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古今文献 >

顾广圻初校《史通》三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2-14 《史学史研究》2019年第 王嘉川 邹昕 参加讨论

    三、顾广圻初校《史通》之版本
    对顾广圻在嘉庆九年用墨笔初校《史通》时所使用的版本,近代著名文献学家缪荃孙(1844-1919)曾发出“不知千里所见又何本”的慨叹。邓邦述认为是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的陆深校刻本,也就是《史通》今传明代第一刻。他于1908年在北京得到此书顾广圻“手校本”,“前有成都王阁序,后有嘉靖甲午陆深序,又乙未内江高公韶跋,又汉嘉彭汝寔序,又李佶跋,又丙申杨名跋”。第二年五月,邓邦述写跋语记之。之后,叶景葵赞同邓氏之说,也认为此书即是陆本;李庆《新订顾千里年谱》“嘉庆九年”条称之为“嘉靖刻本”,又在《顾千里校书考》中明确称之为“陆深蜀刻本,即《读书敏求记》著录之本”。他们三人的证据,就是顾广圻在该本第一条跋语中所说:“钱遵王《读书敏求记》云:‘陆文裕公刻蜀本《史通》,其《补注》《因习》《曲笔》《鉴识》四篇,残脱疑误,不可复读。文裕题其篇末,而无从是正,举世罕睹全书’云云,即此本也。”显然,顾广圻自己就认为他所校阅的“此本”《史通》,即是钱曾所著录之陆深刻本。
    但另一著名文献学家傅增湘(1872-1949)通过比对自己旧藏陆本,发现钱曾所说陆本的字体、刊工“殊不类,及谛观之,乃万历时张鼎思所覆梓也”,认为钱曾著录之本,也就是顾广圻所校阅的“此本”,并非陆刻原书,而是万历三十年(1602)张鼎思重校覆刻陆本。傅增湘所藏《史通》多有真本善本,据藏书家吴慈培(1884-1916)记述:1912年夏,傅增湘将自己所获“义门真本”即何焯手校《史通》“原本”出示于邓邦述。此前,邓氏藏有该书“传临之本”,是“同时过录之善本”,但尚不知悉,自以为所藏乃何氏“手校真迹”。“(邓氏)素能识别何氏书法,谓自藏是真迹,而傅丈所收者赝本乱真。越日,余(吴慈培)访正闇(邓邦述),一见即大呼曰:‘吾过矣。’盖以傅本与自藏互堪,则真者在傅丈,而乱真者转在正闇,因示予以真赝之别,不独书法美好有间,且傅本第七卷后,有义门康熙丙戌、癸巳题识二则及顾千里一跋,为邓本所无也。”对自己所藏过录本,大约半年后,邓邦述还不无感慨地说:“字迹端遒,颇能乱何(焯)之真,去取亦极有斟酌,惜其不肯直书校者姓氏。”“偶能(吴慈培)云,此本有补何校之未备者数十处。是此本又善于何矣。乃不详姓氏,使读者茫然,岂非一憾事耶?”从这个旁证看,傅增湘说钱曾、顾广圻所校乃张鼎思覆刻陆本,应该是可信的。分析傅增湘所揭示的情况,顾广圻误认为他所校《史通》即是陆深原刻本,应该既有刚刚接触《史通》,不熟悉其版本情况的客观原因,也有未能细细审阅,以致被乱真者所误的主观疏失。
    1941年初,史学家洪业自美归国,路过上海时,顾廷龙“延至合众图书馆午餐,出示邓正闇旧藏顾千里手校陆刻本《史通》。其所谓陆刻者,虽有陆深、王阁、李佶、杨名、高公韶、彭汝寔诸氏序跋,虽亦每半叶十行,行廿字,而其字体乃与昔所见原梓、翻修陆刻诸本迥不相同(原注:似吴越,不似川蜀工手)。北归后,检读旧稿,疑其本乃《天一阁书目》中范尧卿(范钦)所谓第三刻本者之流,因函托起潜(顾廷龙)代雇书胥为我影抄一部。覆书谓书手不可得,拟从叶揆初(叶景葵)先生校录之本,手制勘表,以餍吾望。十二月一日寄到,共得廿六叶。……按:揆初先生所用底本,当是万历壬寅十月前张慎吾(张鼎思)豫章初刻之本。……至于其所谓陆本者,果非俨山(陆深)刻本,盖《鉴识》篇后陆跋已删削去,《因习》上篇后陆跋虽存,而篇中所聚错简乃皆已见《曲笔》《鉴识》二篇中,自与跋语相牴牾也。是不仅刻工字体一端,可断其非陆氏蜀刻矣。涧薲题识遽从遵王《敏求记》所述,以文裕(陆深)刻本相当,殆未细读《因习》篇后跋文,而竟为书前后之序跋所欺耳。……今检起潜此表,益证吾说不误。然则涧薲错认在乾嘉之代;……诸家目录校记沿顾之误而亦误者,指不胜数,毋论矣。”洪先生此跋最晚作于1946年春,他将自己如何判断顾广圻手校《史通》并非陆深原刻本的方法和过程,以及顾广圻错误之由,合盘托出,其详明真切,使人不容不信。而其执着于求真求实的治学精神,亦不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
    是则,顾广圻初校《史通》所用之本,虽然有陆深、王阁、高公韶、彭汝寔、李佶、杨名等人所作序跋,但并非如他自己和邓邦述、叶景葵所说,是嘉靖时陆深原刻本,而是傅增湘、洪业所确认的万历时期张鼎思覆刻陆本,其刻工字体、内容错简及陆深跋语等异同情况都可作证。而事实上,《史通》虽然在明朝前期有抄本传世,但因讹误较多,陆深初见之时即“苦于难读”,此后一直想寻求善本,二十多年后,他将明初蜀藩司翻刻的宋代蜀刻本《史通》补残刓缪、订其错简、还其缺文,校刻行世,“于是《史通》始可读”,因而当时社会对陆深刻本极为推崇,一些书贾在刊刻张鼎思覆刻陆本时,故意将张鼎思序言抽去,“欲以充陆深原本”。明代《史通》刊刻的这一情况,也为后人误认张鼎思覆刻陆本为陆深原本,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因此,误判也就成为难以避免且容易发生的事情,稍不留神,就可能中招,为书贾所欺。
    据顾广圻自言,他在初校《史通》之前,已经收得一部张鼎思重刻陆本,该本为孙潜手校,“用叶石君(叶树廉)校定本对读者,亦既于脱简处一一补录完好矣,错误处仍皆移正,洵善本也”。在嘉庆九年八月之前的外出行程中,顾广圻“携之行箧,寻览数过,每叹其佳”,于是将孙潜“多所是正”处,“照临一过”,即临写到他正在校订的所谓陆本之上。其实他是一时疏忽,没能看出他正在校订之本也是张鼎思覆刻陆本,而不是陆深原刻本。
      (注释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