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社会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20-04-22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 吴咏梅 玉万 参加讨论

    【摘要】社会组织因其灵活性、专业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失灵。在西双版纳州委和州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最近几年西双版纳州涌现出了一些社会组织,它们在帮扶弱势群体、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等领域贡献着力量。然而,社会组织支持系统尚未成熟、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行政化浓郁、社会认同感偏低等问题也限制了其能力的发挥。为此,相应地完善社会组织支持系统、加强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社会认同等是今后西双版纳州社会组织应走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组织; 社会治理; 作用; 政府
    【作者简介】吴咏梅,云南西双版纳人,博士,云南农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社会治理和社会政策研究;通信作者: 玉万叫,云南西双版纳人,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社会治理和社会组织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要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实现有效有序地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社会组织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特性,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重要一极。
    一、社会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必要性
    全能型政府的局限性凸显,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已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边疆民族地区独特的治理需求,以及社会组织所具有的民间性、公益性、专业性等特征,使社会组织成为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主体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 边疆民族地区利益诉求的多样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也从传统的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转变,社会形态的变化,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也改变了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看法。在政治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开发开放力度加大,边境地区各民族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他们的诉求也从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从传统的经济权利逐步转向政治权利”; 受不同区域以及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边疆民族地区与沿海和内地省份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贫富差异也越来越大,边疆民族同胞对经济的发展呼声愈响; 在社会领域,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等各个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亦不能满足各民族的更高的需求; 在文化方面,新媒体带来文化的多元化以及快速性发展,边疆各民族对本民族文化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些给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需政府的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组织涵盖扶贫、教育、医疗、环保、文化、养老、劳动就业甚至维权等多个领域,能协助政府部门在相应领域开展工作; 此外,社会组织因专业性、灵活性、民间性等组织特点和人员优势,能与政府联合携手处理社会领域的诸多事件。
    (二) 边疆民族地区公共需求的多元化
    边疆民族地区公共需求的多元化,归根结底是因为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影响个体、群体、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对社会事务的不同需求。在为不同民族提供服务时,应根据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来开展。社会组织注重人在情境中,提供服务时多以“多元文化”为理论基础,着重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且社会组织专业性、灵活性的特点,能以专业的方法快速灵活满足不同民族群体的公共需求。
    另一方面,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结合的特点,民族性表现为由各民族同胞组成社会组织成员,本民族成员熟悉本民族文化传统,易于“从本族视角去界定问题及需求,这样的服务方式和服务结果是民族成员所需要和认可的,符合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易满足不同民族的公共需求。地域性表现在民族地区社会组织成员大多数来自于该地区,成员熟悉了解当地的情况,并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社区,能敏锐地发现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不同的公共需求,并以带有人文关怀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和提供服务。
    (三) 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有限性
    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有限性主要体现在社会治理成本高昂、社会治理财政投入短缺以及信息不对称三个方面。边疆民族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且居住分散,民族多样,社会治理成本增加,且社会治理财政投入短缺。这些问题限制了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而言,“基层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尤为重要,它决定着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关系的稳定和长远发展”。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治理力量之一,能以第三方的角色参与至社会治理中以克服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财政短缺的问题,这决定了边疆民族地区亟需社会治理创新,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吸收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
    幅员辽阔且居民居住分散,致使边疆民族地区的政府很难收集到民情民意,特别是多民族多语言增加信息收集的难度以及降低信息的有效性。然而成员多来自民间的社会组织与群众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组织公益性和利他性的特点决定了是老百姓利益诉求和情绪疏通的场所,这些特性能快速有效广泛地收集民情民意。且社会组织自下而上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恰好弥补了政府因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而遗漏底层民众声音的缺陷。
    二、社会组织在西双版纳州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西双版纳州”)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与老挝、缅甸接壤,其96%的土地为山地,少数民族人口占70%,是典型的边疆多民族地区。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截至2017年6月,全州已登记社会组织全州共有社会组织473家,其中:社会团体361家、民办非企业110家、基金会2家。社会组织在西双版纳州社会治理中逐渐发挥应有的的功能与作用。
    (一) 帮扶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的分配上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在近期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 较之于汉族,在一定意义上,我国的少数民族确实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而那些少数民族当中的妇女、儿童、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就属于弱势中的弱势。西双版纳当地逐渐成长起一批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组织,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某法律咨询服务中心,该中心致力于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特别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权益。该组织的服务以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为主,除此之外还涉及妇女能力建设、毒品预防、法律法规宣传、医疗卫生救助等。该组织确实为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儿童权益提供了支持和保障。西双版纳州的红丝带家园作为保护艾滋病患者权益而成立的社会组织,该组织通过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物质和心理支持。此外,一些商会比如河南商会、福建商会、浙江商会等社会组织每年都会自发地为当地的贫困学生提供资金支持等。
    (二) 保护生态环境
    西双版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该地区的发展思路中,生态立州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社会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目前在西双版纳实施服务的环保类社会组织主要包括三类: 境外环保组织,如社区伙伴等; 国内环保组织,如云南省绿色发展基金会等;本土环保组织,如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作为一支区别于政府与企业的力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已有能力承担起了一些环保任务和功能。比如,社会组织社区伙伴就曾经与云南绿色发展基金会结成伙伴关系,在章朗村小组利用布朗族的生态文化开展服务活动,为当地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他们还倡导和推广生态经济,通过技术培训、参观考察、能力建设等方式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致力于资助和开展与热带雨林保护相关的各类公益活动和项目。成立自今实施了许多生态保护项目,包括野生亚洲象食物园基地建设项目、国道214线公路沿线造林建设项目、山桂花繁育种植示范项目,布龙保护区周边村寨生态建设项目,为实现西双版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为了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更为久远的生命力,西双版纳州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的工作当中,比如傣学研究会、西双版纳哈尼族学会、西双版纳布朗族研究会、基诺族学会等。这些社会组织基本都是由本土的少数民族政治精英、公益人士、文化名流以及普通民众组成。这些社会组织成员凭借其所具有的“族缘”优势以及对本民族的热爱之情,以社会组织为媒介,为民族文化的恢复和传承不遗余力。比如,勐腊县哈尼族学会通过多种路径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包括搜集整理传统文化资料,哈尼族谱系; 恢复传统节庆、活动及仪式,“耶苦阿培”“嘎汤帕”“俄托”“东吧嚓”广场文化,婚俗,葬礼等; 挖掘和培育民间艺人,学会在村寨建立由县哈尼族学会- 松沙曼麻- 村民小组+ 唨玛(阿卡村寨管理者) + 学会小组组成的三级组织机构,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搭建了平台。此外,一些老年协会所属的社区歌舞队,其日常文化活动也以弘扬西双版纳传统歌舞为主,这也进一步助推了传统文化的恢复和传承。
    (四) 扶贫救助服务
    社会组织公益性、利他性,善于动员社会力量、分配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服务等特点和功能决定了社会组织可以弥补扶贫领域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西双版纳州一些社会组织在扶贫救助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呈现“注重物质捐助”到“重视建档立卡户能力的提升”以及“提高社区主观能动性”等扶贫特点。西双版纳州某非公募基金会以其强大的资源为背景,积极参与西双版纳州扶贫工作,并挂靠某村寨与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扶贫工作,先后向村民捐赠液化气灶具131套及部分液化气,价值20余万元;捐资8万余元帮助村民铺设自来水管工程3km,捐资18万元帮扶建档立卡的某特困户建盖房屋及购买家具等。某商会重视建档立卡户能力的提升工作。该商会在商会党组织内部成立“爱心基金”,专门用以帮助贫困的学生以及开展扶贫工作,带动党员会员的慈善心,“党务文化带动慈善发展”,而最终是以“党务小事带动商会大事”。西双版纳州某助贫中心以某贫困村寨为个案,通过“设计了主导型产业、辅助型产业、基础型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及一些活动的设立提高了村民的主动性,自下而上的方式成立“河边村发展工作对”和“河边青年创业小组”,以互助的形式,带动和帮助村民一起发展生产、创业脱贫,带动了整个社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村寨的社会资本,走出一条政府与社会组织相互协作的扶贫之路。
    (五) 化解社会矛盾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社会问题激化,表现为“社会紧张、社会离散、社会认同低、社会信任差”四个维度。西双版纳集边疆、山区、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为一体,若不及时处理社会矛盾,则易酝酿成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恰好解决社会矛盾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功能之一。西双版纳现存社会组织在化解边疆社会矛盾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力量,西双版纳州妇女在行动,许多村寨纷纷成立“巾帼志愿队”“女子规劝队”等具有志愿性、互助性、民间性的群众组织。其中景哈乡曼么村“女子规劝队”因其出色的成绩在西双版纳享有一定的声誉。该规劝队通过网络化服务管理,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开展看望贫困儿童、调解村寨内部的矛盾、把吸毒人员纳入网络化服务管理等活动,为平安景哈、和谐西双版纳贡献自身力量。重庆商会、河南商会等以本商会为原点,着力解决会员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潜在冲突,防患于未然,例如化解因香蕉承包地本会员企业与政府以及村民之间的矛盾等。某咨询服务中心集心理、法律、社区支持三位一体的服务,注重使用专业的个案、小组、社区等社会工作方法为需要的人提供服务,注重利用积极正向的方法,着重社区互助力的重建,家庭凝聚力的再建,以及个人社会资本的重构。例如,该中心曾经介入勐腊县一严重且公安部门无能为力的家暴个案,陪伴遭受家暴的妻子和孩子,并为常施暴且有酒瘾的丈夫戒酒。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