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一花一世界——读《云冈石窟全集》

http://www.newdu.com 2020-02-06 文博中国 张庆捷 参加讨论

    最近,有幸拜读云冈石窟研究院张焯院长任主编,王恒、赵昆雨任副主编的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以下简称《全集》),收录彩色与黑白照片7000余幅,线描图、拓片图400多幅,研究文章23篇,共60余万字。《全集》包含着云冈学人数十载心血和研究成果。更可喜的是,作者皆为云冈学者,如张焯、王恒、赵昆雨、张海雁、刘建军、王雁卿、员小中、李雪芹、张华、吴娇。这几位我很熟悉,年富力强而又功底深厚,热爱云冈,守护石窟,且有多年积累,谈论诸窟佛像,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云冈石窟外景
    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中原最早开凿的大型石窟群,佛教东传,从东汉始,经历魏晋,逾二百年,结晶于北魏首都平城武州山。石窟气势宏大,东西元素结合,多民族文化荟萃,被学界称之为“云冈模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三《漯水》载云冈原貌:“武周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祇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崖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缔,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一《昙曜传》继而描述云冈石窟:“龛之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栉比相连三十余里。”道宣所言正是云冈石窟的真实写照,至今游览,犹觉惊心动魄,令人顶礼膜拜,叹为观止。这得多大才华,方能设计出如此“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的石窟寺院,开创者昙曜以及继任者究竟来自西域哪个国家?有着怎样的非凡经历?
    云冈石窟是北魏留给后世的瑰宝,是建筑、雕塑和壁画的结合体,体系庞大,内容精深,涉及佛教和北魏社会诸领域,是公元五世纪北中国社会缩影。其研究始于上世纪初叶,1902年,日本学者伊东忠太考察云冈石窟后,率先发表云冈考察报告——《北清建筑调查报告》和《中国山西云冈石窟寺》,引起国际学界的震撼与关注。百年来,云冈石窟研究,由微渐著,已然枝繁叶茂,逐渐成参天大树。北京大学宿白先生是中国佛教石窟考古的开创者,也是云冈学升华的推动者。他明确指出,云冈石窟具有极重要的价值:“云冈石窟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寺群,又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兴造……云冈石窟影响范围之广和影响延续时间之长,都是任何其他石窟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云冈石窟就在东方早期石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它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研究东方早期石窟的关键,对它研究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一大批石窟的研究工作。”长期以来,认识解读研究云冈石窟,形成佛教考古的“哥德巴赫猜想”,许多学者为此投入毕生精力。
    本世纪起,云冈石窟研究院形成以张焯为带头人的研究团队,平时各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有课题汇聚攻关,在学术界非常活跃,产生《云冈石窟编年史》《云冈石窟辞典》《云冈石窟佛教故事雕刻艺术》《云冈石窟供养人调查与研究》等专著和一大批很有影响的论文,提出许多新证据和新见解,夯实编写《全集》的基础。如此活力四射、激情澎湃的研究团队,放眼当今,似乎并不多见。从2013年3月至今年6月,该团队全身心投入《全集》的编撰,每人负责几个石窟的编写,历时6年多,遍览中外研究成果,经历艰苦卓绝的查寻收集、对比辨析、核对归纳、敲定格式、统一名称、整理撰写、拍照绘图等科研环节,数易其稿,终于完成《全集》这本皇皇巨著。
    《全集》将云冈洞窟全部收纳,依洞窟次序展开,依照洞窟内涵,或一个洞窟一卷,或几个洞窟一卷。各卷开篇是一篇《释论》,作者论述了本卷所收洞窟的布局和特点,也探讨分析了该石窟引发的学术问题。读者读过《释论》,便会掌握该洞窟的布局、特征以及与其他洞窟的联系。《释论》与附属图片后的图版说明,虽然文字量不大,却代表着云冈石窟研究的学术高度。如在第11窟(第九卷)释论中,作者对云冈石窟所有中心塔柱做了排比对照,将石窟群中主要中心塔柱洞窟中的塔柱以全比例形式展示出来,不仅搞清楚方形塔柱由外来样式逐渐演变为中国样式的融合轨迹,亦为洞察各座塔柱乃至所在洞窟的早晚排序。
    ▲第1窟明窗西侧菩萨
    《全集》的亮点之一是配置了7000余幅清晰照片。照片与制图是《全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编者说,为保证学术性第一和信息完整,拍摄原则是从整体到细节,既要表现系统的洞窟结构和所有壁龛内容,包括风化失形的部分,又要突出经典造像艺术效果,兼顾装饰纹样的采集表达。摄影师张海雁、员新华参与全程工作,照片从拍摄到选择,都是反复考量,精益求精。
    《全集》中云冈石窟实测线描图效果比较突出,这是采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技术制作的成果。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技术首次准确地记录了石窟群立面的具体尺寸、洞窟布局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绘制的云冈石窟实测线描图,弥补了云冈石窟长久以来没有全景正射实测线描图的缺憾。2014年,云冈石窟研究院成立数字化中心,并且与北京建筑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展开合作,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与多图像三维重建技术,陆续对云冈第1至5窟、9至13窟、第18窟、20窟、38窟、39窟等进行了数据采集,为本书的编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为获得石窟造像全部信息,云冈研究院专门制作了“云冈石窟编号洞窟现存佛教造像数量统计表”,组织实地调查,准确统计出云冈石窟现存各类佛教造像为59265尊(身)。通过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再加上好时代、好领导、好团队几大因素,编撰《全集》的条件业已成熟。
    《全集》前19卷展现石窟群的所有雕刻,第20卷是考古部分,概述以往日本学者的考古调查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冈多次考古发掘的新收获,如窟前遗址发掘和山顶遗址发掘,发现了窟前密集柱础、山顶塔基、寺院和辽金铸造遗址,印证了《水经注》描写云冈石窟“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布局和雄浑气象。
    阅读该书,有个很突出特点,与《云冈石窟全集》书名一致,就是“大而全”。《全集》所上图片,不单单是数量庞大,将云冈大小石窟资料尽数囊括,远超以前诸版本,而且石窟内部许多细节,形态各异的佛像、菩萨、供养人、建筑、纹饰、乐舞、服饰、壁画、题记、动植物等,应有尽有,等于把云冈石窟信息全部储存,汇集于本书,传于后人。
    《全集》兼顾了学术性、艺术性和资料性,价值显而易见,粗浅归纳,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
    承前启后
    《全集》将大小石窟资料全部收入,保存了云冈石窟的完整图像资料,这是文化传承的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工作。在此之前,历经一千五百年风吹雨打,石窟雕刻丧失不少,徜徉于石窟之间,随处可见斑驳遗痕,宏丽的石窟内外,许多雕刻悄然消失,石窟旧貌,再难恢复。痛惜之余,云冈人组建石质文物保护机构,竭尽全力保护现状,杜绝损害,留传后世。而《全集》就是一种恰当的传承方式,既有继承,也有传递。传承文化遗产,对子孙后代负责,是云冈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总结提升
    《全集》是对学界百年来云冈石窟研究的总结,云冈研究至今走过百余年路程,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数以百计,认识、观点各有不同,《全集》在充分体现云冈丰富内涵的基础上,还凝聚了迄今学界对云冈石窟的研究精华。择优汰劣,云冈研究的中外优秀成果,都在本书体现。云冈学人还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许多新的观点和解读,比如云冈早期昙曜五窟的主题思想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而非单纯的三世佛;针对云冈中期洞窟开凿的宫殿化倾向及其弥勒主像特征,探讨了北魏的弥勒崇拜和影响;通过洞窟常见中心塔柱的比较,搞清楚方形塔柱由外来样式逐渐演变为中国样式的融合轨迹,同时为洞窟的排队分期找到新的证据。此外对双洞窟形制、源流的探讨,对云冈石窟佛教雕塑与佛经关系的探讨,均突破前人研究,具有很大意义。
    引领作用
    学术价值是该书的灵魂,正如《全集》主编《后记》所说:“系统性、全面性,是本书的编纂原则;学术性、创新性,则是主要目标。”该书问世,以资料更丰富、图片更清晰完备,后来居上,傲立学界,与60年前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编撰的《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互补并行,代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冈学的最高水平,成为云冈石窟研究的里程碑式鸿篇巨制,标志着云冈学登上新的学术平台。全书既没有厚今薄古,也没有厚古薄今,采用多种方式和新技术,将北魏遗迹全貌,一千五百年的兴衰演变,历朝历代的增补、损毁、修葺,云冈学者的最新观点等,忠实记录在册,必将作为云冈研究的必备书,引领后来学者向云冈学纵深开拓。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再次披览全集,字里图间,洋溢着云冈人凝心聚力、笃志进取的高尚情怀。云冈学不是学术孤岛,与敦煌学以及散布各地的佛教石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石窟研究方兴未艾,石窟保护任重道远,期待云冈学人继续砥砺前行,放飞梦想,再攀高峰。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 张庆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