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中国民族语言学70年:成就和努力方向

http://www.newdu.com 2020-03-1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王远新 参加讨论

    摘 要:新中国建立后的70年里,民族语言学在语言现状调查、语言关系、语言应用和语言政策4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具有立足实地调查、回应社会关切、重视学科建设3个方面的鲜明特点;在语料进一步积累和深度利用、微观研究和个案分析的理论提升、充分发挥新兴学科的作用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学术增长点。今后的研究还应加强人文关怀,重视新时期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重大关切;开展学术争鸣,厘清认识误区;加强认同及认同关系的研究;开展名副其实的“一带一路”语言研究;加强不同语种研究者和分支学科的深层次合作;加大学科建设扶持力度,平衡语种和分支学科的研究力量。
    关键词:中国民族语言学; 语言调查; 语言应用; 学术增长点;
    作者简介:王远新,男,新疆石河子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17ZDA316);
    一、 民族语言学的成就和特点
    新中国建立后的70年里,中国民族语言学在4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具有3个鲜明特点。
    (一) 显著成就
    1. 语言现状调查
    语言现状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摸清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家底,弄清语言资源的种类及其价值,进而探讨或提出相关理论。这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语言本体调查。
    摸清现状,不断获取新的语言材料,是持续性语言本体研究的基本保障。服务于民族识别等现实需要的语言本体调查,始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民族语言学家在语言和方言土语种类、特殊语言变体、调查深度等方面持续用力。截至目前,民族语言学家已调查描写了13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及相当数量的方言土语,一些研究涉及濒危语言、跨境语言、特殊语言变体;出版了系列描写语言学丛书,包括语言简志、新发现和空白语言描写著作等,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乃至中国语言学奠定了厚实的家底。[1]在语料搜集和细致描写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理论成果。比如,揭示了混合语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出版了少数民族语言特色词类、语法范畴、特殊音类等领域的系列专题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民族识别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语言国情、区情和族情的研究,为语言类型、历史比较、语言关系的探讨以及中国特色语言学理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 语言功能调查。
    语言功能的系统调查得益于社会语言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民族语言学家主要从使用领域、社区和群体3个维度调查描述不同领域(日常生活、教育、传媒、行政、司法、文化、宗教等)、不同社区(民族聚居区、杂居区和散居区,城镇社区、农牧区、城中村、移民社区等)、不同群体(公务人员、教师、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等)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和特点,揭示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2]在语言使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获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和理论成果。比如,多语地区语言功能的差异性、使用的层次性和功能的互补性、和谐语言生活建构的模式、语言文化多样性和语言资源的价值、语言活力测量和预测标准、濒危语言发展趋势等。上述调查研究主要有3方面的价值: 一是描述不同领域、社区和群体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和特点,结合语言本体研究,可以全面认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性质、地位和特点; 二是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应用研究和双语教育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三是为国家、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和完善少数民族语文政策服务,满足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需求。
    2. 语言关系研究
    语言关系研究涉及语言的发生学、类型学、共时和历时接触关系,还涉及语言与方言、跨境语言、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等。民族语言学家借鉴印欧语系的理论成果和分析模式,结合中国语言实际,比如语音对应特点、同源词和关系词、语法结构、语言接触导致的区域特征、语言类型转换等,探讨不同类型语言的历史比较方法和分类模式、语言深度接触条件下的接触类型、结果和机制,提出了界定语言亲属关系与接触关系的方案或思路;[3,4,5,6]立足于语言发生和接触的类型,从跨学科研究视角构建语言演化的模式。[7]民族语言学家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界关于汉藏语系及相关问题的学术讨论,并提出了中国的分类方案。各类语言关系的研究,不仅为跨语言对比和语言类型学、语言谱系分类、语言区域特征、语言功能和语言演化研究提供了证据,而且有助于深化对语言共性和特性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普通语言学的内容。
    3.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语言结构描写、语言功能探讨和语言关系研究,为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民族语文应用研究主要涉及少数民族语文教学,不同模式、不同类型的双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实验语音学和计算语言学,语言翻译和语言服务等领域。这类研究在丰富少数民族语言生活研究、促进少数民族语文及其使用跟上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步伐、推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4. 语言政策研究
    少数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离不开正确的语言政策指导,语言政策的制定源自语言生活的需求。换言之,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与语言生活的调查研究相辅相成: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以语言生活的调查研究为依据,并指导或影响着语言生活;语言生活的变化要求及时调整已有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其更好地发挥指导和规范作用。语言政策研究主要涉及语言文字立法、语言规划、语言教育和语言使用,还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字、新创文字、改革和改进文字的使用功能等。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本体及其使用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需要及时补充、修订和完善已有的语言政策,制订新的语言规划,使其更好地为少数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生活服务。这类研究在促进少数民族语文和国家通用语文和谐发展、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
    (二) 鲜明特点
    1. 立足实地调查
    民族语言学家秉承我国语言研究的优良传统,在坚持不懈地深入田野、搜集并积累第一手材料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开展语言结构、功能、类型、演变及各类语言关系的研究,注重挖掘典型特点,提炼符合中国语言实际的语言学理论;或立足于中国语言实际,验证已有的语言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普通语言学。
    2. 回应社会关切
    民族语言学家坚守服务社会、服务民族地区、服务少数民族的理念,围绕国家建设、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教育公平、语言平等、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语言文化安全等重大现实问题,关注少数民族特别是弱势群体的语言文化需求,探讨我国各民族语言生活和谐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平等的语言政策提供咨询,为回应国际社会、国内各界的理论和实践关切,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解释。
    3. 重视学科建设
    学科构成及其队伍建设是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新中国建立后,在国家鼎力支持下,民族语言学遵循学科的内在逻辑及现实需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布局和研究队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些特色研究领域。比如,从民族识别发展出的语言调查描写,与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相得益彰;立足于民族关系特点发展出的语言类型、谱系和接触关系研究,与语言学相关学科如汉语史以及民族学、人类学、民族史、民间文学等人文学科相互为用;着眼于语言规划和社会应用需求发展出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从文化建设、语言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出的语言生活及濒危语言调查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民族政策、民族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内容;从语言文字应用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新媒体应用发展出的计算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计量语言学、语言知识图谱研究等,紧跟国际和国内发展步伐,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布局和人才梯队,为中国民族语言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民族语言学的学术增长点
    (一) 语料的进一步积累和深度利用
    语言本体研究从音位学到音系学、从构词法或形态学到句法学,研究成果不断增多;词汇和语义研究相对薄弱,因为这方面的研究需要依赖更多领域、不同类型的调查语料,以及研究者对相关语言文化的深刻体悟。就此而言,语言材料的进一步积累,是民族语言学全面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国家教育部和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保护工程”项目的推动下,濒危语言和方言调查成为研究热点,促进了描写语言学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利用搜集到的语料,进一步开展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类型学研究,是民族语言学今后一段时间的学术增长点。随着语言和方言调查资料的积累,语言地理学(方言地理学)开始起步,可以预见,该领域的研究将是民族语言学的另一个学术增长点。
    语言结构的调查描写是历史比较研究的基础。随着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成果的增加和描写分析的细化,历史比较研究反而不像过去那样热。汉藏语系研究在语支和语族分类层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9,10,11,12],语系层面却遭遇瓶颈;阿尔泰语系具体语言研究在持续进步的同时,语族特别是语系层面的比较研究进步不显著。如何开创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局面,需要民族语言学家挖掘新的学术增长点。
    (二) 微观研究和个案分析的理论提升
    社会语言学是民族语言学近30年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语言使用和语言功能、语言态度和语言认同、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语言变异和演化过程、跨境语言研究,以及不同领域和群体、各类语言社区的语言生活调查研究,均积累了一定的实证研究成果和典型个案,进一步的理论提升是未来几年的学术增长点。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的一些热点问题,受特定因素影响有变冷的趋势,比如北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和教学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地区语言生活涉及少数民族的语言能力、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语言本体和功能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全面了解少数民族语言生活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准确揭示少数民族语言生活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影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的各类因素(政策和法律法规、社会文化、经济形态、科技发展、民族和国家认同、语言教育、语言生态、语言活力、语言结构、语言使用、语言态度等),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少数民族语言本体和功能发展的特点、规律和趋势,有助于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巩固稳定和团结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以往实证研究和个案积累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理论提升,有望发展出一些新的学术增长点。
    (三) 充分发挥新兴学科的作用
    在民族语言学领域,实验语音学、计算语言学、语料库和数据库建设已有一定积累,学术效益初显。进一步发挥这些新兴学科的作用,使其更好地朝着精细化、科学性、智能化及理论解释的方向发展,是民族语言学的学术增长点。语言本体描写、语言生活调查等领域的语料、数据和个案的不断积累,对科学高效的智能化数据处理和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建立不同类型的语料库和数据库,为建立语言类型对比、亲属语言比较、语言关系类型、语言生活调查分析模式,提供量化研究的技术支持、资源共享及网络互动平台,也是今后几年民族语言学的学术增长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