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28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202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迎来了建社71周年纪念。近日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起一系列纪念活动,在北京图书大厦展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冯雪峰等社藏名家手迹,与张炜、李洱、祝勇、江南等知名作家线上共话文学记忆,邀请资深编辑何启治、文洁若、弥松颐、罗君策、张福生等畅谈出版史话……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历史资料中,刊于《人民日报》1951年8月17日的一则“文化生活动态”尤为重要,这是人文社成立的“官宣”,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学出版事业寄予的厚望。这则报道全文如下—— 人民日报 1951年8月17日 第 3 版 新闻《文化生活动态 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出版书刊》 国营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年三月在北京成立。该社受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及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共同领导,社长为作家冯雪峰。该社编辑方针将以现代文学为主,其次是中国民间文学、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关于现代文学,以出版几种丛书为主:中国人民文艺丛书、文艺建设丛书等。此外,也将从地方出版单位已有的书籍中,挑选优秀的作品重印,特别注意选印通俗文学作品;此外并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出版我国古典作品或外国名著。外国文学方面,目前主要为苏联、新民主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作家的作品。首先进行的是苏联文艺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由该社与时代出版社共同负责进行。过去已由三联或新华书店出版的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等书,都将重新校阅再版。 关于几种文集的出版工作,该社也拟定了计划,其中包括瞿秋白文集,四卷共一百五十万字,在年底之前可以出版。鲁迅著作的编刊工作已由该社领导进行。今年先印一部分单行本。对鲁迅著作进行注释的工作现已开始,但要明年才能出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准备今冬或明春成立编译高尔基著作的专门机构,系统地进行审查,校订,或重译工作。该社目前已出版的杂志有:《文艺报》,《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艺集刊》等种。 该社最近出版新书有《欣慰的纪念》(许广平作)、《为了幸福的明天》(白朗作)等十余种。 人民文学出版社预定今年出版的书籍共约一百种。总的来说,该社今后出版的书刊,都将经过慎重的审查、精密的校正;不论在内容上,或是编排上,尽量做到没有错误,成为较完整的出版物。这一出版机构的成立和工作,将很好地推动全国文学出版事业的发展。 七十余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坚持“古今中外,提高为主”的办社方针,共出版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古典文学、外国文学优秀作品以及文学理论、高校文科教材、人文科学著作等各种图书近两万种,发行总量近13亿册。新世纪以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秉承前辈编辑和作家的文学出版理念同时,还积极尝试融合发展,在国际合作、数字出版、文创产业、创新传播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佳绩。可以说,新中国的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又从这里壮大。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传播先进思想、推动当代文学创作、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介优秀外国文学作品、促进中外文学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代代中国读者的精神世界和文学积累与人文版图书紧密相关。 附:相关资料图片 人民文学出版社创社社长冯雪峰 冯雪峰的椅子 东四头条4号文化部东院。人文社创社之初曾在此办公 东四头条4号文化部东院有六栋两层小楼,前三栋是人文社的办公楼 1956年,朝内166号大楼建成。1958年1月,人文社从东四头条搬迁至此 人文社前楼 人文社大门入口处的部室分布图 人文社后楼:曾经的作家招待所 1958年9月编制完成《五年出版规划草案(1958-1962)》 1974年发稿单 校对科堆积如山的校样 校对科之一角 《欣慰的纪念》,许广平著,1951年7月初版。封面及版权页。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三套丛书”编选计划 1958年版《鲁迅全集》(10卷)、1981年版《鲁迅全集》(16卷)、2005年版《鲁迅全集》(18卷) “茅奖”系列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丛书 出版的茅盾先生作品 茅盾先生手稿 托尔斯泰文集 巴尔扎克全集 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名著名译插图本 “网格本”: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哈利·波特系列 “蓝星诗库”部分诗集 1971年编辑出版《李白与杜甫》时郭沫若先生与人文社编辑的书信 陈早春(左一)探望巴金先生 下围棋的聂绀弩 牛汉、艾芜与黄汶 八十年代的萧乾与屠岸 1974年孙绳武、王家骧、王之梁到黑龙江大庆搞“三结合”,撰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言,与大庆工人合影 严文井与叶圣陶参加作家座谈会 1983年,韦君宜(左二)去南方组稿时在淮安与当地干部座谈 1988年编《田间诗文集》时,编委会成员合影(前排右起:阮章竞、田间夫人葛文、艾青夫人高瑛、白崇义、田间儿媳;后排右起:魏巍、叶晓山、贺敬之、艾青、朱子奇、钱丹辉、张常海),摄于北京后海北沿田间故居 1989年,人文社翻译家孙绳武(右二)、许磊然(右五)、蒋路(右六)、卢永福(右三)、陈斯庸(右一)应邀访问苏联 牛汉与《新文学史料》工作人员合影,从左至右为牛汉、黄汶、李启伦 1990年,古典文学编辑室部分同志在讨论选题。左起:管士光、刘文忠、宋红、林东海、戴鸿森 人文社为社内员工办文学进修班,这是课程表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