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吴象英等译,梁赤民审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489~495页。 ②梅雪芹:《从环境史角度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1期。 ③陆伟芳、余大庆:《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④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启蒙编译所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第2、207页。 ⑤任其怿、吕佳:《从住房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看近代英国的城市治理》,《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4期。 ⑥唐子来:《英国城市规划核心法的历史演进过程》,《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1期。 ⑦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史学月刊》2006年第10期。 ⑧齐骥、滕海键:《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环境问题》,《辽宁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⑨Peter Brimblecombe,The Big Smoke:A History of Air Pollution in London since Medieval Times,London:Methuen,1987;"London Air Pollution",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77;"Nineteenth centuryblack Scottish Showers",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86. ⑩Peter Coates,Nature:Western Attitudes since Ancient Times,Polity Press,1998. (11)Stephen Mosley,The Chimney of the World:A History of Smoke Pollution in Victorian and Edwardian Manchester,Cambridge:White Horse Press,2001.此处及以上两注参见包茂宏《英国的环境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2辑。 (12)Raymond Williams,"Ideas of Nature",Problems of Materialism and Culture:Selected Essays,London:Verso,1980,pp.67-85.转引自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第207页。 (13)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城市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14)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环境观念及其影响》,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0。 (15)陆伟芳:《中产阶级与近代英国城市郊区扩展》,《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4期。 (16)赵虹、田志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从实际工资的角度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宋严萍:《英国工业化早期的苦难与牺牲》,《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5期。 (17)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对污染和禁忌观念的分析》,黄剑波等译,商务印书馆,2018,第10~11页。 (18)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对污染和禁忌观念的分析》,第3、9、33~35、166~167、14页。 (19)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对污染和禁忌观念的分析》,第4页,代译序第19页。 (20)刘宏涛、潘建雷:《“污秽”与道德秩序——评玛丽·道格拉斯的〈洁净与危险〉》,《社会》2012年第4期。 (21)Mark Jenner,Early Modern English Conceptions of "Cleanliness" and "Dirt" in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f London,c.1530-c.1700,University of Oxford,1991.该作品同样关注英国伦敦环境史上的“洁净与危险”,但是视野集中于16~18世纪。 (22)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第3、207、6页。 (23)Tony Wrigley,"Opening Pandora's Box:A New Look a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2011.7,http://www.valuewalk.com/2011/07/voxeu-opening-pandoras-box-industrial-revolution/. (24)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第242页。 (25)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第18~20页。 (26)John Charles Atkinson,Change of Air:Fallacies Regarding It,London:John Olliver,1848,p.26. (27)"The Opening of the Smoke Abatement Exhibition at South Kensington",Sanitary Record,15 Dec.1881,227-260,p.224. (28)"A LondonFog",Leisure Hour,p.774. (29)Edward Headlam Greenhow,On the Study of Epidemic Disease,as Illustrated by the Pestilences of London,London:T.Richards,1858,p.18.本页英文注释转引自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第17~19页。 (30)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第7页。 (31)洛伊斯·N.玛格纳:《医学史》,刘学礼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第463~466页。 (32)参见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第六章“退化和优生学”,第74~88页。 (33)彼得·索尔谢姆称“酸雨是化学家罗伯特·安古斯·史密斯(Robert Angus Smith,1871~1884)于19世纪50年代发现的”,似有误。见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第7页。 (34)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城市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35)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36)陆伟芳:《19世纪英国人对伦敦烟雾的认知与态度探析》,《世界历史》2016年第5期。 (37)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第236页。 (38)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人民出版社,1956,第98~99页。 (39)Walwin James,English Urban Life 1776-1851,London:Hutchinson,1984,p.129.转引自陆伟芳、余大庆《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7月。 (40)Parliamentary Papers 1849 ⅩⅩⅣ,Midwinter,E.C.Victorian Social Reform.London,1986,p.83.转引自梅雪芹《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41)洛伊斯·N.玛格纳:《医学史》,第463~465页。 (42)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对污染和禁忌观念的分析》,第18、123页。 (43)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殷陆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第5~9页。 (44)《发明污染》一书第五章“污染与文明”叙述了很多时人对不同阶层的环境状况的观察。参见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第7、47~73页。 (45)洛伊斯·N.玛格纳:《医学史》,第464~465页。 (46)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人民出版社,1956,第138~139、212、170、140页。 (47)Lancet,15 Dec.1883,1050.转引自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第60~61页。 (48)约翰·里德:《城市的故事》,郝笑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第274~275页。 (49)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第474~478页。 (50)The Economist,31 December,1999,p.32.转引自约翰·里德《城市的故事》,第278页。 (51)Carter Harold and Lewis C.Roy.,An Urban Geography of England and Wal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London:Edward Arnold,1990,p.202.此处参考陆伟芳、余大庆《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52)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第486~487页。 (53)William Morris,Art and Socialism,2nd ed,London:Leek Bijou Reprint,1884,p.21.转引自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第61页。 (54)Walwin James,English Urban Life 1776-1851,London:Hutchinson,1984,p.129.此处参考陆伟芳、余大庆《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55)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对污染和禁忌观念的分析》,第5~6页。 (56)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第467~468页。 (57)梅雪芹:《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58)齐骥、滕海键:《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环境问题》,《辽宁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59)Timothy Nourse,Campania Foelix,New York:Garland,1982,pp.15-16. (60)K.Thomas,Man and the Natural World:Changing Attitudes in England 1500-1800,London:Allen Lane,1983,p.43.转引自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61)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第173~174、162页。 (62)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63)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第49页。 (64)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第469页。 (65)阎照祥:《英国贵族史》,人民出版社,2000,第274~277页。 (66)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第二版),梅俊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第86页。 (67)当然也有爱尔兰移民进入,但不是主要因素,1851年只占英格兰总人口的4%左右。见傅新球《工业革命时期英格兰的婚姻变化与人口增长》,钱乘旦、高岱主编《英国史新探——工业革命的新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第191~210页。依笔者拙见,爱尔兰移民或也可归为广义上的“乡村务工者”。 (68)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第二版),第86页。 (69)Jhon Edward Morgan,The Danger of Deterioration of Race from the Too Rapid Increase of Great Cities,London:Longmans,Green and Co.,1866,p.5.转引自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第85页。 (70)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第461页。 (71)详见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第六章“退化和优生学”,第74~88页。 (72)胡宗泽:《洁净、肮脏与社会秩序——读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民俗研究》1998年第1期。 (73)阎照祥:《英国贵族史》,第198页。 (74)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第478页。 (75)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第261页。 (76)屈勒味林:《英国史》,钱端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第720~722页。 (77)http://www.victorianweb.org/history/chad1.html. (78)W.R.E.Cole,"Somke Abatement",Transactions of Sanitary Institute of Great Britain 5,1883,pp.335-345.转引自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第85页。 (79)Carter Harold and Lewis C.Roy,An Urban Geography of England and Wal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London:Edward Arnold,1990,p.119.参见陆伟芳、余大庆《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80)约翰·里德:《城市的故事》,第279~280页。 (81)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修订版),王旭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第168~169页。 (82)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第642~659页。 (83)西里尔·E.布莱克主编《比较现代化》,杨豫、陈祖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译者前言第20页。 (84)艾森斯塔德:《历史传统、现代化和发展》,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三联书店,2002,第363页。 (85)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殷陆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第8~9页。 (86)西里尔·E.布莱克主编《比较现代化》,译者前言第7页。 (87)林被甸、董正华:《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历史研究》1998年第5期。 (88)程美东:《现代化之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4~5页。 (89)郇庆治、马丁·耶内克:《生态现代化理论:回顾与展望》,《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 (90)列维:《现代化与社会结构》,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第102~108页。 (91)列维:《现代化的社会模式(结构)和问题》,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第115~116页。 (92)塞缪尔·P.亨廷顿:《导致变化的变化:现代化,发展和政治》,西里尔·E.布莱克主编《比较现代化》,第43~44页。 (93)艾森斯塔德:《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第164~183页。 (94)帕森斯:《模式变迁与社会系统的结构分析》,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第62~85页。 (95)比如,伯明翰的市政改革伴随着多重利益集团的纷争。参见约翰·里德《城市的故事》,第280~281页。 (96)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对污染和禁忌观念的分析》,第14~15页。 (97)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对污染和禁忌观念的分析》,第3~9页。 (98)Mark Jenner,Early Modern English Conceptions of "Cleanliness" and "Dirt" in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f London,c.1530-c.1700,University of Oxford,1991. (99)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第2~4页。 (100)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第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