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陈进国]信俗主义:民间信仰与遗产性记忆的塑造

http://www.newdu.com 2021-11-10 中国民俗学网 陈进国 参加讨论

    摘   要:近年来,中国民间信仰总体上呈现出“政规教(信)随”的发展常态,普遍存在着以“遗产化”为特征的“信俗共建”的现象。而非遗化的“信俗”事实上也是多样化的“信俗主义”(信仰民俗主义)实践或“遗产性记忆”建构的产物,其中主要表现为政治化、族群化、经济化等不同场域的信仰记忆形态,显示了中国民间信仰与当代的基层社会和政治制度、族群关系、跨境网络的紧密关系。在快速的社会变迁中,民间信仰走向弱化“宗教性”的信俗主义实践虽有其历史惯性和内在驱力,但是相应的“遗产性记忆”建构难免也将迫使等级化的民间信仰陷入“内卷化(过密化)”的尴尬处境。
    关键词:民间信仰;信俗主义;遗产性记忆;内卷化
    作者简介:陈进国,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宗教人类学》主编、《中国宗教报告》主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宗教学重点项目“民间信仰与社会治理的田野研究”(批准号:19AZJ004)的阶段性成果。
    

    一、前言
    当我们观察中国民间信仰的当代存在样态及其发展态势时,会发现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基于中国传统的“政规教(信)随”的关系格局,特别是伴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种主流叙事的有机叠合,各类立基于民间信仰平台的民俗展演和跨境网络持续发酵,反复表述着有关继承、保护、革新、应用、模仿、创造等等的“地方性知识”的生成。
    本文拟借助“信俗主义”(信仰民俗主义)范畴,来尝试分析中国民间信仰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存在样式及其角色和功能变迁。其中,政治化、族群化、经济化等不同场域的信俗主义的形态无疑值得我们关注。非遗保护运动同样刺激了民间信仰形态阶序化、标准化、格式化的分化,使得部分民间信仰形态走出“社区主义”,并“让渡”部分的文化权利,从而也使得中国宗教治理形态日益走出“运动式治理”的历史惯性,进一步向“常规式治理”机制迈进。如果我们将信俗主义放在一个更长时段的历史动态格局中来考察,我们将会更深度地理解近年来的中国信仰民俗实践与民族-国家的权力建制、民众的日常生活世界之间的纠缠共生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