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史学、文学与修辞学理论:中外海登·怀特研究40年(1978-2018)回望(2)

http://www.newdu.com 2020-02-13 《学术研究》2019年第4期 赵培玲 参加讨论

    二、中外海登·怀特研究40年(1978-2018)发展趋势和动态分析
    数据分析对梳理浩如烟海、来自史学、文学、修辞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怀特研究文献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理查德·范恩于1998年梳理国外(英文、德文等语种)数据库中在1973-1993年20年间引用怀特的1000多篇的期刊论文时指出,研究一个像怀特这样善于用论文形式不断扩展、完善自己思想,面对诋毁从不辩解,从不重复自己的思想的学者对诸多学科的影响,数据分析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基于此,本文借助数据检索和分析,从学术文献和学术期刊对怀特关注度以及怀特研究专著等维度来分析中外海登·怀特研究40年(1978-2018)的发展趋势和动态。
    (一)国外海登·怀特研究40年(1978-2018)数据分析
    理查德·范恩指出,学者对怀特的关注度在1973-1998年间的上升趋势极具讽刺,史学界和哲学界的愤怒、排斥、忽视与文学界的大加赞誉、大量引用和应用形成了鲜明对比。⑦20年后,怀特的一些重要思想和理论在史学界和文学界已经普及,进入相关专业教材,怀特研究关注度依然居高不下。笔者从下面几个维度勾画国外40年怀特研究的趋势和动态。
    首先,整体研究的学科分布情况。从1978-2018年的40年间,仅在怀特影响最大的语言文学、史学和考古学、哲学等学科里,引用“Hayden White”的专著有11749部,期刊论文7323篇,章节论文343篇,硕士和博士论文248篇。就其学科分布而言,语言与文学3724,史学和考古学2774,哲学1023,人类学817,政治学674,社会科学620,社会学和社会历史学611,等等。这些数据显示,怀特效应在史学、语言与文学、哲学这3个学科最大,对史学和语言与文学产生的影响几乎难分伯仲。
    其次,整体发展趋势以及各学科发展趋势。将40年分为四个阶段,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怀特研究持续上升、保持稳定的趋势。整体来说,其在语言与文学和史学的影响逐渐拉近距离,基本持平,哲学界对怀特的关注一直处于稳定上升趋势。1.初期(1978-1987):语言与文学热,而史学和哲学相对较弱。文献965个,其中,语言与文学227,哲学134,史学和考古学120,社会学和社会历史学4。2.上升期(1988-1997):关注度急剧上升,文学与语言学依然居高不下,史学和哲学已经变热。文献3141个,其中语言与文学669,史学和考古学306,哲学297,社会学和社会历史学28。3.高峰期(1998-2008):语言与文学达到最高峰,语言与文学和史学拉近距离,哲学持续升温。文献4138个,其中语言与文学1098,史学和考古学792,哲学368,社会学和社会历史学81。4.稳定期(2008-2018):虽然文献总量略减,但语言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的关注度却并未减弱,史学和哲学持续升温。文献3296个,其中,语言与文学1093,史学和考古学874,哲学431,社会学和社会历史学81。
    第三,专注怀特研究的学术期刊分布概况。从专注怀特研究的英文学术期刊来看,史学期刊对怀特的关注最强烈,跨文史哲的期刊对怀特的关注日趋升温。理查德·范恩的1998年研究指出,引用怀特的学术期刊种类惊人地丰富多样,例如《史学与理论》(History and Theory)位居榜首,《克莱奥:文学、史学与历史哲学》(Clio:Journal of Literature,History and Theory,and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美国史学评论》(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英语文学历史期刊》(ELH:Journal of English Literary History)等都为推动怀特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笔者梳理了1978-2018年40年间引用怀特的英文学术期刊的分布概况。数据显示:《史学与理论》(278篇)仍居榜首;《克莱奥:文学、史学与历史哲学》(248篇)这本融合文学、史学和哲学三个学科的期刊贡献依然巨大;《新文学史》(New Literary History:A Journal of Theory and Interpretation,228篇)和《史学再思考》(Rethinking History,227篇)都对怀特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史学再思考》的2013年17.1期几乎就是怀特研究专刊。其他期刊如《史学家》(The Historian,64篇)、《英语文学历史期刊》(29篇)、《叙事理论》(29篇)、《美国史学评论》(22篇)均对怀特研究一直保持着热度。透过这些数据我们看到:一方面,怀特思想在史学、文学、哲学三个领域的影响最为突出,史学期刊的总量(593篇)超过了文学期刊的总量(534篇),另一方面,从三个贡献突出的文学期刊来看,怀特的史学理论给文学界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批评理论,更多的是文学与史学、哲学的融合,文学研究对象的拓展,以及学科的重新界定。
    (二)国内海登·怀特研究30年(1987-2018)数据分析
    1987-2018年知网数据统计显示,全文引用海登·怀特的文献有3134篇。这些文献按主题可分类为:历史学家399,新历史主义315,历史叙事195,海登·怀特140,史学理论84,历史观77,历史学72,文学批评82,文学史62。数据显示,怀特研究在过去30年呈现稳定上升的发展趋势。从1997年的13篇到2006年的199篇,2011年259篇的顶峰,此后基本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根据陈新2018年知网中以海登·怀特为主题的文献数据统计分析,“海登·怀特的学术成果按中国的学科设置体系影响广泛,其中以史学理论和文学理论为主导,史学理论文章数88篇,占总量42%;文艺理论、世界文学、中国文学三个二级学科中分布的文章均涉及文学理论,合计为76篇,占总量37%;史学理论与文学理论总计占比近80%。”⑧
    陈新对国内海登·怀特研究30年(1987-2018)发展趋势的结论是:国内对怀特的研究滞后于《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的发表15年,研究初期多聚集在文学理论领域,1999年开始获得史学理论界的关注,并在怀特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中文版相继出版后,2005-2006年间掀起了怀特研究热潮,并在十多年后,自2014年开始,怀特学术思想在中国人文学界进入普及期。⑨
    综合上述国内外40年海登·怀特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怀特思想一直活跃在多学科话语社群里,学者对怀特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国内对怀特的研究略显滞后,也缺乏像国外那样对怀特高度关注的学术期刊,但近十几年一直处于怀特研究热潮;史学界的关注虽然在国内外都略滞后于文学界,但从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两者几乎是平分秋色,说明了怀特思想提出了触动史学与文学学科要害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既推动了史学与文学等学科的融合,也促使学者们重新思考学科的立身之本和学科界限。
    (三)国内外海登·怀特专题研究动态分析
    怀特的遗产在于他“彻底地改变了历史哲学”,推动了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拆除了横亘在历史与文学之间的学科分界”,“给史学界和文学界带来了无人能够比肩的范式转换”。斯蒂文·班恩(Stephen Bann)提醒我们,怀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固定思想,而是他的思想如何打开人们的思路,“繁殖了”无穷无尽的思想。学者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怀特的思想,而是怀特提出的问题。赫尔曼·保罗(Herman Paul)提醒我们,与其纠结于怀特给出的答案,把他当作一个理论体系创造者,不如多花些时间探讨一下他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国内外5部怀特研究论文集和专著所探讨的问题,捕捉国内外怀特研究发展动态的一个侧影。整体来说,怀特专题研究逐渐从历史书写的诗性、叙事性和文学性,转向多维探究,并逐步聚焦于历史哲学,修辞学领域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第一部以怀特为主题的论文集《过去的转义:海登·怀特和史学/文学辩论》(Tropes for the Past:Hayden White and the History/Literature Debate),是由奎司马·考和恩(Kuisma Korhonen)整理了2003年在芬兰图尔库大学举办的“文学及其他”文学学术会议论文之后,于2006年出版的。这本论文集分4个部分探讨了海登·怀特思想,尤其是《元史学》、《比喻现实主义》对探索史学与文学交汇处的种种问题产生的影响。《海登·怀特与历史书写的文本性》、《叙事性》、《作为文学的历史书写》和《作为历史的文学作品》等论文基本上代表了怀特研究前期学者们关注的热点。⑩
    第二部怀特论文集是2009年出版的《重塑海登·怀特》(Refiguring Hayden White)。该书由弗兰克·安克斯密特(Frank Ankersmit)、埃娃·多曼斯卡(Ewa Domańska)和汉斯·凯尔纳(Hans Kellner)共同编辑,是献给怀特80岁生日的礼物。该论文集展示了怀特研究深入期的典型关注点,分4大板块多方位阐述了怀特作品中提出的思想、理论、概念和问题。哲学部分侧重探讨怀特的历史哲学理论;话语部分聚焦在怀特的史学理论;叙事部分讨论历史叙事在表现人类尝试理解历史和应对历史变迁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实践部分关注的是怀特思想的实践性。其中,大卫·卡尔的《历史的元哲学》一文指出,学者们往往忽略元史学也包含了对19世纪的历史哲学家的大量讨论,包括黑格尔、马克思、尼采和克罗齐。卡尔认为,怀特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历史认识论的研究方法,而且对19世纪历史哲学做出了积极反应,有助于我们探讨历史的元哲学,从实践理论的角度探讨经典哲学。安克斯密特在《怀特的新康德主义:美学、伦理学和政治学》一文中指出了怀特思想受到康德思想的影响,并认为对怀特的伦理学优于政治学的思想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赫尔曼·保罗在《海登·怀特和历史主义的危机》一文中认为,怀特早期思想受“人文主义历史主义”驱动,强调人类意志是人类历史的主要因素,而怀特后来的作品,特别是元史学,在论述“历史主义的危机”、历史研究的讽喻状况时,否定了讽喻具有调和历史研究与非理性因素之间的矛盾的功能,从而寻求其他的方式来统一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11)
    2011年,赫尔曼·保罗(Herman Paul)的专著《海登·怀特:历史想象》(Hayden White:The Historical Imagination)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了怀特的历史哲学,并认为应该把怀特当做历史哲学家来研究。(12)保罗称怀特的存在主义为乐观派存在主义,重申了怀特认为历史学家应当为他们的叙事结构承担道义上的责任的观点。保罗认为,怀特以实用的态度研究历史,强调用历史来探索当代问题,从这个实用历史观的角度来看,怀特很接近康德,同时怀特对历史科学化的拒绝是导致学者忽略怀特历史哲学思想的主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罗伯特·多兰(Robert Doran)2013年主编的《海登·怀特之后的历史哲学》(Philosophy of History after Hayden White)展示了怀特研究前所未有的深度。书中,多兰从欧美历史哲学发展角度梳理怀特历史哲学的发展轨迹,其他学者如安克斯密特、阿瑟·丹托(Arthur C.Danto)、米克·巴尔(Mieke Bal)、理查德·范恩等等从艺术、认知学研究、海德格尔的阐释学、康德的先验哲学、历史分析哲学、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康德崇高理论、美国学术史学等角度探讨了怀特历史哲学给他们的启发。(13)
    在国内,翟恒兴2014年编著的《走向历史诗学——海登·怀特的故事解释与话语转义理论研究》(同名博士论文2006年)是国内第一部较系统、全面、深入研究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理论内涵的专著。国内对怀特的历史诗学从陈永国、朴玉明2001年的论文开始一直比较关注,但该著作从全面系统性的角度来看,确实迈出了一大步。相比于国外怀特研究,国内研究深度和创新性仍有很大空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