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http://www.newdu.com 2020-03-10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 谢勇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离开家乡外出从事各类务工经商活动,使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成为雇主和自营劳动者的可能性显著低于汉族流动人口,而成为雇员和失业的概率均显著高于汉族;并且不同的少数民族在就业状况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进一步的计量检验表明:女性、来自城镇、年轻或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较高、跨省流动、流入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更可能从事雇员工作,而不是成为雇主或自营劳动者;而男性、中年、受教育程度较高、跨省流动、流入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失业的概率显著更低。
    关 键 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状况/影响因素
    项目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市民化的扩大消费需求效应研究”(14BJL078)、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基金“外出务工经历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研究”(SKCX2016009)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谢勇,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劳动就业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5 谢勇,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离开自己的家乡加入流动人口的行列。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规模已经达到1683.86万,比“五普”时增长了一倍以上。①根据有关部门的最新估算,目前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总量已经增长到2000多万,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一。②与此同时,多项基于人口普查(含1%人口抽样调查)的研究都发现务工经商是少数民族人口外出流动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其影响还在不断增强。③④但由于少数民族在语言、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与汉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已有文献侧重于关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规模与特点、城市适应以及相关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等,对于这一群体就业状况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但大多数文献均认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就业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
    一方面,由于自身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同时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并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从而导致少数民族就业主要集中于商业、餐饮旅游业,所从事的职业往往也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例如民族特色饮食等。⑤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不仅工资水平低于汉族流动人口,而且在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参与方面也处于较低水平。⑥⑦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与汉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以雇员形式就业的比例相对较低,以雇主和自营劳动者身份就业的集中度更高,⑧⑨其中苏丽锋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分别有9.06%、19.22%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雇主和自营劳动者,均高于汉族流动人口。但也有研究提出了与之不同的看法,其中肖锐使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研究显示,75.88%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雇员身份就业,远高于汉族流动人口的65.05%,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自营劳动者和雇主比例分别是17.14%和4.79%,均低于汉族流动人口的24.53%和7.76%。⑩
    已有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的认识,但也存在着以下不足:
    首先,缺乏对于就业状况类型的深入研究。就业状况一般可以分为雇员、雇主、自营劳动者和失业等四种类型,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对上述类型的比例进行描述。但是何种机制决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处于其中的某一类型?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已有的研究还没有涉及。此外,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也还没有文献关注过。
    其次,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数据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改进空间。已有的文献几乎均以描述性研究为主,建立在微观计量模型基础上的实证研究很少。并且已有的研究大都基于某一城市或区域的实地调研,数据的代表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少数几篇基于全面层面的研究使用的主要是五普、六普或2005年小普查的数据,在数据的时效性方面有所欠缺。
    二、理论框架
    一般来说,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可以分为雇员、雇主、自营劳动者和失业等四种类型,其中前三种属于“已就业”,失业则属于“未就业”。在“已就业”的三种情况中,雇员是指受雇于人,劳动者获得工资形式的收入;而雇主、自营劳动者本质上均属于自我雇佣,两者均获得利润形式的收入。以下本文将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汉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间比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内部等两个层面考察上述就业状况的决定机制与主要影响因素。
    首先,与汉族流动人口相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生活习惯、风俗文化、语言与宗教等许多方面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适应劳动力市场方面也会遇到明显的困难。在离开家乡进入城镇,尤其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周围的市场机制、语言文化氛围并不熟悉,在与汉族为主的其他劳动力市场主体(例如雇主、同事以及潜在的服务对象等)进行沟通与协调时也存在着特殊的困难,(11)这显然会增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的难度,从而失业的可能性往往相对较高。
    与成为雇员相比,流动人口从事雇主或自营工作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经营技能和相关资本,还需要掌握市场运行规则以及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12)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具有经商的传统以及相应的技能。例如回族,长期以擅长经商营利闻名并已形成历史传统,特别是回族独特的饮食结构和宗教生活的需要,推动了回族在清真饮食餐饮方面的技能积累。(13)因此上述少数民族人口在流入地从事雇主、自营劳动等自我雇佣就业的可能性更大,但也有许多少数民族并没有类似的传统与技能,并且以汉族为主的市场环境还可能增加他们从事自我雇佣的难度,从而面临更高的经营风险。所以综合两方面考虑,我们难以在总体上确定民族因素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从事雇员工作或自我雇佣的影响,但认为由于不同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对于雇员、雇主和自营劳动的选择中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其次,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内部,劳动者的就业状况主要取决于个人情况、人力资本水平和外出流动特征等几方面的因素。在个人情况的主要因素中:由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相较于男性一般处于不利地位,以及可能存在的劳动力市场歧视,因此女性处于失业的可能性相对较高。(14)此外,具有城镇户口的流动人口可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能力更强。而在年龄方面,由于年轻和老年劳动力的风险承担能力相对较弱,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也相对不足,因此他们更可能从事风险相对较低的雇员工作。
    一般认为,人力资本水平对于促进劳动者就业、降低其失业风险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并且许多研究发现,具有人力资本优势的外出劳动力更容易找到受雇工作,因此往往不愿意选择风险相对较高的雇主或自营工作。(15)而在外出流动特征方面,本文认为流动的范围和流入的区域具有相对更加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较大的流动范围以及流入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失业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从事雇员工作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但另一方面,大范围的流动也意味着流入地与家乡之间在文化习俗、生活习惯、语言、宗教等方面存在着更大的差异。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但大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却来自西部地区,从而在进入当地劳动力市场时将会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和艰难的文化调适过程。(16)因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从事各类就业的难度均较大,从而失业的风险相对较高。考虑到上述两方面的效应,因此事先难以准确判断流动特征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状况的影响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