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以来,研究、记录及保护口头传统在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学术和社会自觉,书面化的文学作品曾经是呈现口头传统的主导模式。从口头传统的忠实记录,到民族志诗学领域内文...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了几次规模较大的跨区域人口流动,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前30年,在屯垦戍边、三线建设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背景下的人口流动;改革开放4...
【摘要】以嘹歌文化主要流布地——广西平果县的田野资料为例证,“历时”与“共时”视角并重,描述了迈入21世纪的壮族嘹歌由衰至盛的复兴历程。反思嘹歌文化的发展,文章认为...
流传在我国藏族地区的《格萨尔王传》与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被称为我国“三大民族英雄史诗”。它们同时分布在“一带一路”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对...
内容提要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合服务陷入了服务系统性和发展性不足的困境。民族社会工作的...
【摘要】进入新时代,人们对民族教育的认识正在进步和发展,对民族教育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从研究传统民族教育概念发现,其生成的时代决定了它的缺陷性,新时代需要民族...
摘要: 上个世纪中叶,国际人类学界关注宗族组织的运转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导源于东南部中国福建省的义序和金翼黄村研究,林耀华先生的先驱性杰作起了重要的互动作用。然而在中...
【摘要】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是理解民族乡村治理的核心维度。民族乡村的秩序均衡是乡村内生的自发秩序与国家正式的建构秩序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自发秩序与建...
摘 要: 一个族群一般有自己的自称,而相邻不同族群会对其有不同的他称,这是很正常的族群认识行为,是人们区别“我者”与“他者”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一个具体的族群而言,...
摘要 :在成为政治和文化中心之前,北京一直是军事重镇。北方各游牧民族把北京作为进入中原的桥头堡,相继入驻北京,不断扩展着北京人的民族身份,同时汉民族的主体地位在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