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 张荫曾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1909年即位,史称宣统帝。不过,他只当了不到三年皇帝,就逃亡到东北,当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他即位后也依皇清铸钱法,铸“宣统通宝”饯。奇怪的是:大清自顺治帝起,除中央宝源、宝泉局铸钱外,还设有地方铸钱局二十余处,在中央统一管理调度下铸钱。但到了宣统帝时,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军阀混战,地方割据,皇宇将倾,圣旨、诏书等近乎废纸。所以当时除在北京的宝泉局和宝云局铸有极少量的宣统通宝方孔钱外,远在新疆边远地区个别局也铸一些,其他就是广东的宝广局、福建宝福局、浙江宝浙局用机器冲压成型的机制币。所以大清从1644年入关称帝到末代皇帝溥仪1911年下台,二百多年中铸方孔钱最少的就是宣统,存世量当然也最少。 笔者收藏的这枚宝泉局铸的宣统通宝(见图),直径只有1.95厘米,重2.9克,较厚重,钱文“宣统通宝”四字直读,字口较深且清晰,背满文“宝泉”;正面穿孔与背后穿口呈四决状,且有星点。钱缘为半圆形,宽缘上还留有直线细纹。 此钱直径很小,在清钱中显得极不起眼,以致我起初将其放入垃圾钱之列。后来偶然参阅清代铸币资料,才知宣统方孔钱铸币十分稀少,属珍稀品。于是将其从垃圾钱中重新翻出,清洗之后才露出“庐山真面目”。此钱虽小但很厚重。将此钱和与之大小相仿的光绪小钱相比较,有三点特色:一、此钱重2.9克,而光绪钱只有2克;二是光绪小钱大都字口模糊、粘砂字缺,边缘穿孔不齐,而此钱小有大样,中规中矩,“宣统通宝”四字清晰,笔画整齐到位,包括背“宝泉”满文,即使与乾隆平钱相比也难分伯仲;三是从有关钱币资料上看,与该钱类似的钱存世稀见。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丁集)》中,列入著录的宣统通宝钱径与此相同的六品方孔钱,都注明为母钱、雕母。因此,将这枚宣统通宝视为样钱,是名符其实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