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乡村社会中的帝国:明清乡厉坛的组织与管理(6)


    2.本族之外的无祀鬼神
    有些宗族在建造厉坛时,其祭祀对象并不是仅限于本族无后者,而是包括所有的无祀鬼魂,如:
    黄竹坑水口建厉坛叙
    子彦(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夫鬼胡为乎?无所归哉。盖天地有不毛之地,而造物多不平之施,或客死于他乡,或强死于非命,或庭坚之后忽诸,或苦(若)敖之鬼馁,而在尧舜而犹病,虽圣人有不能。累累荒坟,洒遍三更楚雨;声声杜字,啼断九转愁肠。所望大慈悲,括大顾船,同济苦海;更祈诸善信,作诸解脱。以祭法有公厉、族厉之文,邑乘为邑厉、乡厉之载。君乡屡谋建置,未能如愿。所恨出息无从,谁遗青蚨有翼。虽欲推恩不匮,无奈赤手空拳。兹幸族人共勷豪举,纵不必百钞千金投炉注瓦,正何辞两、钱、分、厘,集腋成裘。筑土为坛,丈尺无多,恍得千间大厦;陈姓荐币,祭期有定,何殊一滴杨枝。血染杜鹃,无主之魂可托;灰飞蝴蝶,不聊之鬼亦铙。海宇尽弟兄,任是姓李、姓张,萍水居同九世,乾坤大父母,无分某甲某乙,秦越群萃一家。不即不离,回怨罔恫。礼缘义起,岂曰非类不歆,事惟图终,尚其有举莫废。非敢邀其作福也,亦使之不为厉云。
    大清道光十六年岁在丙申八月 日
    痒生志云撰(15)
    此篇叙文不仅论述了祭厉的渊源,还用一种抒情的文字营造了一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气氛,让人不禁为那些孤魂野鬼而悲伤,从而为其定期祭祀之心油然而生。在祭祀这些孤魂野鬼时,其相应的祭文亦会改变,如:
    时维七月,节届中元。尔等众灵,同禀天地之精,何在失祀之列?乃数值其穷顿,殊哿矣。富人之目,亦势遭其窘,虽免哀,此茕独之思,伤心哉!远亡耶!近故耶!老死耶!幼殇耶!谁怜此群蒿凄怆之惨?富户耶!贫人耶!男魂耶!女魄(耶)!孰念兹荒郊寂寞之怨,既虚禋祀于前、忍令馁饥于后?幽明纵云隔绝,饮食何别殁存?△等悯众灵之憾事,爰纠群信之慈心,建立坛壝,克兴肆祀,荐兹酒醴,陈厥牲牷。伏祈鉴我几筵,必既醉而既饱;集斯坛墠,宜式歆而式尝。一体领觞,无论同宗异姓,大康禋祀不分本境他乡,毋曰无亲,祭之者即其亲;毋曰无戚,祭之者即其戚。坦荡是安,勿谮为忿憾而贻殃乡曲,优游各适,勿自怨恫而肆虐民人。从此,时庆丰享,人跻仁寿,千秋仰赖,万万载馨香,猗欤休哉,伏惟尚享!(16)
    此篇祭文与国家祀典中所颁祭厉文在内容上迥异,首先没有皇帝圣旨之类的开头,没有体现出国家的意志;其次,其祭祀的目的并非是惩恶扬善,鉴察官民,而是为本族祈福所祭。因而,他们眼中的祭厉与国家祀典中祭厉有着极大的不同。
    除此之外,在乡村还有一种“无祀义坛”,如:
    无祀义坛,在利投墟后大路面上,坐南向北,其地基系安贝乡钟和所买草窨,原契价花边三十员,于道光十三年(1833)族谱造成之日归众,谱中间有遗失及无祀者为坛,当日得过谱中。地价花边二十员,仍该原价十员。钟和偕子孙德元等情愿捐助为坛,特谱中嗣众议定于每年春日致祭,均保公后,兼义坛,其递年为首照,均保尝祭之序……(17)
    无论从记文还是祭义坛文来看,此义坛祭祀的对象实际上就是本族死后无嗣者,之所以称其为“义坛”,是因为它是本族有钱者捐资而建,其中的“义”是指捐资者而言的。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厉坛的另一名称。
    当然,乡村中亦有专门为祭祀那些无祀之义士而设的祭坛,称为“公王坛”。当地村民会将厉坛与之合为一处,为当地居民祈福,如:“公王坛、厉神坛,建于本里河坑,二坛同所。初,族人圣琳公创建石室以祀石固、石猛之神。石固,汀人也。汉末御寇死城下。邑人为立庙以祀焉。一日,庙前水暴涨,有神像顺流来,屹立于石固之左,因并祀之,号‘石猛’。后以息火患功,封石猛为助威王。石固为盘瑞王。今祀之,谓其以死勤事,能捍大患而御大灾也。乾隆己卯岁(1759),族人试周公建议,谓吾家族大丁繁,不无夭札与失祀之鬼,共醵金立厉坛于公王坛右,附昆山祠,春秋致祭。自此时和年丰,清明无复有夜号之鬼矣!”(18)这里的公王坛固然与前面的厉坛有所不同,即使是与之并置的厉坛亦与之不同,这里所祭之厉的身份虽然依然是本族“夭札与失祀之鬼”,但其名则称为“厉神坛”,不知是传统叫法,还是有其他含意,尚未可知。 (责任编辑:admin)