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干族是一百多年前陕甘回民迁居中亚的华人后裔,现已发展到10万余人,主要居住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东干族最初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口头文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东干人先后借助阿拉伯字母和拉丁字母拼写东干文,20世纪50年代,他们又用斯拉夫字母创制东干文字。东干文字产生后,书面文学得以快速发展。本文以东干书面文学语言、文学思潮、文学主题与题材、文化精神、作家个案研究为视角,考察俄罗斯文化对东干书面文学的影响,以及东干文学在与异质文化的碰撞、交融中自身特色的形成。 东干文学的独特性与融合性 东干文学语言以中国西北方言为主体,同时融入了俄语、波斯语、阿拉伯语等词汇。在所有的东干语词汇中,外来语借词约占10%,而其中俄语借词占7%。俄语借词对东干文学语言的影响,反映出俄罗斯文化的介入与渗透。同时,东干文学语言对“输入”的俄语进行改造和本土化的过程,体现了东干作家对维护东干语纯洁性的态度。 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解冻”后的现实主义以及利用现代主义手法不断发展、完善的现实主义等文学思潮,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东干作家及其创作心态,在不同年代的东干文学作品中留下了生动印记。透过作家的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可以清晰地看到,东干文学的发展,呈现出现代与传统、民族性与世界性交织融合、互补共进的姿态。 深受俄罗斯文学主题与题材影响 俄罗斯文学中的自然主题、女性主题、道德主题等,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在东干文学作品中,使东干文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 广袤丰饶的大自然激发了一代代俄罗斯作家和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们懂得敬畏自然、关爱天地万物。受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影响与启示,东干诗人与作家把神奇而充满灵性的大自然作为构建文学世界的主要对象,尤其在东干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中,自然主题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东干文学中自然主题的繁荣得益于强大的俄罗斯生态文学传统,是20世纪在全球范围内生态危机的现实语境下作家自觉做出的选择。 东干讽刺文学借鉴了俄罗斯讽刺文学的主题与艺术手法,吸收了俄罗斯批判现实社会的传统文化基因,不但艺术创作水平得到提升,其艺术领域也得到了拓展。东干讽刺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除了俄罗斯讽刺文学的影响,也是东干作家文化自觉的体现。 东干文学的道德主题深受俄罗斯道德文学的影响,包含道德赞扬和道德批判两个方面。道德赞扬作品旨在挖掘东干民族传统的道德财富和人民的优秀品质,唤醒人性中向善的一面,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理想的道德典范;道德批判作品则通过对一些丧失良心的现代人进行道德审判,抨击现代社会人们背弃传统美德的现象,从而思考与探索当代人的精神道德建设问题。 若从题材划分,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最主要的题材是战争和农村,这些题材同样体现在东干文学作品中,极大地丰富了东干文学的题材表现范围。 俄罗斯作家的乡村书写,为东干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学资源,乡村几乎成了东干作家共同书写的文学母题。20世纪初期,东干作家的乡村叙事展示了新政权建立后农民的劳动和建设热情;20世纪50年代“解冻”思潮下,东干乡村叙事作品主要揭露农村集体化过程中产生的官僚主义及其危害,对农业体制予以批判与反思;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科技革命”的推行,东干作家的乡村叙事从本民族古老风习的描绘中,抒发了回归乡土的情怀和根源意识。 俄罗斯文学与东干文学对战争题材的书写经历了三个共同的发展阶段,即塑造为保卫祖国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人物形象,歌颂爱国主义精神;侧重表现战争中人的命运,通过个人的遭遇反映战争的进程,揭示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的一致性;把人的价值与民族精神、人类未来紧密相连,展示人性的丰富内涵。同时,东干战争文学又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回族独特的民族心理的影响,凸显出一些独特的精神个性。 东干文学的自新之路 东干文学吸纳着俄罗斯文化的精华和异质因素,不仅从文学语言、文学主题、文学题材等显性层面深受其影响和重塑,而且精神层面也深受濡染,主要体现在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社会底层民众生存境遇所坚守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关注等方面。这是俄罗斯文化对东干作家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深层浸润的结果,同时彰显出异质文化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所表现的人类共通的精神价值和生命意义。 以东干诗人个案为观照对象,可以更加形象地解读俄罗斯文化给予东干作家道德和价值观的熏染。东干书面文学奠基者亚瑟尔·十娃子的诗歌无论在语言、意象、题材、形式等层面,还是在文学观念、文学传统与文化精神等方面,都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其诗歌对俄罗斯民俗事象的描写及俄罗斯人物、事件的反复呈现,体现出诗人深厚的俄罗斯情结。 总之,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来说,只有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丰厚土壤,同时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纳外来的各种文化思潮,才不失为一种民族文学的自新之路,也才能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立足。在这一过程中,东干作家在各种文化思潮中进行着艰难的探索和抉择,他们并没有沦为俄罗斯文化的附庸,也没有失去自己的独特性,这是值得借鉴的,也正是东干文学的可贵之处。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亚华裔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11CWW00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