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8年国内发表有关新疆史的论文可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教育文化史、历史地理等部分。研究史料拓宽到史书、档案、(佛经、图经)写本、文书、图志、报刊、信札、墓志、族谱、纪行、游记、地图等文本,在选题上继续侧重于政治史,尤其是清代治疆领域。但总体而言,对于经济史和文化教育史领域关注不多。文章认为目前有关新疆历史书写的知识生产与新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所处的地位不相称。专题研究的深化和新领域的开拓将是新疆史研究的今后发展方向,且要有现实关怀,即加强环境史以及结合一带一路视角下的新疆史研究,加强西域与内地在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交流互动研究。 关键词:新疆史; 政治史; 史料; 史学方法; 作者简介:程秀金(1973—),男,安徽马鞍山人,历史学博士,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边疆史地及北方民族史研究。 基金: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方新疆史(1759—1949)研究”(17XZS040);新疆大学2016年博士启动基金“近代中央政府治理新疆及当地社会转型研究”(BS1601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6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备受国内外学者的瞩目。由此,作为区域史研究,新疆(西域)史是学界关注的焦点。201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新疆(西域)史论文共计70余篇。囿于学力、学术视野及篇幅,拙文粗略地将2018年新疆史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教育文化史、历史地理等部分加以介绍。 政治史 在新疆史研究之中,政治史历来是重点,其中可分为边疆经略、行政管辖、法制、边疆民族、与内地联系、宗藩与域外联系等部分。 在边疆经略方面,张云通过梳理历史上新疆与西藏之间往来互动,探讨中原王朝如何经营西部边疆。1张安福认为汉代大宛之战不经意间促成戍边屯垦成为治理西域的千古之策,奠定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管辖西域的模式和大致领土范围。2张曙晖、王兴宇指出汉代治理西北边疆是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对西北治理的历史证据。3郑言午认为汉朝经营西域民族地区奠定了后世王朝治理西域的范式。4薛宗正考证出郭虔瓘历经唐代三朝,主边西陲,屡建功勋,最后血染沙场,对后世影响巨大。5针对唐高宗时期虽大力西域拓边,但不久渐趋衰退的情况,田海峰列举出诸因素。6王平、何源远勾勒出博克达山进入清朝官方祭祀体系的过程,反映出清朝统一西域之后,其官方祭祀体现了多元的特征。7王希隆、杨代成探讨了清顺康雍三朝对天山以南地方政权与地方势力政策,指出清朝招抚优遇哈密、吐鲁番土著势力政策的成功,对其后统一和维护新疆的安定局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8杨圣敏认为杨增新主政新疆17年的表现,不仅胜过其同时代的其他北洋军阀,也胜过了民国时期统治新疆的其他主政者。9高月以绥新公路为中心,强调1930年代虽国事窘迫,但国民政府试图通过交通勘探与建设加强对新疆的统合与治理。10冉笙祺认为民国初年新疆第二届省议会为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11 在行政管辖方面,李楠认为西汉是通过流、土两套体系来实现对西域的统治的。12张伯国探究了回疆章京群体,从而深化了清朝的西北边疆治理政策及多民族统一国家下因地制宜的治边实践的认识。13张莉探讨了军府制与札萨克之间的办事大臣—小伯克管理体系的形成及演变。14就清代遣疆的废员而言,方华玲认为择用废员以充“总办”,有利于清代新疆地方的行政运转15,并以林则徐等杰出人士流放边疆为例,指出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清代新疆办事乏人的困境,亦可通过废员们捐资帮办的形式,有效节约清朝治疆的财政支出。16易锐通过梳理清代新疆建省,指出这是疆土定位从藩部之区到国土要地,边防方针从藩属屏藩到设省固边,治边理念从因俗施治到一道通风。17高月梳理清朝的治疆理念,指出强化直接管辖,建立高效的治理体系是治理新疆的必由之路。..(1.1)此外,永莉娜选取图伯特任职领队大臣时的档案加以翻译注释,对具体问题加以说明。..(1.2) 在法制方面,锋晖指出处理“格绷额案”体现出吏治是乾隆帝治理新疆的重要内容,促使此后新疆社会安定局面五十多年。..(1.3)与之相反,孙文杰、宁燕认为乾隆年间处理“德风乌什哈达互讦案”导致清代新疆的吏治陷入了一个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之中。..(1.4)赵维玺指出左宗棠妥当处理了“吉尔洪额、金顺互控案”,保证了收复新疆的西征大军的顺利进行。..(1.5)白京兰、田庆锋探讨了清代新疆八旗绿营的司法职能,并归纳了其特点与变迁。..(1.6) 在边疆民族方面,王旭送探讨了在唐代,处密人、处月人何时、何因迁入西州(吐鲁番盆地)及迁入后的生活。..(1.7)张伯国认为以怀柔与德化为核心的归附人安置对清朝彻底解决准噶尔问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燕浏翔指出新疆达斡尔人的发展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过程。..(1.9)针对以往学者们误以为直至清代道光年间才认识到在新疆存在白山派与黑山派问题,聂红萍梳理清朝对白山派、黑山派的认知过程及政策变化,有助于重新评价清朝新疆政策。18潘海莉、王希隆认为特克斯沙毕纳尔是新疆卫拉特蒙古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在屯垦戍边方面为新疆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做出了贡献。19何永明、杨磊指出在民国初期,主政新疆的杨增新对蒙古族的政策因势而变,为阿尔泰地区纳入新疆管辖奠定了社会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0刘锦增基于新疆各地的乡土志,探讨了清末新疆回族人口及分布,移民特征,经济的地域差异,并总结出新疆回族人口特征。21赵海霞探讨了清代维吾尔族与汉族的交流与认知,且归纳出维汉交流更加深入,方式更加多样,双向互动性及历史延续性等四个特点。22 在与内地联系方面,周伟洲探寻源于西域的戎氏家族,由此展现出中古时期中原周边民族迁徙与融合的历史事实。23龙成松探讨了会稽康氏家族地望、族源、族属、文化网络及家学,指出作为活跃在唐朝前期的一支特殊地方氏族,会稽康氏源于中亚粟特胡人,是唐代文化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24郭胜利指出隋唐时期进入中原的西域人群在墓志家乘、家族结构观念、历史心境、现实反应及家族记忆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中原“华夏”认同。25成湘丽通过检索民国时期知识分子新疆游记,指出其中关于新疆的介绍,在内地民众之中进一步巩固新疆作为不可分割领土的坚定信念26,且认为不少游记作者将处理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视为新疆之最大难题,为后来共产党人执政新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扎实的学理基石。27李洁通过梳理民国时期游记,指出游历新疆人士,不仅直书各种危机,而且在行走中构思新疆未来发展规划,积极经营边疆且兼顾各民族利益,从而获取边疆各族认同,为今日边疆治理提供了经验。..(1.1) 在宗藩关系和域外关系方面,张婧通过佉卢文书,探讨了作为丝绸之路交通枢纽的西域古国鄯善国信差的职责。..(1.2)张文德指出明廷鼓励使臣往返于西北丝绸之路上,且授予官职,使明朝在西域地区树立了政治影响力,展现出明朝维护丝路畅通、安定的政治目的。..(1.3)郭文忠指出乾隆朝将左、右哈萨克部纳入藩属体系后,系统整合历史资源和盛世文化,由此在宫廷画作中展现出清朝承前启后的全新西域叙事与国家意象。..(1.4)针对学界以往普遍低估或甚至否定土尔扈特东归过程中哈萨克首领阿布赉所起积极作用的传统观点,郭文忠认为阿布赉以清朝忠诚藩属身份出现,并对清朝统治新疆和中亚地区产生重要影响。..(1.5)孙文杰指出阿桂任职新疆期间,因时制宜制定对哈萨克的政策,对清代新疆政局的稳固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1)徐建平指出中蒙西段边界的发展历经从习惯线到争议线再到法定线的变迁过程,而作为中蒙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成为决定政治分界走向的决定性因素。28袁剑探讨了近代中国人从西域到旧中亚再到新中亚的历史认知的变迁过程。更重要的是,位于欧亚大陆板块枢纽的中亚,在今天“一带一路”框架中所具有的重要地缘位置,使其再一次从海洋时代的不断边缘化中挣脱出来,再次回到了世界历史的中心舞台。29 经济史 经济史研究侧重于经济植物、钱币、公共事务、赈灾、贸易、生产等领域。 毕波探讨了古代于阗的一种棉织物——白氎,由此指出至晚到8世纪后期,棉花、棉布已经在于阗社会的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即于阗的棉花种植已经比较普遍,棉布纺织生产也已具备了一定规模。30齐小艳指出在唐代,撒马尔罕仿造中国币的铸造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和利益需求,是撒马尔罕承认唐朝宗主权的表现之一。31徐承炎通过《将军妣闰奴烽子钱》文书,力图揭示唐代后期安西社会风貌。32张伯国认为伯克报效虽促进了公共事务和节省了财政支出,但却加重了伯克阶层对普通民众的盘剥力,对清朝统治新疆产生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33赵毅指出清政府在新疆兴立和运营不同类型的义仓中,调动当地社会精英的阿奇木伯克与地方头目广泛地参与基层社会的治理,体现出清朝将新旧制度下的各种社会力量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的一种有益探索。34龙国仁指出在伊犁设立和运作官办布铺是清王朝为寻求西域经费自给所做出的一种努力,官办布铺所发挥的经济职能在政治和边防治安方面上也具有重要意义。35阿利亚·艾尼瓦尔全面梳理和统计了清末新疆蝗虫灾害的概况,指出清朝在新疆的蝗灾应对和救助过程中,充分发挥国家职能,有灾必救;并将中原救灾机制融入地方基层,形成有效的国家治理,在新疆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举措。36杨磊、孟楠探讨了民国时期从事与内地贸易的维吾尔商人,他们的商业活动增强了新疆与内地交流,削弱了列强对新疆的盘剥,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1.1)。姚勇、谷景英指出解放之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筹资金创建了7个共青团农场,在开荒造田、生产粮棉、兴修水利、安置内地人口、稳定边疆等方面做出了贡献。..(1.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