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历史考据 >

《明孝宗实录》编纂思想探析(2)

http://www.newdu.com 2020-04-27 《史学史研究》2020年第 时培磊 程彩萍 参加讨论

    二、帝王之鉴与以史资治
    从统治者角度出发,《明实录》的编纂重在记录先王事迹以供后世君主借鉴,包括先王用人、理政等各方面。《明孝宗实录》中不乏经济制度、经济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如屯田制度,盐法、钞法、钱法、漕运之法的变革,田赋、徭役政策等,这体现了实录编纂中的经世致用史学思想。此外,武宗朝君臣在修纂《明孝宗实录》时,将孝宗治国理政之道记载得特别详细,以此体现孝宗的丰功伟绩,这也为后来史籍记载“弘治中兴”局面奠定了史料基础。
    既然要提供借鉴,则先王政绩必须突出,武宗在《孝宗敬皇帝实录序》中言:“庄诵累朝实录,而知祖宗列圣神功圣德之大矣。”描述孝宗“事天法祖,以纲常为治,用人行政,御世理民之道,罔不具尽,是以人安物阜,海宇晏然。”李东阳在《进实录表》中则列举孝宗在礼仪、用人、恤民、经筵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礼隆郊庙,尤严祧袷之仪,养极宫闱,每谨晨昏之节。爱人材,不轻于废弃,恤民情,恒切于咨询,讲筵勤经史之功,苑圃绝游猎之好。”《明孝宗实录》编纂人员塑造孝宗形象有明显的美化倾向,其目的正是为了给继位的明武宗提供帝王模范。这突出体现在对孝宗处理政务方面的记载上。
    一是突出孝宗虚怀纳谏,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明孝宗实录》记载了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总结孝宗大开言路之事:“仰惟陛下即位之初大开言路,先朝言事之臣如汪奎、萧显、徐镛等次第叙迁,如林俊者特加超擢,天下之人歌颂圣德皆以为尧舜复出。”弘治六年(1493)九月,明孝宗令四川光相寺番僧领占竹赴北京大慈恩寺居住,遭到礼部及言官的强烈反对。《明孝宗实录》记载礼部尚书倪岳等言:“幸门一开,夤缘效尤,不可杜塞,则于皇上初政之清明不无亏损,伏望暂寝新命,免令行取。”最终孝宗听取了众臣建议,收回成命:“工科给事中柴昇复上疏,极论其蠹政惑世之害,乞正其罪以雪众愤。既而科道等官论列不已。上曰:‘领占竹妄诞欺罔,夤缘来京,其罢行取之命。’”
    此外,《明孝宗实录》还收录了很多劝谏孝宗开言路的奏疏,如马文升所奏得到了孝宗的认可:“礼部覆奏吏部尚书马文升所言开言路以防壅蔽事…… ‘请自今凡科道官及内外诸司所上章疏,留神省览,有关治体者即赐施行,事未有当及言或过激者曲赐优容,其因言事谪降外任者,许推举升用,庶下情通、人心悦,而奸邪知所警畏’。从之”当然,弘治一朝并未彻底消除因言获罪的现象,大臣们为加罪的言官求情之词也被《明孝宗实录》如实收录。如侍讲学士李东阳、吏科都给事中张九功、礼科都给事中林元甫、巡抚张琳、巡按郑惟桓等请求给彭程、任仪复职的奏疏皆被收录,虽然这些情况相对于孝宗纳谏如流来讲微不足道,这也体现了《明孝宗实录》没有因美化孝宗而违背据实直录的原则。总体上看,孝宗留给后人的印象是善于纳谏的,而且士风敢言:“我孝宗敬皇帝临御十有八年,养成忠正直谅之风,士大夫不以言为讳,以不酬所言为耻。”
    二是突出孝宗善于用人,爱惜人材,出现了人才济济的局面。如刘健、谢迁、李东阳、刘大夏、戴珊、马文升、王恕等,在孝宗朝都得到了重用,可谓“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佞幸之门。”《明孝宗实录》详细记载了众臣任命升迁的过程,如“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丁忧服阕,升左春坊左庶子,仍兼侍讲学士,以前侍东宫讲读恩也。”又内阁大学士徐溥等奏:“今惟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文学优赡,兼且历任年深,乞量升一职,令在内阁专管诰敕。”得旨:“李东阳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专管诰敕。”另外,孝宗每次婉拒王恕、马文升等重臣辞任的批复也被收录。如卷十记载:“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恕两疏乞致仕……上曰:‘卿职铨衡,方隆委任,毋为过虑,遽欲退休,所辞不允。’”卷九十七记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马文升乞致仕,上曰:‘卿累朝旧臣,方切委任,宜尽心职务,岂可引年求退,所辞不允。’”卷一百七十三记载:“总督两广军务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大夏乞致仕,上曰:‘刘大夏才望老诚,特兹简用,宜尽心职业以副委任,所辞不允。’”嘉靖时期大学士费宏曾担任《明武宗实录》的编纂官,得以阅览《明孝宗实录》,从中了解到孝宗任用贤臣的诸多事迹,其赞扬孝宗朝人才之盛道:“孝宗敬皇帝临御十有八年,敬天法祖,任贤使能,中国乂安,四海宾服。其继体守成治化之美,上嫓圣祖,驾車夫帝王,一时辅臣则有若太师晦庵刘文靖公、西涯李文正公、太傅木斋谢文正公。”
    三是突出孝宗勤于政务,励精图治。明孝宗的勤政主要集中于其即位初期的新政,以及在位后期的频繁接见大臣。孝宗新政在于大刀阔斧地革除成化弊政,裁汰佞幸,遣散僧徒,澄清吏治,停止地方贡献等,这些举动在《明孝宗实录》中皆有记载。实录载大臣所言:“皇上登极之初任耆旧、斥凶邪、屏玩好、抑贡献、止买办、节浮费、禁传奉、黜异端,天下莫不鼓舞相庆。”明孝宗在位初年还减省个人娱乐以及嗜好,勤于阅读史书。《明孝宗实录》记载其曾经退还藩王所贡献的猎鹰,并致书与王,表达了自己勤政务学的决心:“朕以凉德嗣承大统,深惟祖宗创业之难,夙夜忧勤,惟恐弗堪负荷……海青为物,不过以供田猎之用,朕万几之暇,惟留心经史,讲求政治,盘游田猎何敢经意?”
    弘治十年以后,尤其是十七年这一年明孝宗恢复了被宪宗中断的召对,视朝之余频繁召见大臣,商讨政事,甚至当面批阅奏章。《明孝宗实录》将孝宗接见大臣的详细情形大多记载下来,大段记述者至少有12条。这些记载正是针对武宗朝初期出现的诸多殆政现象而发,希望武宗以孝宗为榜样,勤于接见大臣,远离宫廷宦官。如弘治十七年(1504)三月,孝宗召见刘健等大学士商议英宗钱皇后与孝宗周太后陵庙事宜,《明孝宗实录》在记载该事的结尾处赞叹道:“明习国事、洞察义理,惓惓以宗庙纲常为己任,有非臣下所能涯涘矣。”该处赞颂了孝宗召见大臣时表现出的执政能力和责任心。明孝宗正励精图治之时,却溘然长逝,令大臣无比悲痛。“上在位久,益明习国事,亹亹数百言动中节会,有不能悉记者。议事之召讫于是日,不阅月而大渐之命至矣,呜呼痛哉!”《明孝宗实录》的记载渗透出希望武宗能继承孝宗之精神,常召贤臣,勤政爱民。
    嘉靖以后,随着《明孝宗实录》传向民间,孝宗事迹更广为传播,其圣君的形象随之放大,刘若愚曾称孝宗为“中兴圣帝”,孝宗皇帝成为了明代帝王虚怀纳谏、宽厚爱民的表率。王世贞以“法祖宗”为名详细陈述了孝宗皇帝的德政:“臣窃惟我祖宗功莫盛于太祖高皇帝,德莫盛于孝宗敬皇帝……孝宗皇帝承列圣之贻范而丕显之,深仁厚泽,沦浃民志,迨于今过一甲子,而讴谣之不衰。臣不佞请举其一二以告,孝宗皇帝简素恬穆,后宫无偏私声艳之宠;节俭敦谨,后乘无狗马趫肥之嗜。御极十八年贡献裁损殆尽,行幸稀简,昧爽视朝,退御经筵,咨询治道,暇召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尚书刘大夏、都御史戴珊等,相与讲析政要,较求画一,以故圣聪日启,万机益练。”陈仁锡在天启六年(1626)的日讲中提到孝宗皇帝的认真负责:“孝宗敬皇帝日御讲筵,询政事字字商榷。”以上对孝宗皇帝的赞誉,以及对其具体事迹的描述主要来源于《明孝宗实录》的记载。
    《明孝宗实录》除了为武宗树立帝王楷模以外,还有一些具体的理政措施供武宗及后来其他皇帝借鉴,成为皇帝处理政务需遵循的各种规范,包括各种“例”“令”以及奏疏的批复、颁布的诏令等内容。例如孝宗有关奏疏处理时间的规定,成为其后各朝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参照。陈仁锡曾劝谏明熹宗:“(孝宗敬皇帝)凡天下奏事,有旨令看详者限三日,令即看详者限二日,他司行查不过十日,重大事情量宽五日,一时诸臣皆能竭力賛襄。伏望皇上申饬中外臣工,不求安饱各做实事,方不负祖宗明训。”余继登认为这是孝宗勤政的表现:“孝庙励精政事,恐诸司题覆耽延,特谕六部都察院,凡天下奏事,有旨令即看详以闻者覆奏无过二日,看详以闻者无过三日,事干他司须行查者无过十日,遇有军机重务及重大事情宽五日。”考察该规定的记载,源于《明孝宗实录》中:“先是上谕六部都察院,凡天下奏事,有旨令即看详以闻者覆奏毋过二日,看详以闻者毋过三日,若事干他司须行查者亦不过十日。至是兵部以议奏‘军机重务,恐覆奏期速或有乖误,请赐宽假’。命诸覆奏日期遇有重大事情各宽五日,余仍旧。”以上都体现了《明孝宗实录》纂修中的垂训后世的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