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从近代学人对国学分类的探索看大学国学学科设置

http://www.newdu.com 2019-12-24 《安徽史学》2019年第2期 曾光光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国学与我国现行学科目录体系虽然有着一定的冲突,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科研体制之下,国学要在我国高等教育科研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取得长足发展,确有将其纳入学科目录的必要。若将国学纳入现行学科目录体系,国学如何分类分科就是一个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自近代以来,诸多中国学人于此问题已有不少有益的思考与实践。借鉴近代中国学人有关国学分类的思考,可尝试将国学划分为经学、国史学、诸子学、文章学、小学、国学理论与国学史等具体学科。
    关 键 词:近代中国/国学/大学/学科设置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国学思潮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创新研究”(18BZS1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曾光光,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博士。
    目前我国大学开展国学教育及研究的途径与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采取通识教育的方式,即在大学开设国学选修或通识课程;二是在大学设置专门研究国学的研究院所,国学研究院所的科研人员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申报相关学科的职称,若招收研究生,学生毕业时可按论文研究方向授予相关学科及专业的学位;三是设立国学专业,培养国学专门人才。前两种方式与我国现行学科目录体系并不冲突,是目前我国大学开展国学教育与研究的主要方式,但要在大学设置国学专业,就涉及将国学纳入我国现行学科目录体系的问题。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科研体制之下,国学要在大学教育科研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取得长足发展,确有将其列入学科目录体系中的必要。国学教育目前在我国高校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就与国学迄今还未被纳入我国现行学科目录体系密切相关。国学是否应该被纳入我国现行的学科目录体系中,是学术界近年来争议较多的话题。①随着国学热在我国不断升温,国学在大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将国学纳入学科目录体系的呼声也渐高。若将国学纳入现行学科目录体系,如何对国学进行分级分类是其中一个十分关键与具体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设想与方案,迄今也无较为统一的看法。②其实,自中国近代国学思潮兴起以来,不少倡导国学的中国学人对于国学分类的问题已有不少有益的思考与实践,他们关于国学分类划分的种种探索可以为今天我国大学国学分级分科的设置提供借鉴与思路。本文拟对近代中国学人有关国学分类的种种思考进行系统梳理与对比分析,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国学学科分级分科的设想。
    我国现行学科目录体系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故若将国学纳入学科目录体系,就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将国学列为一级学科;二是将国学列为二级学科;三是将国学列为学科门类。若将国学作为一级学科置于与之最为接近的历史学学科门类之下与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并列,其优点是不用增添调整现有学科门类,但弊病也很明显:一是国学与中国史等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存在重叠与交叉,二是使国学局限于历史学一隅,这就与国学“无所不包”的特性相冲突了。③将国学列为一级学科尚面临范围受限的问题,遑论将其列为二级学科了。若将国学新列为学科门类与文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并列,其优点在于:一是可以提高国学的地位。国学在取得独立的学科门类的地位后将极大地促进国学的发展,这也是目前部分国学倡导者建议将国学设置为学科门类的主要原因。二是将国学直接设为学科门类与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并列,虽然也面临将“无所不包”的国学与其他学科门类分割开来的问题,但正是因为将国学列为与历史、哲学、文学等并列的独立的学科门类,国学也就摆脱了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门类的局限而具有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国学“无所不包”的特性也可在国学学科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设置上得以充分体现。
    若将国学列为学科门类,就涉及其下列一级、二级学科如何划分与设置的问题。关于国学学科的层级划分设置问题,可以参考哲学学科门类的划分设置方式。在现行学科目录体系中,哲学学科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就为哲学,二级学科再具体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借鉴这种划分法,在设定国学学科门类后,在国学学科门类下设国学一级学科,国学一级学科下再细分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如何细分,就涉及国学具体分类的问题了。近代以来,不少倡导国学的学人围绕国学分类的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他们所探讨的国学分类问题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国学学科分级分科问题有诸多契合相通之处,正好可资借鉴。为说明问题,现将近代中国学人有关国学分类的思考分类梳理列举如下:
    (一)主张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角度对国学进行分类划分
    近代中国学人以中国传统学术为标准对国学进行分类的主张举其要者大致有以下几类:其一,从汉宋学的角度将国学分为汉学、宋学两大类。如范皕诲将汉学视为“知”,将宋学视为“行”,两者相加,正是“兼知兼行”、“即知即行”的知行合一。④其二,从四书五经六艺的角度对国学进行划分。如闻一多在《论振兴国学》中就以《礼》《乐》《书》《诗》《易》《春秋》来概括国学:“顾《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违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亘万世而不渝,胪万事而一理者,古学之为用,亦既广且大矣。苟披天地之纯,阐古人之真,俾内圣外王之道,昭然若日月之揭。且使天下咸知圣人之学在实行,而戒多言。葆吾国粹,扬吾菁华,则斯文不终丧,而五帝不足六矣。”⑤其三,从中国传统图书书目分类的角度将国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近代学者持这种观点的不少。其代表有吴汝纶、邓实、顾实等人。吴汝纶曾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他于1902年赴日本考察教育,期间撰成《学堂书目》,为中国各级学堂学生开列学习书目。他在《学堂书目》中特别举出“中国专门学”学习阶段,从其设想来看,“中国专门学”为大学堂阶段后研习中国学的专门阶段。他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开设的书目就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一些近代学人在按四部分类法即经史子集的角度去概括、划分国学的时候,常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所增删调整。如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将“国学”分为“一国之经学”、“一国之史学”、“一国之子学”、“一国之理学”、“一国之掌故学”、“一国之文学”五类。⑥又如顾实在《国学丛刊》发刊辞中将国学分为:“小学类”、“经学类”、“史学类”、“诸子类”、“佛典类”、“诗文类”六类。⑦
    对于以经史子集四部法为主要标准来划分国学,近代的一些学者并不表认同。闻宥对此还进行过系统的分析批判:其一,清代四部划分为四十四类,今人若“以之为凭藉,终觉迷乱而无所措手”。其二,四部的分类法重形式而不重本质,这种分类法看似清晰实易引起混乱,如“经类之《春秋》,其质实同于史类。史类之传记,其质实混于小说。而其他子类中之术数,由经类递演而出,经类之杂礼,与史类综杂相关。释道二家,独立则不伦,入子则失所,此皆但依形式所无法贯通者”。其三,古今以来,四部之名、义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四部之名,多有“无当”。以“经”为例,“世所谓经,乃指圣人述作之经常法度而言,而不知其本义织也。古以竹简成书,编丝缀属,故得是名。即以转义言之,经亦古代典籍之通称,故老子之书曰《道德经》,《墨子》之书有经上下。即更以狭义言之,如章学诚言经皆官书,则《论语》《孝经》何以与之同类,而后世官家典籍多矣,又何以反不得与。可知经之一名,反复抵牾,百不一当”。⑧
    (二)按照现代学科的分类方式对国学进行分类
    近代以来,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近代中国学人在研究方法上也深受西学影响,故在国学进行分类这一问题上,近代中国学人多采取现代学科的分类方式,这其中以胡适为代表。早在1922年,胡适就应清华学校学生之邀开列《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以使清华学校的学生学习“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⑨在此文中,他将所选国学书目分为工具之部、思想史之部、文学史之部。1923年,胡适在《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对国学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他提出,国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做成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史”之下分有民族史、语言文字史、经济史、政治史、国际交通史、思想学术史、宗教史、文艺史、风俗史、制度史。⑩与胡适的分类法相类似,许啸天提出,要将国学按“政治学、政治史、社会学、社会史、文学、文学史、哲学、哲学史,以及一切工业农业数理格物,一样一样的整理出来,再一样一样的归并在全世界的学术界里”。(11)胡适、许啸天等人于此采用的就是西方现代学科的分科法,这种分类法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在这种分类法之下,国学事实上被分解到文学、史学、哲学等现代学科中去了,经学与诸子学由于在现代学科体系中没有相应位置而逐渐边缘化。国学事实上被分解到现代诸学科中又使国学于现代学科如政治学、政治史、社会学、社会史、文学、文学史、哲学、哲学史甚至“一切工业农业数理格物”无所不包,这种于现代学科无所不包的特性正是将国学纳入现行学科目录体系的一个困扰与症结所在。若按现代学术标准对国学进行分类分科,势必与现行学科目录有着诸多冲突重叠。
    (三)将中国传统图书分类方式与现代学科分类方式混用对国学进行分类
    将统中国图书分类方式与现代学科分类方式混用对国学进行分类也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学人较常采用的一种分类方式。采用这种分类方式时涉及一个主次问题,即在分类时是以中国传统图书分类方式为主还是以现代学科分类方式为主。上举如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将国学分为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故学、文学六类就是以中国传统四部分类法为主,但又兼采了现代学科的分类方式。钱基博在《国学文选类纂》中也采取了类似的分类法,他在此书中将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子学、史学、文学、校雠目录六部。(12)相较之下,近代中国学人在对国学分类时更倾向于以现代学科分类方式为主要标准,如章太炎在《国学概论》中将国学区分为经学、哲学、文学三大类就是如此,又如梁启超应《清华周刊》之邀所撰《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将国学书目分为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政治史及其他文献书、韵文书、小学书及文法书、随意涉览书五大类也是采取了此种分类方式。以上所举章太炎、梁启超等人的分类都较为粗疏,与之相较,一些近代学人对国学的分类则较为细致,如胡朴安将国学细分为以下七类:哲理类、礼教类、史地类、语言文字类、文章类、艺术类、博物类。与此类似,闻宥在《国学概论》中将国学分为以下八类:语言文字类、哲理类、史地类、文章类、美术类、博物类、礼教类、数技类。(13)总体来看,胡朴安、闻宥在对国学进行分类时主要采用的是现代学科的分类法,但他们其中所举的“礼教类”又是出自经史子集中的经部,“数技类”则应是出自经史子集中的子部,这些都是对中国传统学术分类标准的兼采。除了以上所举,中华图书馆协会及北京图书馆编纂出版的《国学论文索引》更具代表性。从1929年7月至1936年6月,中华图书馆协会连续出版了《国学论文索引》(1929年7月)、《国学论文索引续编》(1931年7月)、《国学论文索引三编》(1934年10月)、《国学论文索引四编》(1936年10月)。《国学论文索引》《国学论文索引续编》的扉页书名为蔡元培题写;《国学论文索引三编》《国学论文索引四编》的扉页书名为钱玄同题写。1955年,北京图书馆又出版了《国学论文索引五编》。该编由北京图书馆已故职员侯植忠抗战前所编,所收期刊以1937年6月前出版者为限。《国学论文索引五编》扉页印有一简短说明:“我馆以前曾陆续编印过国学论文索引一至四编。抗战前,已故职员侯植忠接着完成了第五编,但一直没有付印。最近有好些单位知道我们有这部稿本,纷纷前来抄录。为了免于大家抄录的麻烦,特将全部稿本油印出来,以供有关单位内部参考。”(14)这套规模颇为宏大的国学书目索引在分类问题的处理上较为周密。就1929年7月出版的《国学论文索引》来看,其目录分为总论、群经、语言文字学、考古学、史学、地学、诸子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宗教学、音乐、艺术、图书目录学等十七大类及若干小类。(15)除“群经”、“诸子学”外,整个分类主要是采取了现代学科的分类法。随后的续编、三编、四编、五编在国学目录分类上只在类别称呼上稍有不同,总体上大同小异。如经学,在《国学论文索引》中名为“群经”,在《国学论文索引五编》则称为“经学”。名称虽异,所指同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