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清代书法笔法类型特征及其审美意识(5)


    结语
    一般来说,清代书法通常被分为帖学和碑学两大时期,清代书学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帖碑两分的变化更替之中,这一变之中,清代书家逐渐向古意探索,追求艺术提高,将取法崇尚的线索和继承传统的方向从明到元,再由元到唐,直溯魏晋,集大成于帖碑交替之间。但清代书家书作的碑帖划分并非泾渭分明,也不像元代那样呆滞地宗晋、学唐,晚清甚至出现碑帖合流的趋向,企图纯以帖碑二分涵盖清代书学全部成就显然是不够的,一则不免失之偏颇,二则不利于充分发掘其后所蕴藉的深层审美意识嬗变轨迹。基于此,本文梳理出遗民书家、善画书家、帖学书家、碑学书家、馆阁书家的笔法特征:遗民笔法方圆转折、以势袭人,折射出尚“真”求“趣”的审美取向;善画笔法杂糅各体、自出新意,折射出尚“怪”求“变”的审美取向;帖学笔法点画持据、使转有度,折射出尚“雅”求“正”的审美取向;碑学笔法沉劲厚重、不躁不滞,折射出尚“质”求“朴”的审美取向;馆阁笔法用笔丰润、点画饱满,折射出崇尚“中和”的审美取向。然而,无论哪类书家,清代书家均以线的分动、墨的润华、心手相合、抒情写意,抒写着迥然相异的深层精神追求,探寻着文化生命的幽妙之境,并以书法形式迹化出主流审美意识嬗递演变轨迹。
    注释:
    ①(清)笪重光:《书筏》。
    ②白砥认为,书法的节奏是指一种合乎一定规律的重复性变化的运动形式。
    ③(清)郑燮:《行书四言联》,73×24厘米×2,纸本,湖北省博物馆藏。
    ④(清)金农:《西岳华山庙碑轴》,纸本,152×45厘米,上海市博物馆藏。《中国书法全集》(金农·郑燮卷),北京:荣宝斋1997年版,第141页。
    ⑤[日]黑泽礼吉编纂的《支那历代皇帝皇后亲王御笔书画目录》载:“清朝,顺治皇帝,积善延年(大字)横幅,绿青绢本,长五尺十一寸,阔二尺四寸。”上海:别发公司1919年出版,第84页。
    ⑥(清)玄烨:《临董其昌书》轴,纸本,行书,纵151.6厘米,横56.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⑦(清)玄烨:《柳条边望月诗》轴,纸本,纵124厘米,横58.4厘米,行书,4行,故宫博物院藏。
    ⑧(清)胤禛:《行书夏日泛舟诗》轴,绢本,纵140.3厘米,横62.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⑨(清)弘历:《临王羲之草书帖》轴,纸本,纵92.5厘米,横3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⑩(清)铁保:《行草临王帖》册,五开,纸本,纵16.3厘米,横26.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11)(清)陈邦彦:《七绝诗》轴,绫本,行书,纵145.7厘米,横47.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12)(清)周亮工:《行书七律诗》轴,纸本,纵202.8厘米,横50.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13)(清)姜宸英:《行书勉斋说》轴,纸本,纵174.2厘米,横64.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14)(清)汪士鋐:《东坡评语》轴,纸本,行书,纵91厘米,横50.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15)(清)何焯:《桃花源诗》轴,纸本,楷书,纵60.4厘米,横33.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16)(清)蒋廷锡:《行书五言》联,纸本,纵125厘米,横2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