大”与否的争论,学界研究得比较多。有学者认为:“日本的‘局部’‘现地’‘不扩大’,并不是将事件的解决局限于卢沟桥地区”,而是“暂时不向华北以外地区扩大”(王树荫《试论七七事变后日本的不扩大方针》,《史学月刊》1994年第1期)。有学者探讨了日本内部“扩大派”与“不扩大派”之争论,认为:所谓“不扩大”,“即中国妥协,将冀察的部分行政及主权让与日本”;所谓“扩大”,则“首先是以局部战争迅速实现对冀察的控制,以有利于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并迫使国民政府解决两国间的‘悬案’”。“扩大派”认为“只要出动少量兵力,发动一场局部战争,国民政府就会屈服”。“不扩大派”认为“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会引发全面战争,从而导致对苏战备无法完成”(熊沛彪《论七七事变时期日本的“不扩大方针”——兼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还有学者认为:中日双方“都曾有过不扩大事态的决定,但终究还是走上了战争之路”(李学通《和乎?战乎?——卢沟桥事件中蒋介石的决策过程》,《军事历史研究》2017年第3期)。
    ③有学者认为:“现地谈判”是“日本侵略者惯用的手段”,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模式”,日本“以‘现地谈判’为幌子完成军事部署,最终实施侵略行动”(崔文龙《从七七“现地谈判”看日本制造侵华事端的模式》,《日本侵华史研究》2017年第3期)。
    ④王仰清、许映湖标注:《邵元冲日记(1924—193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373页。
    ⑤《顾维钧回忆录》第2分册,中华书局,1985年,第384页。
    ⑥戴维·贝尔加米尼:《日本天皇的阴谋》下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872页。
    ⑦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大本营陆军部〉摘译》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97页。
    ⑧戴维·贝尔加米尼:《日本天皇的阴谋》下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873页。
    ⑨《事态似不扩大,推移如何悬于华军》,《盛京时报》,1937年7月9日,第2版。
    ⑩陸軍大学校,支那駐屯軍:《盧溝橋事件勃発後7月末までに於ける駐屯軍の処置並に状況推移の概要》。支那-支那事変北支-2,所蔵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11)《华军不反省其非,朝鲜军发表声明》,《盛京时报》,1937年7月10日,第2版。
    (12)华美晚报辑:《中国全面抗战大事记》第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1年,七月份第5页。
    (13)《蘆溝橋事件日誌》,《支那事変関係一件第一巻》。A-1-1-0-30_001,所蔵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14)《日采不扩大方针,注视蒋氏之态度》,《盛京时报》,1937年7月10日,第2版。
    (15)《芦沟桥案与日报论调》,《盛京时报》,1937年7月10日,第2版。
    (16)《外交部部长王宠惠呈蒋兼院长中正向日驻华大使馆提出抗议并饬转日政府速令华北驻屯军勿扩大事态电》(1937年7月11日),秦孝仪主编:《卢沟桥事变史料》上册,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6年,第249页。
    (17)日本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室:《支那事変陸軍作戦》(1),東京株式会社朝雲新聞社,1975年,第177頁。
    (18)《蘆溝橋事件日誌》,《支那事変関係一件第一巻》。A-1-1-0-30_001,所蔵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19)《外交部部长王宠惠呈蒋兼院长中正向日驻华大使馆提出抗议并饬转日政府速令华北驻屯军勿扩大事态电》(1937年7月11日),秦孝仪主编:《卢沟桥事变史料》上册,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6年,第249页。
    (20)张世瑛编辑:《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40,补编),“国史馆”,2015年,第61、62页。
    (21)《为全责任在华方,日当局异常激愤》,《盛京时报》,1937年7月12日,第1版。
    (22)日本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室:《支那事変陸軍作戦》(1),第166頁。
    (23)《日于重大决意之下决向华北派遣兵力》,《盛京时报》,1937年7月13日,第7版。
    (24)《为和平的解决计,派兵亦不得已耳》,《盛京时报》,1937年7月13日,第2版。
    (25)日本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室:《支那事変陸軍作戦》(1),第201頁。
    (26)日本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室:《支那事変陸軍作戦》(1),第173頁。
    (27)日本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室:《支那事変陸軍作戦》(1),第175頁。
    (28)日本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室:《支那事変陸軍作戦》(1),第171頁。
    (29)日本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室:《支那事変陸軍作戦》(1),第166頁。
    (30)秦郁彦:《日中战争史》,东京河出书房新社,2011年,第197页。
    (31)日本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室:《支那事変陸軍作戦》(1),第160頁。
    (32)今井武夫:《日中和平工作:回想と証言1937—1947》,高橋久志、今井貞夫監修,東京:みすず書房,2009年,第26—27、27页。
    (33)今井武夫:《日中和平工作:回想と証言1937—1947》,高橋久志、今井貞夫監修,第30页。
    (34)今井武夫:《日中和平工作:回想と証言1937—1947》,高橋久志、今井貞夫監修,第29页。
    (35)《蘆溝橋事件日誌》,《支那事変関係一件第一巻》。A-1-1-0-30_001,所蔵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36)《在贵院本会议席上杉山说明华北事变》,《盛京时报》,1937年7月28日,号外第1版。
    (37)华美晚报辑:《中国全面抗战大事记》第1辑,七月份第7页。
    (38)何基沣、邓哲熙、王式九、戈定远、吴锡祺:《七七事变纪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七七事变》编审组编:《七七事变:原国民党军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第49页。
    (3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芦沟桥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军事机关长官会报第一至十五次会议记录》,《民国档案》,1987年第2期。
    (4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七·七事变”至平津沦陷蒋何宋等密电选》,《历史档案》,1985年第1期。
    (41)今井武夫:《日中和平工作:回想と証言1937—1947》,高橋久志、今井貞夫監修,第30页。
    (42)华美晚报辑:《中国全面抗战大事记》第1辑,七月份第7页。
    (43)今井武夫:《日中和平工作:回想と証言1937—1947》,高橋久志、今井貞夫監修,第28、31页。
    (4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芦沟桥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军事机关长官会报第一至十五次会议记录》,《民国档案》,1987年第2期。
    (45)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37年7月12日。
    (46)Annual Report,1937.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Ⅱ,From the First to the Second World War,Series E,Asia,1914-1939,Volume21,China,July 1932-1939.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1,p.330.
    (47)The Ambassador in China (John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eiping,July12,1937-3p.m.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1937 (the Five Volumes) Volume Ⅲ,the Far East.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1954,p.141.
    (48)今井武夫:《日中和平工作:回想と証言1937—1947》,高橋久志、今井貞夫監修,第30页。
    (49)《对芦案解决条件冀察昨夜签竣》,《盛京时报》,1937年7月13日,第2版。
    (50)《在贵院本会议席上杉山说明华北事变》,《盛京时报》,1937年7月28日,号外第1版。
    (51)今井武夫:《日中和平工作:回想と証言1937—1947》,高橋久志、今井貞夫監修,第29、30页。
    (52)张世瑛编辑:《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40,补编),第67—68页。
    (53)《外部纪念周陈次长报告》,《中央日报》,1937年7月13日,第1张第4版。
    (54)《日向中外阐明阁议决定措置》,《盛京时报》,1937年7月13日,第2版。
    (55)华美晚报辑:《中国全面抗战大事记》:第1辑,七月份第9页。
    (56)《华若蹂躏梅津·何协定,日军断然执戈惩膺》,《盛京时报》,1937年7月15日,第2版。
    (57)张世瑛编辑:《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40,补编),第79页。
    (58)《华若蹂躏梅津·何协定,日军断然执戈惩膺》,《盛京时报》,1937年7月15日,第2版。
    (59)《英使访王宠惠传达英国意向》,《盛京时报》,1937年7月17日,第1版。
    (60)《川越大使对华北事态发表谈话》,《盛京时报》,1937年7月15日,号外第1版。
    (61)東亜局第一課:《第一章事変ノ発端/第二節現地ニ於ケル折衝並事件ノ拡大》,《支那事変関係執務報告上巻第一冊》。東亜-47,所蔵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62)《蘆溝橋事件日誌》,《支那事変関係一件第一巻》。A-1-1-0-30_001,所蔵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63)《华若蹂躏梅津·何协定,日军断然执戈惩膺》,《盛京时报》,1937年7月15日,第2版。
    (64)《事态之和平的解决愈出愈趋困难》,《盛京时报》,1937年7月17日,号外第1版。
    (65)《日本政府关于卢沟桥事变之声明》(1937年7月14日),秦孝仪主编:《卢沟桥事变史料》上册,第252、253页。
    (66)《日华交战难免,在津华报报道》,《盛京时报》,1937年7月15日,第2版。
    (67)日本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室:《支那事変陸軍作戦》(1),第194、195頁。
    (68)《日海军与陆军相呼准备一切》,《盛京时报》,1937年7月18日,第1版。
    (69)《日拟动员四十万作大规模之侵略》,《中央日报》,1937年7月18日,第1张第3版。
    (70)《东京竟宣称增兵仍属必要》,《中央日报》,1937年7月17日,第1张第3版。
    (71)《坚持现地解决,国府策谋迁延》,《盛京时报》,1937年7月18日,号外第1版。
    (72)《我国分别以备忘录致九国公约签字国》,《中央日报》,1937年7月18日,第1张第3版。
    (73)《日政府之态度,列国必能谅解》,《盛京时报》,1937年7月18日,号外第1版。
    (74)《国府未表示诚意,和平解决或为绝望》,《盛京时报》,1937年7月20日,第1版。
    (75)日本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室:《支那事変陸軍作戦》(1),第198頁。
    (76)《蘆溝橋事件日誌》,《支那事変関係一件第一巻》。A-1-1-0-30_001,所蔵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77)《日高应高之邀请,通告日方重大决意》,《盛京时报》,1937年7月18日,第1版。
    (78)《外陆海意见一致,竟成对华北对策》,《盛京时报》,1937年7月18日,第1版。
    (79)《对华实行约定,日决重大决意》,《盛京时报》,1937年7月19日,第1版。
    (80)《关于华北事变日向中外阐明真意》,《盛京时报》,1937年7月21日,第1版。
    (8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芦沟桥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军事机关长官会报第一至十五次会议记录》,《民国档案》,1987年第2期。
    (82)《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4卷,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第584页。
    (83)日本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室:《支那事変陸軍作戦》(1),第202頁。
    (84)今井武夫:《日中和平工作:回想と証言1937—1947》,高橋久志、今井貞夫監修,第30页。
    (85)《日又开五相会议,坚持现地解决方针》,《盛京时报》,1937年7月19日,第1版。
    (86)《日陆军当局发表谈话》,《盛京时报》,1937年7月19日,第1版。
    (87)《廿日正午以后或采独自行动》,《盛京时报》,1937年7月20日,号外第1版。
    (88)北平陸軍機関長:《第3項誓約文》。支那—支那事変全般—168,所蔵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89)《在贵院本会议席上杉山说明华北事变》,《盛京时报》,1937年7月28日,号外第1版。
    (90)《日公表现地协定》,《盛京时报》,1937年7月24日,第1版。
    (91)《日华协定第三项细目已成立》,《盛京时报》,1937年7月21日,第1版。
    (92)张世瑛编辑:《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40,补编),第109页。
    (93)李景铭:《卢沟桥事变后北平闻见录》,《近代史资料》总65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05、112页。
    (94)李景铭:《卢沟桥事变后北平闻见录》,《近代史资料》总65号,第105页。
    (9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七·七事变”至平津沦陷蒋何宋等密电选》,《历史档案》,1985年第1期,第66页。
    (96)《日华协定第三项细目已成立》,《盛京时报》,1937年7月21日,第1版。
    (97)《国民政府外交部致日驻华大使馆重申以和平方法解决卢案之备忘录》(1937年7月19日),秦孝仪主编:《卢沟桥事变史料》上册,第254—255页。
    (98)《关于华北事变日向中外阐明真意》,《盛京时报》,1937年7月21日,第1版。
    (99)张世瑛编辑:《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40,补编),第101、102页。
    (100)《许大使访晤广田》,《中央日报》,1937年7月21日,第1张第3版。
    (101)《中国外长王宠惠会晤日大使参赞日高》(1937年7月20日),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地区抗日运动史料汇编》第2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189页。
    (102)日本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戦史室:《支那事変陸軍作戦》(1),第204頁。
    (103)稻叶正夫编:《冈村宁次回忆录》,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书局,1981年,第462页。
    (104)《排日侮日行为徒增将来祸根》,《盛京时报》,1937年7月24日,号外第1版。
    (105)《解决事变关键在乎冀察善处》,《盛京时报》,1937年7月25日,第1版。
    (106)蒋介石1937年7月20日日记。
    (107)《日再开紧急阁议,决向既定方针迈进》,《盛京时报》,1937年7月22日,第1版。
    (10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大本营陆军部〉摘译》,第329页。
    (109)张世瑛编辑:《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40,补编),第137页。
    (110)张世瑛编辑:《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40,补编),第127页。
    (111)《国府决定重大方针,暂采静观态度》,《盛京时报》,1937年7月23日,号外第2版。
    (112)《中央悬念冀察脱离支配》,《盛京时报》,1937年7月23日,号外第2版。
    (113)《冀察行动似独立政权,国府拟知解决条件》,《盛京时报》,1937年7月23日,第1版。
    (114)《华中政委会决定对日强硬态度》,《盛京时报》,1937年7月22日,第1版。
    (115)《日方重视中央态度》,《中央日报》,1937年7月25日,第1张第3版。
    (116)何智霖编:《〈阎锡山档案〉选录——卢沟桥事变史料》,《国史馆馆刊》复刊第31期,2001年12月,第95页。
    (117)《郭王两大使访英美当局》,《中央日报》,1937年7月28日,第1张第4版。
    (118)张世瑛编辑:《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40,补编),第153页。
    (119)张世瑛编辑:《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40,补编),第136—137页。
    (120)《为日军在卢沟桥寻隙与英大使许阁森谈话》(1937年7月24日),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38卷,第74页。
    (121)《顾维钧回忆录》第2分册,第418页。
    (122)《对廿九军之暴戾行为,和平解决绝望矣》,《盛京时报》,1937年7月28日,第2版。
    (123)《香月向宋提最后通牒》,《申报》,1937年7月27日,第3版。
    (124)《华侧曾拒绝受领最后通牒》,《盛京时报》,1937年7月28日,第1版。
    (125)《今井招外人记者举行质问应答》,《盛京时报》,1937年7月29日,号外第2版。
    (126)《不法事件层出不穷,日陆军省颇为紧张》,《盛京时报》,1937年7月28日,第1版。
    (12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七·七事变”至平津沦陷蒋何宋等密电选》,《历史档案》,1985年第1期。
    (12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大本营陆军部〉摘译》,第331页。
    (129)《日政府发表声明,向中外阐明方针》,《盛京时报》,1937年7月28日,号外第1版。
    (130)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大本营陆军部〉摘译》,第331页。
    (131)《米内海相谈华中南方面》,《盛京时报》,1937年7月28日,号外第1版。
    (132)《和平解决绝望,决兴膺惩之师》,《盛京时报》,1937年7月29日,第1版。
    (133)《关于华北事变香月广播所信》,《盛京时报》,1937年8月3日,第1版。
    (134)《和平解决绝望,决兴膺惩之师》,《盛京时报》,1937年7月29日,第1版。
    (135)《事变责任全在中国,华北民众认清时局》,《盛京时报》,1937年7月29日,号外第1版。
    (136)《广田口中之“现地解决”》,《中央日报》,1937年7月31日,第1张第4版。
    (137)于静远:《华北事变与国民觉悟》(一),《盛京时报》,1937年8月23日,第2版。
    (138)《日众议院本会议展开关于华北事变质问》,《盛京时报》,1937年7月29日,号外第2版。
    (139)《真正的日华亲善在排击共产主义》,《盛京时报》,1937年8月7日,第1版。
    (140)《对中国排日的态度积极的讲膺惩办法,而后再企图日华提携》,《盛京时报》,1937年8月21日,号外第2版。
    (141)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大本营陆军部〉摘译》,第353页。
    (142)《日政府向中外阐明态度方针》,《盛京时报》,1937年8月16日,第1版。
    (143)《对中国排日的态度积极的讲膺惩办法,而后再企图日华提携》,《盛京时报》,1937年8月21日,号外第2版。
    (144)《华不真正反省,日决澈底膺惩》,《盛京时报》,1937年8月27日,号外第1版。
    (145)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大本营陆军部〉摘译》,第357页。
    (146)《排日侮日行为徒增将来祸根》,《盛京时报》,1937年7月24日,号外第1版。
    (147)李景铭:《卢沟桥事变后北平闻见录》,《近代史资料》总65号,第105页。
    (148)《宋态度之观测》,《盛京时报》,1937年7月30日,第2版。
    (149)黄文范:《芦沟桥的第一枪》,《联合报》,2015年7月7日。
    (150)今井武夫:《日中和平工作:回想と証言1937—1947》,第31页。
    (15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国防联席会议记录》,《民国档案》,1996年第1期。
    (152)《告全体将士书(二)》(1937年8月18日),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30卷,第232页。
    (153)重光葵:《日本侵华内幕》,第128—129页。
    (154)《张总司令谈话中国已作全面抗战》,《中央日报》,1937年8月20日,第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