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乾隆朝满文档案中的雅克萨与尼布楚(2020年第28期)

http://www.newdu.com 2021-04-01 中华文史网 韩晓梅 参加讨论

    在清代历史中,若提到雅克萨与尼布楚,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两次雅克萨之战,以及两年后即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为抵抗沙俄对黑龙江流域大片中国领土和人民的侵略,中国军民在历时四年的两次雅克萨之战中,打败沙俄侵略者,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随后中俄两国就边界问题展开多次激烈谈判,最终在尼布楚城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等的外交条约——《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持了中俄东段边界百余年的和平。
    “尼布楚条约”规定,准许持有护照路票的中俄商人往来边界,进行商贸交易。自此,形成了莫斯科—尼布楚—齐齐哈尔—北京的中俄贸易路线。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中俄恰克图界约》,开放位于中北部地区的恰克图作为中俄贸易之所。相较位于东北地区的尼布楚,恰克图更为接近北京,地理交通条件便利,逐渐取代了尼布楚的优势地位。乾隆朝中后期,由于俄罗斯人违背界约,屡次越界抢劫,引发清朝政府不满,乾隆帝曾先后三次关闭恰克图贸易。乾隆五十七年(1792),俄方迫于商贸利益,接受了清朝政府的要求,与中方达成协议,签订《恰克图开市条约》。该条约维护了中俄边界安定和商贸秩序,促进了中俄贸易的发展。
    《恰克图开市条约》将中俄边界及贸易问题摆在了乾隆帝的面前。在经过康雍两朝的太平盛世后,乾隆帝对于中俄边界问题中最早涉及的两城——雅克萨和尼布楚究竟有着怎样的认识?因缺少史料,学界对此问题甚少涉及。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乾隆朝满文档案中,有数件满文档案对此问题有详细记录。
    一、乾隆帝寄谕询问雅克萨与尼布楚归属情况
    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到乾隆五十七年,已有103年的历史,故乾隆帝对位于中俄东段边界的雅克萨与尼布楚城的归属状况不甚明了。于是,在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帝命大臣寄谕黑龙江将军明亮,令其查明雅克萨和尼布楚两城现今的归属情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寄信档(清代军机处专门抄录皇帝满文上谕的档簿,所载内容皆是清朝皇帝处理国家政务时密不宜宣的命令和指示)记载:
    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诚谋英勇公(阿桂)、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忠襄伯(和珅)字寄黑龙江将军。乾隆五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奉上谕:康熙朝时,为攻取雅克萨、尼布楚城,与俄罗斯交战数年,收取该两城矣。但今此两城是否归黑龙江所辖?若归黑龙江所辖,则何人管理,何人驻扎之处,著寄谕该将军等,以不使俄罗斯察觉,悄然查明,乘便具奏。切勿声张。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从上件满文档案可以看出,乾隆帝对于雅克萨与尼布楚两城的归属、管辖和驻守等情况并不了解。明亮接到军机处寄信后,即刻访寻雅克萨与尼布楚城源流,并将查得结果上奏了乾隆帝。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奏折记载:
    奴才明亮谨奏,为奏闻详查雅克萨尼布楚城源流事。……奴才明亮到任后,详查旧档。因康熙朝档册全无,尼布楚、雅克萨城源流如何确定,奴才已密寄黑龙江副都统额勒登布。其暗中查得,雅克萨城距黑龙江西北一千零八十里,惟蛮荒无人之地。尼布楚城源流如何确定,彼处旧档亦全无,额勒登布寻访彼处船户旧藏奏折抄件查得,康熙二十八年,议政大臣索额图、将军萨布素等与俄罗斯使臣鄂库尔尼等会议,雅克萨城归我所属。雅克萨所住俄罗斯人等,俱令撤回伊等察罕汗地方。尼布楚城仍属俄罗斯,议奏为确定分界等情。额勒登布寻得抄文,将其送至奴才处详看。议定雅克萨、尼布楚城边界,尚且明确,遂依船户藏得康熙二十八年议政大臣索额图等所奏文书抄件,抄文恭呈御阅,为此谨具奏闻。乾隆五十八年二月十三日奉朱批:知道了。钦此。
    从此件满文档案中可看出,因年代久远,有关康熙朝记录雅克萨与尼布楚情况的档案在黑龙江已找不到,明亮只能命黑龙江副都统额勒登布派人暗中寻访。通过派人探查确定了雅克萨城的具体位置,明确了雅克萨城归我国管辖,尼布楚城划归俄罗斯境内,同时明亮将抄得康熙二十八年议政大臣索额图等所奏文书呈与乾隆帝御览。乾隆帝在收到明亮的奏折后,朱批“知道了”。至此,乾隆帝终于了解了雅克萨与尼布楚的归属情况。
    二、乾隆帝寄谕询问有无在雅克萨城设卡巡查
    在知晓雅克萨城归我所属后,乾隆帝对于雅克萨城的情况很是关心。收到明亮查奏雅克萨尼布楚源流折后,又命大臣两次寄信明亮,令其奏报雅克萨城的情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寄信档记载:
    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诚谋英勇公、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忠襄伯字寄黑龙江将军等。乾隆五十八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明亮将尼布楚城、雅克萨城原委查奏前来。索额图与俄罗斯使臣议后具奏,雅克萨城归我所属,雅克萨所住俄罗斯人等,俱令撤回伊等察罕汗地方,尼布楚城仍属俄罗斯。今雅克萨地方有无我方之人驻守,是否设卡之处,著寄信明亮查明,乘便奏闻。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从此件满文寄信中可以看出,乾隆帝对于归我所属之雅克萨城的驻防与设卡情况最为关心,询问明亮雅克萨城有无我方之人驻守,是否设有卡伦巡查。
    军机处发出此封寄信后,收到了明亮关于雅克萨城驻防与设卡情况的奏折。虽然此件档案原件并未得以存留,但在另一封寄信中,留存了关于雅克萨城巡查与驻守情况的信息。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寄信档记载:
    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忠襄伯字寄黑龙江将军。乾隆五十八年五月十六日奉上谕:据明亮等奏,雅克萨城在黑龙江西北,每年往查交界之格尔比齐河时顺路巡查,尚毋庸另行设卡驻兵等语。雅克萨城距黑龙江西北一千余里,多山峰、森林、河流,俄罗斯等甚难渗入。今我方若猝然增设卡伦防范,反使俄罗斯疑心,亦难预料。将此寄信明亮等,巡查雅克萨一事,仍照旧办理,毋须另设卡伦。以不令俄罗斯疑虑无事为好。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从此件满文寄信中可以看出,在每年巡查中俄边界格尔毕齐河时,明亮会派人顺便巡查雅克萨城,因而并未在雅克萨城设卡驻兵。乾隆帝也认为雅克萨城距黑龙江一千余里,路途遥远,又多为山峰、森林、河流等险峻之地,俄罗斯人等亦难进入,无需专门派人驻守设卡。若突然增设卡伦,反使俄罗斯疑心,易适得其反,于国家边界安全不利。可见,乾隆帝既十分关注中俄边境的安全稳定,也在处理边境事务上持谨慎态度。
    三、查明尼布楚城归属缘由并于地图上粘贴字条
    通过明亮的奏报,乾隆帝清楚了雅克萨与尼布楚的源流,明白了雅克萨归我方所属,尼布楚划归俄罗斯。乾隆帝曾令军机处查奏尼布楚因何为俄罗斯所属,军机处遵旨查报,上奏满文奏片一件。
    军机处满文奏片记载:
    谨遵谕旨,实录内尼布楚城原为我地,因何为俄罗斯所属?查得实录内载:鄂嫩、尼布楚系我国所属毛明安诸部落旧址。又于边界所立碑文有曰:一项以倬尔纳即乌伦穆河相近格尔必齐河为界,循此河上游大兴安以至于海,凡山南一带,尽属中国。山北一带,尽属鄂罗斯。一项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河之南岸属于中国,河之北岸属于鄂罗斯等语。尽查理藩院档册,并无记载鄂嫩、尼布楚系我国所属毛明安诸部落旧址。于地图内查看边界河名,尼布楚城位于河对岸。又查,雍正五年,查弼纳、特古特、图理琛与俄罗斯议定文书内:以鄂尔呼依图山上现有卡伦鄂博(蒙古语,即垒石为堆之意,用做路标和界标)起,向东沿布尔古特山脊至奇兰卡伦,自奇兰卡伦至齐克泰、阿鲁奇都热、阿鲁哈当苏,自阿鲁哈当苏至俄博尔哈当苏、察罕敖拉、额尔古纳河岸为界等语。将此等地名于地图内查看,尼布楚城位于边界对面。又查如何纳入时宪书内,乾隆二十二年,和硕庄亲王于时宪书内,东三省仅录有盛京,宁古塔、黑龙江等地未纳入收录。今何国宗(时任礼部尚书)等将伊犁等地计划纳入收录,宁古塔、黑龙江、东三省所属伯都讷、三姓、尼布楚等地亦应交付何国宗等,查明地图详加增录。时宪书内所录,亦无尼布楚城。观此,尼布楚城并不在我界内,而位于俄罗斯界内。因此,于地图上粘贴字条,恭呈御览。
    军机处通过查阅实录、尼布楚条约界碑碑文、理藩院档册、地图、雍正朝中俄界约以及时宪书等内容,查明了尼布楚原为我国领土,中俄尼布楚条约后,划归俄罗斯。尼布楚位于中俄边界格尔毕齐河对岸,在地图上显示尼布楚在边界对面。
    从档案中可以看出,军机大臣认为乾隆二十二年庄亲王所修时宪书收录各地地名不全,此次何国宗重修时宪书,应将宁古塔、黑龙江、伯都讷、三姓和尼布楚均增录入时宪书,并且为方便乾隆帝观看地图,查看尼布楚位置,军机大臣又在呈给皇帝的地图上粘贴了字条,使查阅更加便利。
    边界问题事关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作为欧亚大陆面积最大的两个国家,中俄两国领土接壤。康熙年间,两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至乾隆朝后期,因《恰克图开市条约》的签订,中俄边界问题再次引起乾隆帝关注。在“不使俄罗斯察觉”的前提下,乾隆帝派员“悄然查明”了雅克萨和尼布楚两城的历史归属情况。乾隆帝此举明晰了国家的领土主权,为其处理中俄边界问题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借鉴参考。
    作者简介
    韩晓梅,女,1986年生,黑龙江绥化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专业硕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一级主任科员。主要从事满文档案编译及清史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