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和锡伯族是生活在新疆“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族,他们传讲的“凡夫寻仙妻”故事及其“仙妻”形象不仅代表了这些民族以女性为中心的叙事传统,而且构成了以讲述空间、讲述内容、讲述情感为中心的多民族民众之间的生活交往关系。新疆作为文化地理空间作用于“凡夫寻仙妻”故事表现的共性及其表述,是民族交往、和谐生活的基础,并成为在多民族个性表达基础上的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叙事行动。新疆多民族“凡夫寻仙妻”故事及其传统特点与语言文化圈及“丝绸之路”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凡夫寻仙妻”故事;女性叙事;“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凡夫寻仙妻”故事在中国流传久远,内容丰富,至今是中国人喜爱的民间故事之一。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400“丈夫寻妻”、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34“天鹅处女”以及金荣华《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400“凡夫寻仙妻(牛郎织女)”均是对此类型故事的概括和分析。
在中国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中,“凡夫寻仙妻”故事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本文将“凡夫寻仙妻”故事置放于中国西北“丝绸之路”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讨论新疆汉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锡伯族“凡夫寻仙妻”故事里“仙妻”形象的文化内涵及其生成的特殊力量。 一 新疆的“凡夫寻仙妻”故事 民间故事的讲述融入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生活。新疆是中国具有独特自然人文生态的地区,多民族共同生活,民族关系紧密;新疆多个民族属于跨境民族,民族属性与地理空间作用明显;新疆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商道往来及文化交流频繁。由这些要素构筑的文化空间,决定了新疆多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的故事讲述蕴含的文化共同体意识成为多民族生活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民族讲述“凡夫寻仙妻”故事的特有魅力。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疆卷》中,汉族的《牛郎织女》、哈萨克族的《孤儿和仙女》和《耶迪盖勇士》、柯尔克孜族的《王子佳尼侠》、塔吉克族的《忠诚的小马》、锡伯族的《放牛娃和仙女》都属于“凡夫寻仙妻”型故事,其基本情节单元可以归纳为: 1.男主角勤劳、善良、真诚、勇敢地生活着。 2.他发现或被告知而去看仙女或动物变成的女子沐浴。 3.他取走其中一位仙女的衣服,仙女便答应他结婚的请求。 4.他们共同生活,因为某种原因,仙女妻子离开,或者幸福生活遭受威胁。 5.男主角解决难题,通过考验,寻回妻子,或者捍卫他们的生活。 6.最终他们团圆,或者一年见一次,或者不能在一起。 在这些故事中,“凡夫”寻找“仙妻”的经历基本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凡夫”通过某种途径发现“仙妻”及其秘密,第二次发生在“仙妻”离开后或遭抢夺时,“凡夫”再次追寻她,这两次“寻”的过程是推进故事发展以及体现故事讲述特点的重要情节单元。 新疆多民族的生活实践使民族关系构成的文化关系成为新疆文化空间关系的核心,这些关系凝聚为国家共同体意识。因此,新疆流传的“凡夫寻仙妻”故事不仅是故事讲述行为本身,而且构成了以讲述空间、讲述内容、讲述情感为中心的多民族民众之间的生活交往关系。具体而言,新疆汉族的《牛郎织女》与其他地区汉族流传的同类型故事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携带了地方叙事传统。哈萨克族的《孤儿和仙女》是有难题考验母题的故事,《耶迪盖勇士》侧重叙述“凡夫”与“仙妻”后代的神奇英勇。柯尔克孜族的《王子佳尼侠》和塔吉克族的《忠诚的小马》突出男主角为了理想与爱情历经磨难,他们的冒险游历及寻妻历程彰显了英雄成长的情节。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和锡伯族的故事英雄情结鲜明,“凡夫”就是英雄,这个英雄经历了非凡的考验,他或是王子,或是孤儿,或是放牛娃,解决了几乎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并且历练成为英雄。“仙妻”都是非同寻常的鸟类或仙女,她们化身聪慧的姑娘,成为英雄的妻子,辅助英雄成长。作为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诞生英雄的地方,盛行英雄崇拜,新疆“凡夫寻仙妻”故事凸显英雄是特殊空间关系作用的必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