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社会人类学界对于天人或自然文化对立的宇宙观展开了批判,其中,尤以“天人合一论”和“本体论转向”为代表。此前,社会科学的问题大多与造成“同而不和...
内容提要 :后现代人类学的认知论问题长期被学界的方法论视角遮蔽。从他者的“文化之镜”到“镜中之我”,后现代人类学并没有逃离与“他者”在双重想象中的僵化状态。处于世界...
内容提要 :美国人类学家在研究墨西哥城市底层群体的过程中提出了贫困文化论。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贫困文化论被一些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引入用于指称少数民族群体的传统文化...
【提要】人类学经典为产权研究提供了宝贵传统,可以概括为比较视野、基于民族志的经验研究和对产权社会嵌入性的强调。当代人类学产权研究发展了这些传统,同时摒弃西方中心主...
【摘 要】1981年,与国际人类学界失联30多年的中国人类学重建后,作为瑶族国际研究的开拓者、中国人类学进入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的带路者、族群理论应用的领航者,乔健先生在...
【摘要】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道路的修建和随之而来的交通方式的变化会对一个族群、一个聚落乃至一个社区和城市带来巨大的影响。文章以道路作为切口探讨...
内容提要: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可分为:学术准备、学术起步、稳健发展3个时期。在后两个时期中,可总结出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中的艺术人类学、社会发展中的艺术...
摘要: 文章以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同一性问题为起点,从“再概念化”的路径考察人类学民族志“田野”在新时期文学人类学四十年发展中发生的移用与改造,及其所催生的复杂“田野”观...
摘要: 从历史形成过程、概念纠葛和本土化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中国民族学的构建与发展,并分析民族学学科体系建立的深层次原因。认识主要有三点:首先,超大民族学科的形成完全受...
摘要 :中国的经济人类学在1930至1950年代初始阶段,便在结构功能方法的本土化中确立了人类学根基,产生了重视本土经验与当下实践的特点。1950至1970年代提出了中国经济文化类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