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山东滕州 葛海洋 据考古可知,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铜镜,出土于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中,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以齐家文化、商周铜镜为代表的初始期,以春秋战国铜镜为代表的流行期,以汉代铜镜为代表的鼎盛期,以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为代表的中衰期,以隋唐铜镜为代表的繁荣期和以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为代表的衰落期六个阶段。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唐代铜镜也随着大唐盛世的脚步迈向了中国铜镜铸造发展史的巅峰。 图1所示是一面月宫镜:直径12.5厘米,为对称八出葵花形,内切圆形,镜钮藏于树干中。铜镜通体呈银白色,质地精美。主纹桂树参天,叶片阔大,郁郁葱葱的桂树跃然于眼前。左饰嫦娥腾空飞舞,人物刻画精细,将嫦娥徐徐飞天,衣襟随风而飘的姿态刻画得恰到好处。右为玉兔杵臼捣药,造型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树下饰一跳跃的蟾蜍。整个画面,相互呼应,形象生动,动中寓静,静中含动,情趣盎然。 月宫镜属于盛唐时期人物故事镜中的典型品种,其精良的铸造工艺、充满活力的造型、纹饰风格均折射出唐代太平盛世的光芒,盛唐气象溢于镜表。唐代制镜工艺精湛,所制之镜有“光照似明月”的效果。大家闺秀执镜照容。开匣见明月,持照如嫦娥,将故事与艺术融为一体。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和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们从唐代月宫镜上意识到月亮以及月宫传说,借以认识历史,传承文明。正如李白有诗云:“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图2所示为瑞兽葡萄镜:直径14.2厘米,圆形,伏兽钮。镜背分内外两区。内区五瑞兽同向攀援葡萄枝蔓,瑞兽形态多作匍匐状,与瑞兽镜中似虎似豹的瑞兽相似。外区较宽,叶瓣及葡萄错综交缠,其间有展翅的三只禽鸟与栖立的三只禽鸟。叠云纹缘。 该镜保存完好,铸工精细,构图完美,纹饰清晰,瑞兽禽鸟生动活泼。枝条柔长,花叶舒展,果实丰硕,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镜体较厚实,显得很沉重、很富实。这面唐镜无论铸工、铸造均可视为盛唐铜镜的经典之作。 瑞兽葡萄镜出现于初唐(公元6世纪晚期至7世纪晚期),流行于盛唐,即从唐高宗到唐德宗时期(公元7世纪晚期至8世纪晚期)。这个时期的铜镜大量采用瑞兽、凤凰、鸳鸯、花鸟、鸾凤、葡萄等纹饰。瑞兽葡萄镜是唐代最具特色的新镜类,从史籍来看,葡萄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国引种成功的,当时的丝织物上就出现了葡萄花纹。唐代瑞兽葡萄镜的出现表明了当时已大量种植葡萄并盛行以其作为饰纹,手工艺匠人把汉代铜镜流行的瑞兽纹饰与葡萄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了传统的规矩格局,创造出了活泼、开放、富于变化和具有神秘色彩的装饰图案,从而揭开了唐代铜镜以花鸟为主题纹饰的序幕。 唐代铜镜摆脱了汉式镜的拘谨板滞,侧重于自由写实,其图纹从汉代铜镜的繁杂、拘谨、呆板,变得简练、流畅和清新,制作工艺也极为精细,既有艺术的魅力,又有与现实生活的和谐统一。特别是铸造工艺上,高浮雕技法和特种工艺的运用,超越了历代铜镜的制作技术,成就了中国铜镜发展史上无法企及的高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